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海峽兩岸關係協會副會長、全國台灣研究會副會長孫亞夫

海峽兩岸關係協會副會長、全國台灣研究會副會長孫亞夫
中評社廈門8月31日電(記者 鄭漢龍)海峽兩岸關係協會副會長、全國台灣研究會副會長孫亞夫,昨(30)日在廈門舉行的紀念抗戰勝利與台灣光復80周年學術研討會上致辭時表示,今天,我們紀念台灣光復80周年,具有兩方面的意義:一是進一步增強台灣是中國領土的歷史認知和堅定立場;二是反對“台獨”分裂圖謀的鬥爭需要。致辭全文如下:
我榮幸地應邀參加“紀念抗戰勝利與台灣光復80周年”學術研討會,得以有機會再次和專家學者共同紀念這兩個重大的歷史事件,並且聆聽專家學者對這兩個重大歷史事件最新研究成果的論述。
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是近代以來中國人民反抗外敵入侵持續時間最長、規模最大、犧牲最多的民族解放鬥爭,也是第一次取得完全勝利的民族解放鬥爭,對中國和中華民族發展具有偉大意義。台灣光復結束了長達半個世紀被日本霸佔的屈辱,回歸祖國的懷抱,是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和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重要成果,也構成第二次世界大戰後國際秩序的重要組成部分,為所有中華兒女牢牢銘記。台灣光復80年來,台灣作為中國不可分割一部分的地位從沒有改變,以後也更不可能改變。
民進黨圖謀“台灣獨立建國”,把台灣從中國分割出去,完全喪失了中華民族立場。為此,它無視中國人民抗日戰爭的史實,無視台灣光復的事實,歪曲二戰的歷史。在今年8月15日日本宣佈無條件投降80周年的日子,賴清德特意將這一歷史時刻稱為“第二次世界大戰終戰日”,刻意迴避日本侵略和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勝利的表述。民進黨為了實現“台獨”的目的,編造了“台灣已經是個主權獨立國家”的主張,又圍繞這個主張提出種種說法。這一主張和種種說法已經遭到無情的駁斥。
最近一段時間,賴清德為了鞏固“台獨”的社會思想基礎,特地搞了“團結國家”系列10講,第一講就是講“國家”,主要是鼓噪“台灣是個主權獨立的國家”。其手法之拙劣實為罕見,就是閹割台灣歷史中所有關於台灣自古是中國一部分的史實。如果把他閹割掉的內容恢復起來,恰恰證明台灣自古是中國的一部分。
長期以來,“台獨”勢力喜歡拿出來說事的,也是賴清德在“團結國家”第一講中所說的,日本在“舊金山和約”中僅說日本放棄對台灣的一切權利,並沒有說歸還給中國。顯然,“台獨”勢力是想利用“舊金山和約”的這個問題說明“台灣是個主權獨立國家”,起碼是“台灣地位未定”。但是台灣在二戰後歸還中國的歷史是不容割裂的,不容斷章取義的,更不容背棄的。
眾所周知,1941年 12月9日中國政府在中國對日宣戰佈告中明確昭告:所有一切條約、協定、合同,有涉及中、日間之關係者,一律廢止。《馬關條約》自屬廢止之列。這一佈告並鄭重宣佈:中國將收復台灣、澎湖、東北四省土地。1943年12月1日《開羅宣言》指出日本所竊取於中國之土地,例如滿洲、台灣、澎湖列島等,歸還中國。1945年7月26日《波茨坦公告》重申“開羅宣言之條件必將實施”。8月15日日本宣佈投降,《日本投降條款》規定接受《波茨坦公告》中的條款。10月25日台灣光復,台灣及澎湖列島正式重入中國版圖,置於中國主權之下。在這種情況下,“舊金山和約”為什麼會出現不表明日本將台灣、澎湖歸還中國的態度呢?
根據《聯合國家宣言》《開羅宣言》《波茨坦公告》和有關國際協議,對日作戰的有關同盟國應於戰後儘快訂立對日和約,和約的準備工作應委託蘇聯、美國、英國、中國四國代表組成外交部長會議來承辦。但是,自1946年起,美國為維護其單獨佔領日本的既得利益,企圖繞過四國外長會議,謀求片面對日媾和。美國的想法遭到蘇聯的反對,蘇聯堅持由四國外長會議草擬和約,又為美國所拒絕。
此後,由於1949年中國革命的勝利和東南亞形勢的發展,特別是朝鮮戰爭的爆發、台灣問題的產生,美國對日佔領的目標和對遠東的戰略發生重大變化,加快了對日媾和的步伐。在對日和約會議召開之前,對台灣歸屬問題,美國就決定只提日本放棄一切權利、權利根據,不提歸還對象,即不提歸還中國。日本政府與美方緊密配合,亦步亦趨。
1951年6月,美國與英國達成妥協,中華人民共和國和台灣當局的代表都不與會,由日本將來選擇決定締約方。正是在這種背景下,在美國操縱下,1951年9月4日至8日,對日和約會議在美國舊金山召開,會上簽訂了對日和約。在對日戰爭中犧牲最大、貢獻最多的中國被拒之門外。在“舊金山和約”中,日本放棄在中國的一切特權和利益,放棄對台灣及澎湖列島的一切權利和權利根據及要求,同時沒有履行《開羅宣言》和《波茨坦公告》等國際協議的要求,不提台灣、澎湖列島歸還中國。對此,我國政府於當年9月18日、1952年5月5日兩次發表聲明,不承認“舊金山和約”,宣佈它是非法的、無效的。
“舊金山和約”沒有明確處理台灣歸屬問題,但台灣歸還中國的法理基礎早已確立,台灣也已於1945年事實上回歸中國。“舊金山和約”之後,有關具有國際法效力的文件和實踐也已經否定和超越了“舊金山和約”。1972年9月29日,中日建交,兩國政府發表聯合聲明,日本在聲明中表示“充分理解和尊重”中國政府重申的“台灣是中華人民共和國領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的立場,“並堅持遵循波茨坦公告第八條的立場”。1978年8月12日,中日兩國達成《中日和平友好條約》,條約確認1972年9月中日聯合聲明“是兩國間和平友好關係的基礎,聯合聲明所表明的各項原則應予嚴格遵守”。這一歷史進展明確無誤地表明,日本通過與中國建交已經在法律上、政治上正式承認台灣是中國領土不可分割一部分的事實,放棄了在“舊金山和約”中的模糊態度,填補了“舊金山和約”留下的歷史空白。
賴清德想賴掉的這段歷史事實,歷史又給他補回來了,他是賴不掉的。所謂“舊金山和約”造成台灣歸屬未定,是一個刻意製造的問題。這個問題當時沒有、現在也更沒有動搖台灣是中國領土的事實,並且被《中日聯合聲明》《中日和平友好條約》徹底否定和糾正,被從法律和實踐兩個層面徹底解決了。
今天,我們紀念台灣光復80周年,具有兩方面的意義:
一是進一步增強台灣是中國領土的歷史認知和堅定立場。從1895年清朝政府被迫將台灣割讓給日本,到1945年在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取得偉大勝利中台灣又回到祖國懷抱,即台灣是從中國領土中被分離出去的,最終又回到了中國領土的版圖之內。這一段歷史典型地說明台灣是中國的一部分。
二是反對“台獨”分裂圖謀的鬥爭需要。“台獨”勢力為達到把台灣從祖國分裂出去的目標,處心積慮地否定台灣是中國的領土,迴避甚至抹殺台灣光復。而我們紀念台灣光復80周年,正是駁斥“台獨”謬論,引導台灣同胞認識並且拒絕“台獨”謬論。這是反“台獨”鬥爭的一項重要任務。
概括地說,紀念台灣光復,就是維護和鞏固台灣是中國領土的地位。台灣是中國的領土,是中國共產黨和中國政府解決台灣問題、實現祖國完全統一的方針、原則和主要政策的最深厚基礎和最基本出發點。維護和鞏固台灣是中國領土的地位,具有第一重要性。各項對台工作,包括台灣研究、台灣歷史研究,都要有利於維護和鞏固台灣是中國領土的地位,為我們推動兩岸關係和平發展與實現祖國完全統一,夯實最深厚的基礎,創造更全面更有利的條件。

會場

會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