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周小柯(中評社資料圖)
中評社北京4月28日電(記者 海涵)北京聯合大學台灣研究院副教授周小柯日前接受中評社記者採訪時指出,民進黨當局在如何應對“關稅戰”方面毫無良策,卻別出心裁要求民眾把“吃苦當作吃補”,讓台灣民眾付出巨大代價是確定無疑的,實質就是為一黨一己之私而“賣台”。他認為,兩岸合作應對“關稅戰”是最符合兩岸同胞利益的最優選擇。
連日來,由美國總統特朗普發起的“關稅戰”對全世界經濟造成巨大衝擊,台灣亦被加征32%的關稅。民進黨當局稱不會對美進行關稅報復,要把“吃苦當作吃補”,將從美大規模採購農業、工業、能源產品及武器。
周小柯就此表示,美國特朗普政府面向全球發起的“關稅戰”正嚴重衝擊全球貿易秩序,並將拖累世界經濟陷入深度衰退泥潭。當地時間4月16日,世界貿易組織發布了最新一期的《全球貿易展望和統計》,報告顯示,在截至4月14日美國所推出的貿易政策影響下,2025年世界經濟增速預計下滑至2.2%,較“低關稅”情景下的增速下降0.6個百分點。國際貨幣基金組織4月22日發布的《世界經濟展望》報告,也將對2025年全球經濟增速的預測值從1月份的3.3%下調至2.8%。惠譽評級在4月16日發布的全球經濟展望特別報告中,更是將對2025年全球經濟增速的預測下調至1.9%。
周小柯分析,台灣地區經濟屬於典型的外向型經濟,2024年的外貿依存度高達109.3%,其中出口依存度和進口依存度分別為59.7%和49.6%。特朗普政府發起的“關稅戰”致使全球經濟步入寒冬,將重傷台灣經濟。美國財經媒體彭博社推估,32%“對等關稅”將導致台對美出口減少63%,台灣地區生產總值下滑3.8%。
周小柯指出,民進黨當局在如何應對“關稅戰”方面毫無良策,卻別出心裁要求民眾把“吃苦當作吃補”,將擴大對美採購、擴大對美國投資作為重要的應對手段,展現出一副全面迎合嘴臉和高調“跪美”的姿態。民進黨當局這種以“抽台灣血輸美”的方式“跪美”,希望換取特朗普政府對台加征相對較低的關稅以及支持民進黨繼續在島內執政,這能否實現存在巨大的不確定性,但讓台灣民眾付出巨大代價卻是確定無疑的,實質就是為一黨一己之私而“賣台”。
此外,賴清德日前還稱,“全球北方民主國家”都想爭取優秀台商,投資“脫中入北”能立足台灣、布局全球。對此,周小柯指出,賴清德的這些提法是地地道道的自欺欺人,姑且不論其所謂的投資“脫中入北”是否具有可行性,即便推行順利,結果也是害台灣企業、害台灣經濟和害台灣民眾。
周小柯表示,首先,所謂的“脫中入北”並不符合市場邏輯,主要是一個政治口號,服務於賴清德所謂的打造“非紅供應鏈”的政治邏輯,妄圖以此推動兩岸產業鏈供應鏈“脫鈎斷鏈”。其次,賴清德聲稱的所謂“全球北方民主國家”都想爭取優秀台商,實際上是西方主要發達經濟體以安全為由,日趨強調產業鏈供應鏈本土化發展。他們當然歡迎優秀台商過去投資,但問題在於,他們歡迎的優秀台商投資與這些台商在島內的投資存在較大的替代性,會直接擠壓台商在島內的投資。所謂的“脫中入北”,實際上會是優秀台灣企業“去台化”發展。第三,台商立足兩岸,才有能力布局全球。島內市場空間小,要素資源瓶頸突出,台商在島內難以取得堅實的立足根基。借助兩岸合作,深耕大陸市場,培育和持續強化提升企業核心競爭力,方能在競爭日趨激烈的全球市場處於不敗之地。
周小柯指出,民進黨當局硬要推動“脫中入北”,可以預見的結果是,台灣的主要產業特別是以半導體為代表的高科技產業被西方發達國家逐漸掏空,台灣經濟被進一步邊緣化。
周小柯表示,美國發起的“關稅戰”不僅衝擊兩岸各自的經濟發展,也對兩岸經貿關係的持續健康發展帶來新挑戰。同時,“關稅戰”也是兩岸深化合作的新契機,畢竟兩岸合作應對是最符合兩岸同胞利益的最優選擇。當務之急,兩岸應依托大陸的超大規模內需市場和深化兩岸融合發展政策,充分發揮行業組織、台協、產業聯盟等民間力量的作用,以支持出口導向型特別是對美出口占比較大的台企發展為重點,積極協助台商台企拓展大陸內需市場,並通過大陸拓展RCEP市場和“一帶一路”沿線市場,幫助相關台商台企對衝因美加征關稅帶來的風險。從長遠來看,兩岸應深入推進經濟合作制度化進程,構建更具韌性與活力的兩岸產業鏈供應鏈體系,支持台商台企不斷強化提升科技創新能力,攜手增強兩岸產業的全球競爭力,從而更加有效地抵禦各種風險挑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