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北京10月17日電/美國《外交》雙月刊網站10月8日發表題為《俄羅斯是如何扭轉局面的》的文章,作者是美國卡內基國際和平研究院高級研究員達拉·馬西科特。文章摘要如下:
俄羅斯在烏克蘭的軍事行動一直充斥著受挫的期望和不穩定的表現。在戰爭開始時,大多數北約國家認為俄羅斯是一個勢不可擋、隨時準備迅速擊敗烏克蘭的龐然大物。結果,俄軍攻勢受挫並被擊退。當時,外界觀察人士認為俄羅斯軍隊表現非常差勁,或許只需一次反擊就會崩潰。事實證明這是錯誤的——烏克蘭的進攻失敗了,莫斯科繼續緩慢推進。
許多政策制定者和戰略家都忽略了莫斯科在多大程度上從失敗中吸取教訓,並調整了自己在烏克蘭及其他地區的作戰策略和方法。從2022年開始,俄羅斯啟動了一項系統努力,研究作戰經驗,從中吸取教訓,並在武裝部隊中分享這些經驗教訓。到2023年初,莫斯科已經悄然構建了一個複雜的學習生態系統。今天,軍方正在將其知識制度化,重新對國防製造商和研究機構進行布局,以支持戰時需求,並將科技初創企業與國家資源對接。
學習系統不斷完善
自衝突初期以來,俄羅斯軍隊一直被迫適應環境。為了在烏克蘭的猛烈反擊中存活下來,俄羅斯部隊在車輛上安裝了防護裝甲,採用了新的迷彩風格,實施了小分隊突擊戰術和其他許多適應措施。俄羅斯士兵還通過社交網絡、封閉的社交媒體渠道和自行出版的建議手册分享建議。這種非正式的、個人對個人或單位對單位的學習是戰時適應的重要第一階段。
學習的第二階段包括將這些變化制度化,例如修訂培訓方案、採購計劃和作戰理念。在此之後,軍隊必須參與對未來戰爭的預測性學習,並認識到改革或轉型的必要性。學習效果最好的軍隊遵循五個步驟:獲得戰鬥經驗,進行分析,提出建議,在整個部隊中傳播這些建議和教訓,最後實施它們。
隨著戰爭將曠日持久這一點逐漸變得明確,俄羅斯開始滿足這些標準中的大部分,並將戰場上的“經驗教訓”報告分享給位於羅斯托夫的戰時總部、莫斯科的總參謀部、軍種總部、軍事院校、防務公司和軍事研究界。
武裝部隊隨後進行了相應調整,俄羅斯軍隊重組了指揮結構,修改了在烏克蘭的戰術和兵力態勢。莫斯科改變了其後勤系統,以增強其存活力。它引進了新技術以及使用舊技術的新方法,以提高其精確瞄准和電子戰能力。這些臨時調整幫助俄羅斯穩定了前線,抵禦了烏克蘭2023年的反攻。
從那時起,俄羅斯學習生態系統的規模進一步擴大。三年時間裡,俄羅斯對作戰手册進行了450多處臨時修改。軍方領導人強調,戰爭結束後,這些手册可能會被徹底修改。
作戰裝備不斷改善
從衝突的第一年開始,俄羅斯的裝備不斷出現故障,原因包括疏於維護、製造缺陷和設計缺陷。以莫斯科的電子戰設備為例:對數百個俄羅斯電子戰系統的快速檢查發現,其中30%存在缺陷。根據俄羅斯軍方的旗艦出版物《軍事思想》,從2022年到2024年,俄羅斯電子戰失敗的60%到70%是由各種類型的設備故障引起的。衹有30%到40%的故障是由烏克蘭軍隊的火力造成的。
有時,俄羅斯很難解決其設備問題。在戰爭的第一年,國防工業反應遲緩,與士兵脫節,過時的規定阻礙了創新努力。但最終,該國的國防製造商被指示提高產量,提高修復率,並在整體上加快創新。國防部為了縮短研發時間,放寬了相關規定。與此同時,防務公司派遣行業專家進入占領的烏克蘭地區,以修理裝備、研究其性能,然後發回報告。從2023年初開始,克里姆林宮制定了將普通高校和研究中心納入國防努力的項目。它改善了軍方工程師和非軍方工程師在試驗場和訓練場測試原型武器裝備方面的合作。
俄羅斯政府還推出了幫助該國國防初創企業的舉措,希望能促進創新。例如,俄羅斯國防部長安德烈·別洛烏索夫致力於將初創企業與主導該行業、對新來者持抵制態度的國有企業對接。現在,初創公司已經與俄羅斯最大的國防承包商一起參加武器展,並向軍方出售自己的產品。這些變化使俄羅斯開始縮小基輔在戰爭初期享有的技術優勢。
莫斯科也做了一些不那麼惹眼但同樣重要的改進。防務公司已經升級了許多類型車輛的裝甲和其他防禦裝備,並為其他類型的車輛配備了更強大的發動機、更好的視野和改進的干擾系統。該國提高了滑翔炸彈的殺傷力,並增加了經過改進的“目擊者”無人機和其他各種類型無人機的生產。防務部門正在解決製造缺陷,並改進俄羅斯電子戰系統的維護規程。
這些升級有助於解釋為什麼烏克蘭人在過去一年半裡遇到了更多的麻煩。
來源:參考消息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