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兩岸專區

台青答中評:一碗鹵肉飯裡的兩岸情緣

2025-04-29 00:29:02
陳柏翰在做鹵肉飯(中評社 劉一瑋攝)
陳柏翰在店內(中評社 劉一瑋攝)
  中評社北京4月29日電(實習記者 劉一瑋)音樂與餐飲,似乎是兩個完全不同的世界,但對於台灣青年陳柏翰來說,這兩者卻是他表達情感與文化的橋梁。2018年,他帶著音樂夢想跨越海峽,從台灣到大陸,已經走過了十多年的音樂旅程,開始了他在大陸的事業新篇章。如今,陳柏翰在堅持做音樂的同時,也在餐飲領域找到了自己新的舞台,用味道講述著屬於兩岸的溫暖故事。

  4月26日下午,記者來到了台灣青年陳柏翰在成都開的台灣美食店“饗退休”。走進這家餐廳,仿佛瞬間穿越到了台灣。懷舊的CD唱片被巧妙地成愛心形狀、熟悉的台灣電視劇片段在店內循環播放,牆上掛著手寫的台式招牌,空氣中彌漫著鹵肉飯的醇香。每一處細節,都是他對家鄉記憶的還原。當夜幕降臨,台灣老歌在成都的街頭輕輕回響,食客們仿佛也踏上了一段穿越海峽的心靈之旅,被帶回了台灣的街頭。

  在成都競爭激烈的美食界,陳柏翰的餐廳憑借地道的台灣風味與濃濃的人情味,迅速脫穎而出,成為許多人心中最溫暖的台灣味道的代表,陳柏翰的餐廳已經躋身成都地方菜Top 1。特別是一碗熱氣騰騰的鹵肉飯,成了這座小小餐廳最打動人心的符號。

  為了做出最地道的鹵肉飯,陳柏翰一遍遍地跑遍市場,尋找最正宗的台灣食材,不厭其煩地調整配方,“我做鹵肉飯的時候,幾乎把每一個步驟都做了上百次。”他說,衹有這樣,才能確保每一位顧客都能品嘗到地道的台灣味。為了符合四川人的口味,他特意將飲品上做了創新——台灣的飲品偏清淡,而四川則更注重重口味,他通過這種“微調”,讓每一種美食都能在四川的熱情中找到屬於台灣的溫柔。正如陳柏翰所說:“在這裡,我希望每個人都能感受到那種家的溫暖。”他的餐廳,不僅是一個用心經營的美食場所,更是一個兩岸文化交流的小小舞台,讓台灣人能夠重溫家鄉的味道,讓大陸朋友體驗台灣文化的獨特魅力。

  “整個西部就像一條快速列車一樣,每年都在發生變化”。提及來大陸發展的原因,柏翰說:“在台灣很多時候我能看到發展的瓶頸,但是目前在大陸,我還沒看到這種限制。”在這裡,他看到了機會,也看到了挑戰。文化差異並沒有讓陳柏翰感到疏離,反而成了他創作和生活的一部分。“四川人熱情直接,真誠豪放,和台灣人溫文內斂的性格形成了有趣的對照。”他說。這些差異並沒有讓他感到格格不入,相反,陳柏翰越來越喜歡這種文化的碰撞。四川人對食物的熱愛、對味道的追求,就像四川人一樣,豪放而真摯。正是這種碰撞,讓他在融入中找到了新的靈感,也讓他的餐廳在成都的土地上生根發芽。

 在疫情期間,由於無法回台灣,陳柏翰創作了一首特別的歌曲《回家吧》,這首歌承載了他內心深處對家鄉的無盡思念。正如陳柏翰在專輯封面展示的,歌曲的意義不僅是對家的呼喚,更是讓人回歸初心,做回那個簡單無慮的小孩。他坦言,歌詞中的一句“我不是要那些虛榮的外表,也不是要那些發光和閃耀,只想有一天成為你們的驕傲”,是他最喜歡的話,這也是他對家鄉和家庭最真摯的告白。

  “以後,我或許會把店名改成‘想回家’”。陳柏翰直言,未來打算將店名“饗退休”改名為“想回家”。對於他來說,餐飲不僅僅是做菜,更是一種情感的傳遞和文化的表達。“回家,是找到根;打拼的時候會想念家鄉的美食,想念家鄉的文化,就會想回家”,他希望,每一位走進餐廳的人,無論是台胞還是大陸朋友,都能感受到這份溫暖,仿佛回到久違的家鄉一樣。而“回家”的願景,不僅
是對每個漂泊的心靈的慰藉,也是陳柏翰內心深處的期盼——希望台灣能早日回到溫暖的家。

  在陳柏翰的餐廳內,還有一面特別的牆面,掛著他自己在大陸各地旅行時的照片,以及這個餐廳的重要時刻,記錄著他的心路歷程。“我也經常去大陸別的地方看看,”他說,“這是在新疆的雲霄峰。”他指著照片繼續說道,“新疆特別滿足我對詩和遠方的向往。”對於陳柏翰來說,祖國大陸的美景總是能帶給他心靈的寧靜與安慰。他深深地喜歡這裡的自然風光,憧憬著能在這片廣闊的土地上,安靜而美好地享受生活的每一刻。

  每一碗鹵肉飯,每一杯茶飲,都是一封沒有言語的家書,在熱氣升騰中,靜靜訴說著跨越海峽的思念與祝福。
陳柏翰的原創歌曲《回家吧》(中評社 劉一瑋攝)
“饗退休“的店內裝潢(中評社 劉一瑋攝)
陳柏翰的原創歌曲專輯圖片墻(中評社 劉一瑋攝)
陳柏翰在店內唱歌(中評社 劉一瑋攝)
“饗退休”的大事記照片墻(中評社 劉一瑋攝)
陳柏翰在雲霄峰游玩時的照片(中評社 劉一瑋攝)
“饗退休”店內盛鹵肉飯的碗(中評社 劉一瑋攝)
“饗退休”餐廳內部裝潢,電視上正在播放台劇(中評社 劉一瑋攝)
電腦版移動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