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國人大代表、中國和平統一促進會常務理事、兩岸和平發展聯合總會台灣研究中心主任淩友詩發表主題演講(中評社 袁曉麥攝)

香港亞太戰略安全研究所所長李風發布主題演講(中評社 袁曉麥攝)
中評社香港10月18日電(記者 袁曉麥)10月17日,以“紀念抗日戰爭勝利暨台灣光復八十周年”為主題的第五屆和平發展論壇在香港中銀大廈舉行。來自海峽兩岸以及香港的7位專家學者擔任主講嘉賓,圍繞台灣光復歷史、兩岸關係、“一國兩制”台灣方案、香港抗戰歷史、弘揚抗戰精神等議題進行深入探討。
紀念座談會由兩岸和平發展聯合總會、中評智庫基金會主辦。來自兩岸及香港的主講嘉賓有:香港中國學術研究院院長、中國社會科學院台港澳研究中心主任黃平,台灣統一聯盟黨榮譽主席戚嘉林,中國評論通訊社總編輯、中評智庫基金會秘書長羅祥喜,台灣銘傳大學兩岸研究中心主任楊開煌,原東江縱隊港九獨立大隊老游擊戰士聯誼會會長林珍,香港亞太戰略安全研究所所長李風,全國人大代表、中國和平統一促進會常務理事、兩岸和平發展聯合總會台灣研究中心主任凌友詩。
兩岸和平發展聯合總會理事長沈墨同在開幕致辭中表示,舉辦此次座談會,旨在匯聚兩岸有識之士的智慧,達成三個層面的深切期望:第一,是正本清源,共同捍衛歷史真相。希望各位專家學者能以嚴謹的學術精神,深入梳理抗戰歷史與台灣光復的史實與法理,徹底批駁“台獨史觀”與“台灣地位未定論”等謬論,讓歷史說話,用史實發言。
第二,是凝聚共識,共同弘揚民族精神。偉大的抗戰精神,是兩岸同胞共同的精神財富。在新的歷史條件下,我們應共同傳承這份精神,將其轉化為推動兩岸關係和平發展、實現民族復興的強大動力。
第三,是啟迪未來,共同探索融合路徑。前事不忘,後事之師。我們希望本次論壇能成為思想的盛宴,不僅回顧歷史,更能為增進兩岸同胞福祉、深化兩岸融合發展、探索兩岸統一前景,建言獻策,凝聚智慧。
主題演講環節,香港中國學術研究院院長、中國社會科學院台港澳研究中心主任黃平系統闡述了台灣是中國不可分割一部分的歷史與法理基礎。他首先從歷史事實出發,回顧了《開羅宣言》和《波茨坦公告》等關鍵歷史文件,明確指出這些國際法文件為中國在二戰後收復台灣提供了堅實的法理依據。他強調,中國人民抗日戰爭的勝利,作為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重要組成部分,不僅確立了中國的戰勝國地位,也從法律和事實上恢復了對台灣的主權。
黃平指出,台灣是中國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具有充分的歷史和法理依據。實現國家完全統一,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必然要求。他強調,中國的發展道路是和平發展的現代化道路,將為地區及世界的和平穩定持續貢獻力量。
台灣統一聯盟黨榮譽主席戚嘉林在演講中指出,在台灣分離主義勢力“去中國化”政策影響下,台灣社會對“抗戰勝利與台灣光復”的偉大歷史出現“失憶”現象。他嚴正批評,綠營不僅以“終戰”取代“抗戰勝利”,將光復歪曲為“終戰接收”,甚至將中國大陸設定為“境外敵對勢力”,對島內主張統一者扣上“中共同路人”的帽子,製造內部分裂。同時,外部勢力亦從中作梗,美國以扭曲聯合國2758號決議的方式拋出“台灣地位未定論”,而日本則渲染“台灣有事就是日本有事”的論調,更有如高市早苗等鷹派人物否認侵略歷史,加劇了區域的動蕩風險。
戚嘉林表示,今年“九三閱兵”所展示的中國大陸國力,本身就已示警,“台灣有事就是日本有事”的時代已經一去不復返,美國欲“以台制中”的時代也一去不復返。他呼籲,兩岸應共同正視日本殖民統治下屠殺與壓迫的血淚史,唾棄美化殖民的“台獨史觀”。他也期望能借助香港這一平台,汲取其與內地融合的經驗,通過新媒體發出民族正義之聲,以兩岸共同的“抗戰集體記憶”為基礎,建構“大歷史敘事體系”,鑄牢榮辱與共的“中華民族意識”,為開啟兩岸政治對話與探索未來統一路徑,奠定厚實基礎。
中國評論通訊社總編輯、中評智庫秘書長羅祥喜的演講主題為“從台灣光復看兩岸關係前景”。他強調,台灣光復的本質是中國恢復對台灣行使主權,台灣回歸中國是二戰的勝利成果及戰後國際秩序安排,所謂“台灣地位未定”完全是偽命題,歷史和現實都昭示“台獨”必然失敗,一個中國原則早已是國際共識。
羅祥喜強調,紀念台灣光復80周年意義深遠:一是捍衛歷史真相與民族尊嚴,二是守護二戰勝利成果與國際正義,三是警示“台獨”絕路與昭示統一前景,四是凝聚民族復興力量。台灣光復的歷史證明:國家統一是民族復興的必然要求,是兩岸同胞的根本利益所在。銘記歷史,深化融合發展,增進心靈契合,共同推進國家統一進程,既是對先輩英烈的最好告慰,也是我們的歷史責任。
台灣銘傳大學兩岸研究中心主任楊開煌教授就“一國兩制”台灣方案發表了主題演講。他詳細分析了大陸方面提出此倡議所釋放的多重政治信號。首先,“國家統一”是中國共產黨矢志不渝的努力目標,正大光明,俯仰無愧,而“和平統一、一國兩制”又是“統一”的最佳方式,體現了中華文明的歷史智慧和文化深度,也彰顯中共海納百川、有容乃大的民族胸襟。其次,也最為重要,代表統一工程已從“促進統一”轉向“如何治理”的思考階段,旨在實現“統一後台灣長治久安”。
其三,這預示著未來的台灣方案將是不同於港澳“實驗版”的“進階版”或“成熟版”,治理上將超越“馬照跑、舞照跳”的社會生活不變,而更側重於行政治理的銜接。其四,既是以“長治久安”為解決台灣問題的終極思考,自然必須有台灣人民參與的方案,才是真正屬於台灣人民喜聞樂見、真心接受而為中央所認同的方案,本身就代表了“長治久安”的可能性與必然性。這又是與港澳的“一國兩制”精神相通,執行各異的精妙之處。
基於台灣與港澳的差異,楊開煌也從戰略層面提出他對“台灣方案”的思考。最後,楊開煌總結道,“台灣方案”的思考,不僅借諸歷朝歷代管理台灣之經驗,參考港澳回歸後治理之經驗,更需著眼台港澳之間的社會心理差異以及戰略作用的不同,始克對症下藥,策施民興,長治久安,久久為功。
“和平來之不易,要好好珍視,更要代代守護。”主題演講環節,原東江縱隊港九獨立大隊老游擊戰士聯誼會會長林珍,以親身經歷講述了那段被戰火撕碎的香港歲月,讓與會者再次銘記和平與尊嚴乃先烈以血換取。林珍回憶道,她的抗戰記憶始於1941年12月8日的清晨,年僅6歲的她在九龍城目睹日軍飛機轟炸啟德機場,絕望在難民中蔓延。
戰爭的殘酷很快降臨到她的家庭,姐姐因反抗日軍欺凌,被對方以偷竊軍票為借口上門尋仇。母親一句“坐在家里都挨打,不如跟著組織走”,最終讓全家下定了投身抗日的決心。1943年冬天,年僅8歲的林珍追隨母親和兄姐加入了游擊隊,成為一名“小鬼通訊員”。 後來,她被調往傷兵醫院擔任護理員,從送水喂飯做起,逐步學著為傷員清洗傷口、更換紗布。一位負傷失明的洪大哥曾鼓勵她:“等勝利了,你回香港當白衣小天使,再給我治眼睛吧。”這句話,成為林珍在困境中前行的一束光,讓她久久記在心裡。
香港亞太戰略安全研究所所長李風表示,抗日戰爭的勝利及台灣光復,是包括台灣同胞在內的全體中華兒女用巨大犧牲換來的成果,無可辯駁地奠定了台灣是中國一部分的歷史與法理基石。他強調,台灣同胞在被日本殖民的50年間抗爭從未停止,更有數萬志士渡海赴大陸,組建“台灣義勇隊”等組織直接參與抗戰,用血與火的鬥爭證明了兩岸是休戚與共的命運共同體。
面對當前嚴峻複雜的台海形勢,李風呼籲兩岸同胞應共同弘揚“天下興亡、匹夫有責”的偉大抗戰精神,認清“台獨”分裂是台海和平的最大威脅,外部勢力干涉只會將台灣當作棋子。他敦促台灣同胞要做一個堂堂正正、光榮自豪的中國人,支持堅持“九二共識”的政治力量,堅決反對任何形式的“台獨”圖謀與外部干涉。李風表示,祖國統一是歷史大勢所趨,不久前舉行的盛大閱兵儀式已展現了中國捍衛抗戰勝利成果與國家主權的強大實力和堅定決心,任何企圖挑戰歷史、分裂國家的行徑,終將被歷史的洪流徹底拋棄。
全國人大代表、中國和平統一促進會常務理事、兩岸和平發展聯合總會台灣研究中心主任凌友詩表示,實現國家統一不應局限於“武力”或“談判”兩種當前看似遙遙無期的模式,而應開辟第三條路徑,即以和平方式將統一從一個被動等待的“終極結果”轉變為一個主動推進的“持續過程”。她從政治學角度闡釋,統一國家的本質在於中央政府能對每一寸領土有效行使管轄權。因此,她主張,通過逐步、持續地向台灣地區推進並落實中央政府的行政、立法與司法管轄權,統一的進程便已在實質性地展開,化被動為主動。
凌友詩列舉了近年來的具體實踐。在行政管轄上,大陸執法船只進入金門所謂“限制水域”即是例證。在立法管轄上,由全國人大通過的《反分裂國家法》早已明確將台灣納入法律管轄範圍。而在司法管轄層面,近期最高法、最高檢等多部門聯合發布《關於依法懲治“台獨”頑固分子分裂國家、煽動分裂國家犯罪的意見》,明確依據《刑法》等國內法對“台獨”分子終身追責,並已有具體檢控判決案例。她指出,這些行動標誌著中央政府正將對台管轄權從法理落實到實踐,統一已不再是遙遠的未來式,而是正在發生的進行時。
兩岸和平發展聯合總會會長陳趙滿菊在論壇總結中表示,在紀念抗日戰爭勝利暨台灣光復八十周年的背景下,本屆和平發展論壇的召開意義非凡且深遠。她高度評價七位主講嘉賓的精彩演講,表示每一位嘉賓的分享,都飽含著對歷史的敬畏和對家國的深情與對未來的擔當。
陳趙滿菊指出,抗日戰爭勝利和台灣光復,是全體中華兒女共同奮鬥贏來的光榮,這段歷史昭示著中華民族不畏強暴、捍衛正義的偉大精神,更揭示了國家統一與民族復興的歷史大勢不可阻擋。她呼籲,應以此次論壇為新起點,將心中所想化為行動,將歷史的智慧融入未來的征程,攜手同心,為推動兩岸關係和平發展、實現國家完全統一、迎接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而不懈奮鬥。

原東江縱隊港九獨立大隊老游擊戰士聯誼會會長林珍分享了香港抗戰老兵歷史(中評社 袁曉麥攝)

中國評論通訊社總編輯、中評智庫秘書長羅祥喜發表主題演講(中評社 袁曉麥攝)

統一聯盟黨榮譽主席戚嘉林發表主題演講(中評社 袁曉麥攝)

10月17日,以“紀念抗日戰爭勝利暨台灣光複八十周年”為主題的第五屆和平發展論壇在香港中銀大廈舉行(中評社 袁曉麥攝)

兩岸和平發展聯合總會會長陳趙滿菊發表論壇總結(中評社 袁曉麥攝)

台灣銘傳大學兩岸研究中心主任楊開煌教授發表主題演講(中評社 袁曉麥攝)

兩岸和平發展聯合總會理事長沈墨同致開幕詞(中評社 袁曉麥攝)

香港中國學術研究院院長、中國社會科學院台港澳研究中心主任黃平發表主題演講(中評社 袁曉麥攝)

10月17日,以“紀念抗日戰爭勝利暨台灣光復八十周年”為主題的第五屆和平發展論壇在香港中銀大廈舉行

會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