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智庫匯聚

邵育群答中評:美不會轉向台海“戰略清晰”

2025-10-15 00:29:08
上海國際問題研究院台港澳研究所所長邵育群(中評社 陳思遠攝)
  中評社北京10月15日電(記者 陳思遠)在上海國際問題研究院台港澳研究所、美國研究中心創新工程報告討論會暨中美關係研討會期間,上海國際問題研究院台港澳研究所所長邵育群就中美關係中的台灣問題接受中評社記者採訪。邵育群指出,特朗普政府以“美國優先”為核心,將台灣視為對華戰略籌碼,其內部決策混亂、中美對話機制缺失及特朗普“交易式”作風讓台海危機管控面臨一定風險。特朗普2.0時期功利性的“窮台”策略和國會制衡失效,致使美台海政策主要體現特朗普的個人想法,但戰略模糊仍是美方政策。

  中評社記者:當前台海被普遍認為是中美之間最可能爆發軍事衝突的風險點。您如何評估當前中美在台海問題上危機管控的有效性?

  邵育群認為,總體上中美在台海發生直接軍事衝突的可能性在特朗普政府任期內相對較小。她分析,主要原因是特朗普本人不希望中美在台海發生衝突,傾向於採取“避戰”政策。她同時指出,特朗普政府內部決策機制存在問題,小圈子決策模式可能導致其對某些情況掌握不全面,這可能引發中美雙方的誤判。

  “當前雙方缺乏良好的對話機制,一旦出現誤判,能否及時避免將是一個重大挑戰,”邵育群表示,“總體而言,中美直接軍事衝突的風險雖不大,但因誤判、美方決策機制問題以及雙方缺乏軍事對話渠道等因素,仍存在一定風險。”

  中評社記者:特朗普2.0時期對台極限施壓,在芯片產業上對台灣當局進行“敲詐”,這種高度功利主義的做法,是否會加劇台灣的“疑美論”?

  邵育群明確指出,這種高度功利主義做法必然會加劇台灣的“疑美論”。她認為特朗普政府試圖將台積電轉變為“美積電”,實質上是“窮台”策略,旨在拔掉台灣最重要的支柱產業。

  邵育群認為,對台灣民眾而言,會越來越清楚地認識到美國是在利用台灣,而非如美國政客或民進黨當局所宣稱的“基於民主價值的夥伴關係”,這種空洞的說辭掩蓋不了美國是為了自身利益而非台灣利益行事的本質。

  中評社記者:特朗普2.0的“美國優先”單邊傾向與國會兩黨在對華強硬上的共識,將如何相互作用,共同塑造未來的美國對台政策?

  邵育群分析認為,目前國會在美國台海政策上的影響力有限。儘管國會提出了一些試圖約束特朗普政府台海戰略的提案,但由於共和黨已被“特朗普化”,對特朗普不讓賴清德過境紐約、不讓顧立雄前往華盛頓對話等舉動,共和黨議員並未公開反對,民主黨議員雖有公開反對,但是國會影響力較小。

  “目前特朗普政府的台海政策主要體現其個人想法,他將對台政策與中美目前進行的經貿談判直接掛鈎。”邵育群說。

  中評社記者:美國學界一直有關於“戰略模糊”與“戰略清晰”的辯論。在您看來,究竟在什麼條件下,美國會真正考慮轉向“戰略清晰”?這種轉變對中美關係和台海穩定的衝擊將是顛覆性的嗎?

  邵育群認為美國不會轉向戰略清晰。她提出兩點理由:首先,戰略清晰意味著美國需明確承諾在兩岸發生戰爭時保護台灣,實際上就是美台重新恢復到軍事同盟關係。美國必須和台灣簽約或修改《與台灣關係法》,才能有所謂的“戰略清晰”,而這兩點都是中國大陸無法接受的,這將直接導致中美發生軍事衝突。

  其次,戰略清晰不符合美國利益。美國沒有必要將自己綁在台灣問題上。“美國為什麼會有要求戰略清晰的辯論?主要是美國擔心自己的威懾能力不足,希望通過戰略清晰來加強對中國大陸的威懾。但實質上,美國不會為了一個並非其核心利益的事務,冒與核大國發生直接軍事衝突的風險。”

  邵育群強調,戰略模糊最符合美國利益,因為美國最希望避免出現需要決定是否協防台灣的困境。“一旦台海衝突發生,只要那一刻到來,美國就已經輸了。”邵育群認為,美國絕對不會把自己逼到那種困難的境地,因此會盡量避免台海衝突發生。儘管不斷有人想要推動“戰略清晰”,但美國政府不會這樣做,因為這既不符合美國利益,在實際操作上也不可行。
電腦版移動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