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智庫匯聚

朱中博:“台灣戰略三鏈”歪論與台日勾連

2025-10-06 00:09:04
中國國際問題研究院世界和平與安全研究所所長朱中博(中評社資料圖)
  中評社北京10月6日電(記者 郭至君)9月5日,中國評論通訊社、中評智庫基金會在北京記者站召開了以“石破茂內閣困境與中日關係動向”為主題的思想者論壇,多位相關領域研究專家齊聚一堂,對當前日本國內政治生態的困局與中日關係未來走向等議題發表了自身的深邃見解。中國國際問題研究院世界和平與安全研究所所長朱中博主要從政治、軍事和經濟三個維度來分析石破茂擔任日本首相以來,台灣民進黨當局與日勾連情況,並研判其未來前景。
   
  首先來談一下所謂的“台灣戰略三鏈”。這是賴清德當局外事部門負責人林佳龍炮製的歪論。所謂三鏈,即標榜台灣身處“民主”價值鏈、“印太”第一島鏈,非紅供應鏈或民主供應鏈之關鍵位置,以此位置優勢來對外打交道。從起源來說,三鏈論是林佳龍秉承賴清德所謂“和平四大支柱行動方案”(即所謂強化防衛力量,建構經濟安全,展現穩定而有原則的兩岸關係“領導”能力,推動價值外事)之“價值外事”理念及賴清德抱持的“經濟日不落島”幻象,而推出來的東西。這裡還需再提一下林佳龍所謂的“總和外事”戰略,因為這三鏈論,是為了服務此一所謂“戰略”優勢(本文中,民進黨當局所謂“外交”全以“外事”指代)。所謂“總合外事”戰略,即以價值外事、同盟外事與經濟外事為支柱,從政治、軍事、經濟等維度拓展與大陸之外的行為體關係。用林佳龍的話說,就是以“總合外事”落實賴提出的“價值外事”、經濟日不落島理念。三鏈,也被其概括為民主(Democracy)、和平(Peace)、繁榮(Prosperity)的DPP三大“支柱”。其本質是勾連外部勢力推動“分裂謀獨”。

  賴清德當局亦是從這三個維度開展對日互動,深刻透出勾連日本對抗大陸、“分裂謀獨”的惡意,核心是想把日本拉下水,讓日本為其火中取栗。從2024年台當局所做外事工作回顧看,“邦誼”、台美關係、台歐關係是前三位階,台日關係僅位列第四位階,且性質是“穩健友好”,較之“邦誼穩固、台美關係堅若盤石、台歐關係持續提升”,算是中規中矩。可以看出,民進黨當局近些年來對與美歐相關勢力勾連更重視。2025年以來,民進黨當局繼續強調台日在“戰略三鏈”上是重要夥伴,合作打造互惠共榮關係,促進所謂“印太自由、和平與繁榮”。日本部分政客如前經濟安保大臣小林鷹之今年竄台時也稱台日有歷史、經濟、心與心的“絆”,加強這三方面的鏈接也有戰略意義。

  一、強調所謂“民主”價值鏈,鼓吹台日“民主、自由、法治、人權”等價值共同性,渲染“大陸價值觀威脅”,以“打擦邊球”方式在政治上推動台日“非官方”實質關係,挑釁試探一中紅線。
  
  台灣外事部門總結回顧2024年工作時妄稱,當今世界“民主與威權壁壘分明”,而台灣地區完成八次領導人選舉,島內民主不斷發展(實則“綠色恐怖”蔓延),妄稱要與“全球民主陣營”攜手應對“威權政權帶來的威脅”。竄台的不少日本議員(如高市早苗)亦對此呼應,聲稱台日面臨“威權主義擴張威脅”“當前國際局勢堪稱二戰以來最嚴峻複雜的局面”,其實質就是以價值觀為紐帶推動政治勾連。

  具體包括,效尤此前安倍晉三等人做法,石破茂時常顯示其對台灣島內的非分“掛懷”。在2024年8月,當選自民黨總裁前,時任眾議員的石破茂就與前外相前原誠司共同率“思考日本安全保障議員之會”6名成員組成的代表團竄台,並與賴清德、蕭美琴等人見面,表示要警惕“今日烏克蘭,明日東亞”,聲稱台日要合作強化區域“嚇阻”能力。該團多名成員曾擔任日本外相或防務部門一二把手,如中穀元任前防衛相),長島昭久任前防衛副相,渡邊周任前防衛副相等。日本前首相野田佳彥同月也竄台。而更早在2022年7月底,石破茂還與前防衛相濱田靖一等率“思考日本安全保障議員之會”成員組成的4人代表團竄台,並與蔡英文等會面。任日本首相以來,石破茂在2025年7月12日、8月5日等時期先後在X平台發文“慰問”台灣島內台風或雨災。民進黨則對其“溫暖關懷與真誠支援”表達感激涕零之情。

  日本政客也頻頻竄台,2025年1-8月至少有6批次、超26名國會參眾議員竄台。如日本立憲民主黨太榮志及維新會齋藤等5名議員(1月),高市早苗等(4月27-29日)等4名議員,日本自民黨青年局局長中曾根康隆(5月初)等5名議員,西村康稔(曾任日本經濟產業大臣、經濟再生大臣等,5月3-6日)等5名議員、小林鷹之(曾任日本首任經濟安保大臣,6月25-27日),日本第三大在野黨國民民主黨青年局的6名議員(7月29-8月1日)等竄台。4月,日本保守黨幾名政客也曾竄台。

  台日還以“打擦邊球”方式,開展政治互動,特別是通過台灣當局政客以“私人身份”竄日等方式,強化實質互動。2022年時任台灣地區副領導人賴清德竄日,打的名義是吊唁安倍,成為1985年後37年來台灣地區竄日最高級別政客(李登輝曾以地區副領導人身份於1985年過境日本)。更早,2015年7月、10月,李登輝、蔡英文曾與時任首相安倍晉三先後在東急飯店“偶遇”。今年7月底,林佳龍則以所謂私人身份竄日,並首次前往“台北駐日經濟文化代表處”。另外,林佳龍在日期間還與下任首相呼聲較高的高市早苗互動,顯示台日政客間的人脈關係深化緊鑼密鼓進行。

  日本還設法為台參與國際活動“開口子”,讓其“鑽空子”。台灣近期以“TECH WORLD館”、由企業參展方式蹭大阪世博會。未來,日本還試圖以此模式,讓民進黨當局蹭橫濱2027國際園藝博覽會。此外,8月6日、9日,台灣地區所謂駐日代表分別首度出席廣島、長崎和平紀念儀式。其聲稱,1945年原子彈轟炸時,也有台灣人受難。在9月3日前後,民進黨當局不想著紀念抗戰勝利,反而千方百計媚日。其理由是,此類和平紀念儀式展現“自由、民主、和平與人權”的核心價值,與“總合外事”中的價值外事理念相符。日本則借此讓台灣增加“能見度”,而推卸其在歷史等問題上的罪責。

  日本還效法美國,幫助台灣當局鞏固與所謂“邦交國”關係。今年以來,借世博會等機會,日本方面邀請巴拉圭、危地馬拉、伯利茲等國領導人訪日,提升彼此關係為戰略夥伴關係等,並發表聲明,在台海問題上指手畫腳。

  另需注意的是,台日借日本天皇生日慶祝酒會勾連越來越頻繁。2024年2月,日本相關機構在台舉辦日本天皇生日慶祝酒會,52年來首次邀請蔡英文、賴清德等在任地區正副領導人參加。2025年,蕭美琴與立法機構負責人出席該酒會,藍白綠政客高層及賴當局多名要員、島內地方縣市代表等參加。日本天皇生日慶祝酒會正成為台日之間深化政治“高層”感情紐帶的新機制。

  二、強調“印太”第一島鏈,鼓吹台日在地緣政治上牽制對抗大陸的戰略共需,渲染“大陸軍事威脅”,以隱蔽方式推動台日軍事勾連,妄圖搞出“台灣有事等於世界有事”新論。

  小林鷹之竄台與賴清德談話時,稱後者給他印象最深的話是,“強烈”期待日本在“印太”和平與穩定方面“發揮引導力”,實質是“強烈”想把日本拉下水,讓其為“台獨”火中取栗。賴清德、林佳龍等人還稱,日台同處第一島鏈關鍵位置,在軍事安全方面緊密相連。日本2025年新版《外交藍皮書》延續近年抹黑中國調門,將中國定位為“前所未有的最大戰略挑戰”。賴清德當局則狂妄將大陸定位為“境外敵對勢力”。今年1月,林佳龍接受日媒採訪時,更是拾美國民主黨拜登政府牙慧,妄稱大陸崛起挑戰“以規則為基礎的國際秩序”,並且稱台灣是全球權力平衡的轉折點(tipping point),並非棋子而是棋局中的一方,千方百計想凸顯“以台制華”價值。台日戰略勾連需要一拍即合。

  近年來,日本首相頻繁在台海問題上說三道四,石破茂亦如此。今年7月,第30屆日歐領導人峰會發表聲明,強調關切台海和平穩定。這是2021年第27屆日歐盟領導人峰會以來,日歐連續4屆在聯合聲明中就台灣問題說三道四。此外,今年2月美日領導人峰會、4月日本首相與北約秘書長會談、5月日本與拉脫維亞領導人峰會、與危地馬拉領導人峰會、6月與芬蘭領導人峰會等場合,日本也拉攏其他國家,在台灣問題上說三道四。賴清德當局對此興奮不已。此外,今年美日韓三國外長在2月慕尼黑、4月布魯塞爾會後聯合聲明,亦聲稱反對任何片面以武力或脅迫改變台海現狀的“企圖”。日本防衛相中穀元3月30日與美國防長赫格塞斯在東京會談時,也強調台海和平穩定重要性。3月的G7外長會亦表示關注台海形勢。4月初,日本官房長官林芳正對大陸在台島周邊軍演表達所謂“關切”。

  安倍晉三及其提出的“自由開放印太”(FOIP),更是成為台日連接點。高市早苗等對台灣重視FOIP及對安倍感恩戴德(如為安倍在高雄塑像)很滿意。賴清德與西村康稔等交談時,妄稱大陸持續在台海、東海、南海及日本海進行軍演,實施“灰色地帶侵擾”,台日應聯手應對,強化在海洋安全、社會韌性及面對“灰色地帶侵擾”等方面合作。今年5月接受日經新聞專訪時,賴清德同樣大放厥詞,稱大陸在“灰色地帶”軍演,不只擾動台海、南海、東海,也進行到日本海及韓國鄰海,鼓噪稱台灣、菲律賓、日本甚至美國都應正視,合作避免大陸“灰色地帶侵擾”持續擴大及“由演轉戰”。西村康稔等人則發揮安倍“台灣有事就是日本有事”的話,拋出“台灣有事等於世界有事”謬論,聲稱要與其他國家或同盟國家緊密合作。中曾根康隆也稱,台海和平穩定攸關東亞甚至世界和平穩定,日本會盡力宣導,讓世界和各國都認識到這一點。日本政客這些言論,實質是為干涉中國內政、介入台灣問題找借口。高市早苗竄台時亦呼應賴清德論調,表示防衛合作至關重要,要聯合台灣、美國、日本、菲律賓、澳洲甚至歐洲等理念相近成員,建構更堅強的安全保障網絡。

  日台間的具體軍事勾連也在進行。2024年7月,台灣地區“海巡署”與日本海上保安廳進行搜救聯演,這是1972年以來日台首次搞這類聯演,性質惡劣。今年2月,日本海上自衛隊護衛艦單獨穿越台灣海峽。林佳龍今年初聲稱,台有意推進與日方在海巡及第一島鏈安全合作。台日企業已在無人機合作方面接觸。在民進黨當局眼裡,台日合作開發無人機,與台美合作研發無人機同等重要,因為無人機是所謂“不對稱戰力”核心。3月,日本自衛隊前航空幕僚長、前統合幕僚長岩崎茂上將獲聘任為台行政部門政務顧問,為其一年,妄圖推動“白團”再現。

  日台還加緊台海兵推,製造緊張空氣。6月24日笹川平和財團與台灣遠景基金會主辦“日台對話2025”,即聚焦大陸2027年對台動武等議題,並預定於11月舉辦“日美台戰略模擬演練”。6月10-11日,台北政經學院基金會與中華戰略暨兵棋研究協會等舉辦“台海防衛兵推”,邀請島內外9位“上將”、8位“中將”參加,號稱島內民間兵推中參演層級最高一次。其中,岩崎茂、前海上自衛隊幕僚長武居智久(上將)、前參謀首長聯席會議主席馬倫(上將)、美國前太平洋總司令布萊爾(上將)等參加,設想以2030年大陸攻台為背景推演。過程中,美日退將幾乎是下指導棋,儼然軍事顧問。
  三、強調非紅供應鏈或“民主”供應鏈,鼓吹對抗大陸“紅色供應鏈擴張”,渲染“大陸經濟威脅”,推動日台經貿科技勾連,借此“去中國化”。
  
  賴清德當局污蔑大陸“一帶一路”與“數字絲綢之路”損害別國經濟和信息安全。其妄稱,為抗衡大陸“擴張主義”,台灣要借助半導體及人工智能優勢,與其他外方聯合打造無須依賴大陸供應商、更具韌性的供應鏈,確保共同經濟安全。民進黨尤其想以半導體產業為抓手,成為各方投資合作對象,繼續推動“台灣問題國際化”。據統計,台日當前已簽署約90項經貿等領域合作文件,其中近14年間簽署超過50項協議。賴清德當局多次希望與日商簽“經濟夥伴協定”(EPA),希望日本支持台加入CPTPP。日本雖表態支持台加入CPTPP,但不過是更多的敷衍而已,台灣地區要加入CPTPP無異於天方夜譚。台日要簽EPA,更是政治性極強的動作,日方深知其中利害所在。

  賴清德2024年上台時,曾吹噓要把台灣打造成“經濟日不落島”(這裡,其所用偽稱“國”一律替代為“島”)。林佳龍亦步亦趨,親自署名出版《經濟日不落島》的書,序言由賴清德等撰寫。台當局與竄台的日本政客也頻頻探討在半導體、氫能、AI與無人機等領域強化優勢互補、經濟韌性與產業競爭力。
當前,日本是台第三大貿易夥伴,台是日本第四大貿易夥伴。有意思的是,2024年台日貿易額為722.97億美元,較2023年757億美元減少30多億美元。另據相關財經觀察,2024年日本對台投資僅4.52億美元,較2022年減少73%。不過,2024年台灣地區對日投資達54.9億多美元,是上年26倍,其中主要貢獻來自台積電在熊本投資。這顯示民進黨當局對日主動貼靠的態勢更強。

  四、結論

  以上可以看出,民進黨賴清德當局的“戰略三鏈”戲碼,本質就是與日本等外部勢力勾連,進行謀“獨”挑釁。但是,在特朗普再次執政背景下,台日當前的這種勾連可持續性面臨考驗或者說新的調適。特別是日台在美國新政府的眼裡都無異於棋子,是沒牌少牌、有求於美、對不起美、侵害美國利益、偷走美國財富的竊賊和壞蛋。

  日本在台灣問題上的動作受制於中日關係框架,也受制於美日關係框架。在特朗普面前,一方面,日本會進一步被盤剝壓榨,主動和被動地配合美“遏華”,另一方面,也不會聽任美方宰割。理性的日本政治人物會調適對華政策,一定程度推動中日關係轉圜。

  今後,台日互動中,“日主台從”局面不會變。日本在台灣問題上的兩面性會更突出,負面動作越來越多的趨勢會持續,但其兩面性也會更突出。日本政客對特朗普的認識也比民進黨當局更清醒。如中曾根康隆就對賴清德指出,在特朗普第二任,以往大家習以為常的事不再是必然。

  賴清德的對美政策則比較糊塗、無知,被很多人認為是笑話,難以適應特朗普2.0時期的美國政策變化。特朗普政府第一任的老部下就嘲笑民進黨“失去特朗普”,嘲笑蕭美琴及民進黨當局摸不到與特朗普政府打交道的要領。此外,民進黨吹噓台灣半導體產業是全球供應鏈核心、全球投資焦點,卻不能體會其已經是特朗普眼中釘、肉中刺的真正後果是什麼。
電腦版移動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