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軍情聚焦

德媒:歐洲加強軍備“光有錢還不夠”

2025-04-30 09:50:07
  中評社北京4月30日電/據德國《世界報》網站4月27日報導,有時決定成敗的不是千億資金,而是毫厘之差。烏克蘭從歐盟得到了許多槍械和彈藥,其中大多數符合5.56×45毫米的北約彈藥標準,但也有一些不是口徑略大,就是彈體略長。這意味著,一名戰士在打光自己的子彈後可能用不了戰友的子彈。

  歐洲國家生產的榴彈炮同樣口徑不一,生產的軍用車輛使用的燃料也不同,即便都是柴油也不通用。歐盟A國的軍隊有時沒法給歐盟B國生產的坦克加油。此外,零配件的配發也存在問題。

  報導稱,加強軍備已經成為歐洲的共識。歐盟委員會打算為此舉債1500億歐元,但如果克羅地亞的步槍用不了法國生產的子彈,這又有何用?一個靠錢解決不了的難題是,儘管歐洲一體化進程已經持續了70多年,但歐洲各國間的信任仍然不夠深,這尤其體現在國防問題上。因此,單靠錢並不足以加強歐盟的軍事能力。

  德國經濟研究所的一份調查報告得出了這樣的結論:歐洲的國防工業太碎片化了。2022年,歐盟國家採購的軍火衹有18%為多國聯合採購,遠低於歐盟設定的35%的目標。這導致歐洲裝備了各式各樣的武器系統,成本則居高不下。調查報告的作者指出,加強合作可以讓歐盟國家每年節省245億至755億歐元。

  歐洲的國防工業呈碎片化分布在多國,且各國軍工企業大多只為本國市場供貨,產量與美國相比很少。報告的作者稱,這導致歐洲彈藥不通用的同類武器系統比美國多得多。另一方面,歐盟各國也都優先採購本國軍工企業的產品。雖然也有空中客車A400M軍用運輸機或歐洲戰機這類聯合軍工項目,但各國重復研發性能相近的軍工產品的案例亦不勝枚舉。

  例如,歐洲防務局稱,歐洲目前裝備了12種主戰坦克,而美國衹有一種。從手槍到護衛艦,歐洲裝備的大多數軍品都有類似的情況。因此,專家建議,歐盟各國在軍購時應在歐盟範圍內招標,充分利用內部市場競爭,通過大批量生產來降低採購成本。

  德國經濟研究所的專家建議歐盟優先在以下領域加強軍工業的合作:首先是研發,因為技術進步實際上可以“決定戰爭的勝負”;其次是防禦計算機網絡攻擊、探索人工智能的軍事應用和防空;最後是後勤和醫療救護、情報和衛星偵察。

  歐盟看來要花很長時間才能建立起足以獨立自衛的國防能力。因為正如歐洲在能源和原材料方面存在對外依賴,歐洲在軍事裝備上也依賴其他地區。歐洲國家的軍購開支超過75%流向了第三國,其中大部分流向了美國。不過,目前歐洲看來確有加強軍事一體化的動力。

  來源:參考消息網
電腦版移動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