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逢甲大學EMBA兼任教授袁鶴齡。(中評社 方敬為攝)
中評社台中5月1日電(記者 方敬為)根據華府智庫“布魯金斯研究所”(Brookings Institute)民調顯示,台人對美國的信任度呈現下降,甚至創新低。逢甲大學EMBA兼任教授袁鶴齡接受中評社訪問表示,美國總統特朗普的不確定性,以及對台灣不友善的政策,導致台灣人疑美比例攀升,“賴政府”若持續親美路線,就會產生內部矛盾,民眾也會對賴反感甚至是懷疑,賴清德的施政若不調整,可能出現危機。
袁鶴齡,美國德州大學奧斯汀分校政治學博士、美國俄亥俄大學國際事務碩士、東吳大學政治系學士。逢甲大學EMBA兼任教授、中華台商研究學會理事長,曾任台中科技大學教授兼國際事務長等職。
華府智庫“布魯金斯研究所”(Brookings Institute)25日公布台灣民眾對美國信任度民調指出,特朗普重返白宮後,台灣人對美國的信任度下降,對於華府介入中國大陸攻台的信心也下滑,46.7%的受訪者認為美國“不可能”或“非常不可能”協助台灣,凸顯現在美國被台灣視為較不可靠的夥伴,並且對全球民主構成負面影響。
台灣方面,有15.9%受訪者認為美國是“非常不值得信任”的盟友,相較去年7月的8.2%增加接近1倍;有22%認為“不值得信任”;“非常值得信任”或“值得信任”約23.1%。事實上,台灣對美國的信任度逐年下降,根據多位學者追蹤,烏克蘭戰爭尤其加深台灣的悲觀情緒。
針對美國在台海戰爭下提供支援的可能性,僅有37.5%受訪者認為“可能”或“非常可能”,低於2024年7月的44.5%。至於認為美國“不可能”或“非常不可能”協助台灣者則有46.7%。甚至在黨派支持者方面,即便是最信任美國的民進黨支持者之中,這8個月來對美國的信任度也下降了14個百分點。
針對該民調,袁鶴齡指出,民進黨選擇“親美抗中”,“疑美論”在台灣沒有空間,也被不允許。尤其執政的民進黨“賴政府”也一廂情願靠向美國,賴清德先前就公開批評疑美論調,如今特朗普捲土重來,對國際間打出對等關稅政策,美國的誠信因此受到各國質疑,也加深台灣人對美國的不信感,這也會使得“賴政府”的政治路線受到質疑。
袁鶴齡說,特朗普上任之後,為了讓美國再次偉大(MAGA),所採取的國際事務策略,跟過去美國的建制派菁英有明顯差別,傳統的美國對外政策強調多邊主義、全球化的戰略,特朗普則是改以霸權式的戰略,要讓美國成為全世界的核心,美國退出多邊,採取保護主義。特朗普並以關稅做為武器,逼迫各國上談判桌,這些舉措都加深了國際間對美國的懷疑,美國已不是可靠的合作對象,而是一個反覆不定的霸權。
他提到,尤其對台灣人而言,先前民進黨政府強調的“台美關係堅若磐石”,在特朗普第二任期的各項操作之下,越來越不堪檢驗,包括迫使台積電到了美國擴大投資、對台課徵32%高額關稅,台灣對美國付出眾多資源,且配合美國各項政策,甚至大量對美軍購,開放含有萊克多巴胺的美國肉品進口等,最後還是沒有免於美國的關稅大刀揮砍。
袁鶴齡認為,美國這樣再三的踐踏台灣,當然會讓台灣人開始產生懷疑,尤其對美國是否會在兩岸之間發生衝突矛盾的時候,出手協防台灣?從這次的民調結果上來看,顯然不相信的比例是持續在增加當中,這也將對民進黨“賴政府”的施政構成一定程度的挑戰。
袁鶴齡說明,民進黨執政9年來,把雞蛋全放在同個籃子裡,百分百靠向美國,結果台灣給得更多,美國卻沒有讓利,美國沒有給予台灣對等的互惠、互利,未將台灣視為夥伴關係,而只是當成在美中抗衡之間的“馬前卒”。這種情況下,民眾當然會對美國感到懷疑,也反映出,民進黨的親美路線並不能解決所有的問題。
該民調指標會否進一步影響賴清德的施政路線?袁鶴齡研判,可能性很低,因為民進黨的神主牌就是“抗中親美”,賴清德不可能忽然間開始附和起“疑美論”,且從賴執政以來的作風來看,顯然是剛愎自用,聽不進異議,賴的任何舉措,無論是政策乃至於政治面,都是挾40%的少數選民去凌駕於60%多數民意,所以在配合美國的政治路線上,民進黨政府會貫徹下去。
他說,但問題在於,當越來越多台灣百姓開始對美國產生懷疑,對美不信任,賴清德要繼續挾少數綁架多數會變得困難,尤其根據民調數據顯示,疑美的台灣人當中,民進黨支持者的比例也正在升高,賴清德若不轉向傾聽60%多數民意,施政阻力只會更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