首页 >> 最新動態

吳田玉:5年後美晶片產能最多只佔全球2成

2025-04-30 19:22:27
日月光半導體執行長吳田玉。(中評社 鄭羿菲攝)
哈德遜研究所前總裁韋恩斯坦。(中評社 鄭羿菲攝)
  中評社台北4月30日電(記者 鄭羿菲)針對台半導體產業赴美投資,哈德遜研究所前總裁韋恩斯坦(Kenneth R. Weinstein)30日表示,美國的隱憂是台海衝突會影響到晶片製造的產能,全世界都有相同的擔憂。日月光半導體執行長吳田玉則說,即便現在的計劃全力運行,5年後美國的半導體產能最多只佔全球20%,若台灣出事,依然會帶來80%晶片產能衝擊的風險。

  美國總統特朗普上任百日,台大社會科學院、胡佛東亞民主中心30日共同舉辦“特朗普上任百日,從華府看印太戰略”座談會,保守派智庫哈德遜研究所前總裁韋恩斯坦(Kenneth R. Weinstein)、日月光半導體執行長吳田玉做上述表示。

  吳田玉表示,特朗普在推動的計劃關鍵之一就是半導體產業,而台灣恰好是關鍵元素,美國民意共識是希望看到更多製造業就業的機會,台積電已經向美國承諾將投資1650億美元,後續輝達(NVIDIA)等公司的投資也都是數百億美元起跳。美國在過去30年、40年,唯一弱項的領域是半導體製造,這並非偶然,而是美國透過外包規劃,讓其他國家參與全球半導體供應鏈分工。

  吳田玉說,這一項政策發展了40年,創造了目前的均衡狀態,若特朗普想打破這種平衡,就必須採取極端手段,但要將台灣半導體產業鏈於美國重建,就必須解決基礎設施、勞動力、年輕人就業選擇的傾向等慢性問題,這到底需要多長時間?

  吳田玉指出,美國每年經濟總體規模約30兆美元,未來10年也許可以透過AI自動化、數據化等提高效率10%到30%,即便是10%也是3兆美元,這將拉大美國與歐洲、中國大陸及其他經濟體之間的差距。

  吳田玉認為,若特朗普考慮得夠遠,能否提供台灣更多誘因,而非懲罰,讓台灣幫助美國建構AI基礎設施、自駕系統、人形機器人、產業用與醫療機器人等,讓這些產業快速發展。這樣的價值遠超過1千億美元到2千億美元的投資,但也許需要5年、10年去醞釀。選擇權在於美國手中,是要長期獲利?還是短期獲利?

  韋恩斯坦回應,確實無論是台積電、英特爾或其他想在美國擴展業務的公司,都面臨勞工短缺的問題,從工程師到作業員全面性的缺工,美國需要台灣的幫忙,就像當年日本汽車業進軍美國一樣,而美國制定政策是理性的,只要能解釋這並非短期內就能實現的事,只是美國確實有個隱憂,就是台海衝突會影響到晶片製造,全世界都有相同的擔憂。

  吳田玉接著說,他了解美國擔心台灣面對潛在侵略時的安全問題,但即便現在執行所有的規劃,5年後美國的半導體產業產能最多也只佔全球的20%,仍然會有戰爭帶來80%晶片產能衝擊的風險,更好的辦法是花10年到15年的時間,建構國際供應鏈。美國應該雙管齊下,一方面保護台灣釋放潛力,一方面重建美國半導體生態系,未來就能抓住AI發展的機會,提升美國競爭力,甚至可以讓中美競爭降溫。
出席座談會專家學者合照。(中評社 鄭羿菲攝)
“特朗普上任百日,從華府看印太戰略”座談會。(中評社 鄭羿菲攝)
電腦版移動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