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智庫匯聚

溫天鵬:台日關係持續提升 造成衝擊

2025-10-05 00:07:31
溫天鵬(中評社資料圖)
  中評社北京10月5日電(記者 海涵)北京科技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講師溫天鵬日前在“國家統一與民族復興”智庫對話上就賴清德當局執政以來台日關係新動向及影響發表看法。他指出,賴清德當局上台以來,台日以所謂的“共同價值觀”作為應對中國大陸的政治理念基礎,利用中美戰略博弈的亞太格局變化謀求更大活動空間,台日關係在區域安全、科技經貿與“非正式外交”等面向全面深化。台日雙方不斷強化在經濟、科技與安全等領域的實質性合作,推動“准官方”交往層級持續提升,對於中日關係政治基礎與台海局勢和平穩定都造成一定衝擊,未來值得重點關注。

  溫天鵬表示,在台灣主權問題上,日本政府長期採取戰略模糊的立場。然而,根據近年來日本官方政客的表態,“台灣安全對日本而言卻是毫不含糊的核心利益”。賴清德當局面對日本的所謂“善意”也投桃報李積極配合。

  溫天鵬注意到,日本政界主流力量對台交往突破“非官方”範疇形成事實上的外交默契。日本自民黨內“台灣政策小組”、跨黨派“日華懇”以及地方自治體等政界力量與台灣地區的制度性接觸亦明顯升溫。賴清德上台以來與日本自民黨的右翼台灣幫加緊勾結。已有數十位日本國會議員赴台訪問,涵蓋執政黨及在野黨要員。同時,日方亦安排台灣政務高層以“私人身份”赴日訪問,繞開官方外交框架,構建“常態化、去標簽”的交往路徑,表明日本政界對與台灣交往已在事實上超越“非官方、民間”的既定界限。

  溫天鵬續指,台日安全合作日益強化。日本通過強化美日安保條約的延伸適用邏輯,逐步將“日本周邊有事”概念外擴為“印太有事”。特別在“台海有事”被認定為“日本有事”的戰略架構下,日本方面在多場合主張擁有在衝突爆發前提前部署、派遣部隊的法理基礎。此外,日本與其他國家互動時也多次強調台灣重要性。

  溫天鵬還談到,台日經貿科技合作緊密近年來,日本對台政策逐漸突破傳統框架,從經濟援助轉向技術合作與戰略對話,特別是在半導體、人工智能、5G等關鍵領域加強合作,意圖構建“去中國化”的產業鏈體系。

  溫天鵬分析,台日關係的演進不僅是雙邊互動的結果,更是區域大國戰略博弈的延伸與投射。隨著美國持續推進印太戰略,強化同盟體系以遏制中國影響力,台日關係的升溫將進一步受到外部力量的推動與塑造。美國欲借“台日互動”釋放模糊信號試探中方反應邊界。

  他指出,當前美國竭力推動日本在台海布局中扮演“前沿代理人”角色,在涉台政策操作中試圖通過日本扮演“區域協調者”角色,替代美方自身直接介入的部分行動空間。台日關係升溫並未改變其依附美國印太戰略的本質,台日合作的深度與廣度仍受制於中美博弈態勢和地區地緣政治風險。在這種多重因素交織的背景下,台日關係的未來走向不僅取決於雙方合作意願與能力,更受制於中美戰略競爭的總體態勢和地區安全環境的演變。

  溫天鵬認為,台日關係的突破性進展很可能引發區域地緣政治格局的連鎖反應,也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東亞區域合作的進程。台日互動的升溫不僅體現在雙方經貿科技合作的深化,也延伸至安全領域的默契與協作。這種互動模式可能進一步加劇東亞區域內的安全困境,促使周邊國家對台海與東海局勢的關注與應對升級。尤其在當前中美戰略競爭日益激烈的背景下,台日互動的深化不僅影響著雙邊關係本身,也在一定程度上重塑東亞地區的安全與經濟秩序,域內相關國家的政策調整與應對策略也將成為決定區域穩定的關鍵變量。

  溫天鵬表示,台日這種非正式的“准外交”關係仍面臨結構性制約,在日本國內政局高度動蕩不穩與對華政策搖擺的背景下,台日關係的穩定性與可持續性仍然存疑。未來雙方能否在經貿、科技、安全等領域實現具體合作成果,將直接影響其關係走向。同時,石破茂已經宣布即將辭去自民黨總裁一職,目前日本自民黨內5名候選人正在積極競選,極右翼的前經濟安保大臣高市早苗、現任農林水產大臣小泉進次郎、知華派的現任內閣官房長官林芳正、前幹事長茂木敏充、前經濟安保大臣小林鷹之,目前觀察高市早苗與小泉進次郎支持率排名前二位。日本國內政治日趨保守化,未來不管誰上台執政,對台友好氛圍或很難改變。此外,中國大陸對台日互動加劇的反應與反制措施也是制約其發展的關鍵因素,可以預見未來大陸將採取多維度反制措施,包括經濟施壓、外交孤立與軍事威懾,以遏制台日關係的實質性升級。因此,在此結構性制約下,台日合作仍然難以走向制度化或軍事化層面的深度綁定,台日關係的現有框架依然難以突破。
電腦版移動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