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智庫匯聚

陳麒安語中評:特朗普打關稅戰讓中國更團結

2025-04-24 00:44:06
台灣大學政治系兼任助理教授陳麒安接受中評社專訪。(中評社 張穎齊攝)
  中評社台北4月24日電(記者 張穎齊)美國總統特朗普發動關稅戰,劍指中國。台灣大學政治系兼任助理教授陳麒安接受中評社專訪分析,特朗普此舉只會轉嫁到美國消費者身上,中國擅長將國外壓力轉化成凝聚國內民族力量,抵抗美國意志堅,反之美國則否。

  陳麒安表示,特朗普發動關稅戰,不能解決美國貿易逆差問題,因代價將會由美國消費者承擔,美國缺乏生產製造,增加關稅後,老百姓更沒替代選擇,只能花更多錢,民眾生活成本增加,也直接影響經濟發展。

  陳麒安,政治大學外交學系博士。現任台灣大學政治系兼任助理教授,歷任台大政治系、淡江大學國際事務與戰略研究所後研究員、政大外交系兼任助理教授等,研究專長為國際關係理論、歐洲安全、美國外交政策、中國外交政策。

  陳麒安說,特朗普提高關稅,沒考量到有些產品仍必須仰賴外國進口,因此將造成生活支出增加,反而讓美國經濟不景氣,後面會有更多連鎖反應。另外中國也會反制,增加某些產品的關稅,也限制某些原物料、關鍵礦物等出口。

  中國對特朗普的關稅戰表達“奉陪到底”,兩國領導人有會晤以化解分歧的可能性?陳麒安說,很難說,世界各國要這樣承受關稅壁壘,像中美俄這樣的大國還過得去,地大物博、物產豐隆,糧食、礦產可自給自足,晶片技術、工業能力也很足夠,可是其他國家呢?會不會打到最後,都兩敗俱傷?中美掛得住面子?

  陳麒安向中評社說,當然面對美國壓力,將有助中國,國人會自動支持國家,將更堅強面對美國的挑戰,人民與政府共體時艱,民眾會更支持領導人,政治會更穩定;反之像美國,民眾經濟受影響會抗議,要求下台,政治會更動盪。

  他揣測,中美元首高峰會,也或許等到美國國會期中改選後,才有可能,屆時看民主黨是否佔上風?因現在共和黨完全執政,都是聽命於特朗普,誰先伸手表達需求感、誰就輸,因此中美僵持。但他認為中美的中高階層仍保持聯繫,還是會繼續溝通部分項目的關稅豁免,即便1979年前中美尚未正式建交時,已有大使談判,而這時代,中美有太多事物、需要太多協商。

  他也提到其他國家,比如日本有9成的能源要靠外國進口,因此日本無法承受關稅戰;俄羅斯則有天然氣、石油,愈打關稅戰、俄羅斯可能愈有錢;而歐盟也要仰賴外國進口能源,關稅戰打到最後,大家恐都俱傷,因此中美必須要考慮去降溫。

  “美國對中國貿易逆差,再提高關稅,將影響整個產業鏈的中下游售價、成本。”陳麒安說,這時代每個產品的產業鏈都很複雜,來自不同國家,牽一髮將動全身,不是增加關稅後,老百姓就會只買國貨,沒這麼簡單的消費轉移,而是衝擊民生、導致經濟蕭條,會設法搶更多市場、原料。總結特朗普的高關稅手段,不是聰明的做法,美國在服務貿易、智慧財產等方面明明是順差、賺很多錢,特朗普不是用這麼簡單的關稅邏輯就可達到目的。
電腦版移動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