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四川省社科院副院長廖沖緒(中評社 束沐攝)

論壇總結環節由海研中心副主任任勉主持(中評社 束沐攝)
中評社廣元8月29日電(記者 束沐)第七屆兩岸關係天府論壇27日下午結束了研討議程,四川省社科院副院長廖沖緒代表主辦方進行總結。他表示,本屆論壇22位學者發表主題演講,同時收到論文10餘篇,分組討論發言踴躍。論壇主題鮮明,形式多樣,內容豐富,精彩紛呈,取得了豐碩成果。
堅決反對“台獨”分裂 共同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
廖沖緒表示,當今世界之變、時代之變、歷史之變正在前所未有地展開。在研討中,大家從國際形勢、台海形勢以及島內政局重大事件等多個維度進行了觀察分析。不少兩岸專家學者對當前兩岸關係現狀和台海風險表示憂慮和擔心,並從各自角度提出意見和建議。
廖沖緒說,台灣光復是抗戰勝利的重要成果,全民族抗戰是兩岸同胞共同的歷史記憶,充分證明兩岸從來都是榮辱與共、生死與共的命運共同體。面對變亂交織的外部環境,複雜嚴峻的台海形勢,要共同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尤其島內各界更要勇敢行動起來,堅決反對賴清德當局的“台獨”挑釁,匯聚維護台海和平、兩岸關係和平發展強大力量。
面對貿易戰 兩岸應攜手合作共同壯大中華民族經濟
廖沖緒表示,兩岸經濟同屬中華民族經濟,為兩岸同胞謀福祉,始終是我們發展兩岸關係的出發點和落腳點。研討中,大家對美國濫收關稅、挑起全球範圍貿易戰對兩岸經濟發展的影響,從如何加強制度設計、促進兩岸經濟合作、在兩岸融合發展實踐中探索新路徑等方面展開深入交流。
他介紹,在論壇討論中,合作共贏、融合發展成為高頻詞。大陸經濟發展態勢向新向好,完全有信心、有能力繼續成為世界經濟的重要引擎。賴清德當局與美談判鎩羽而歸,證實了各方有識之士對台美關稅談判結果的清醒預判。有學者指出,美國掏空台灣半導體產業是“台灣有事、美國沒事”戰略的重要一環。
兩岸現象級文化傳承湧現 共同建設中華民族精神家園
廖沖緒說,中華文化是兩岸共同的文化基因和精神紐帶,是中華民族的精神命脈,是兩岸同胞共同的精神家園。在研討中,大家一致認為,共同的文化根脈始終把兩岸緊緊聯繫,共同的文化基因激發了兩岸同胞情感共鳴和文化共鳴。
他介紹,許多專家學者提出了關於進一步深入推進兩岸文化交流合作的具體建議。例如,將現代科技融入文化創新和傳播,提升文化交流活動的精準性和有效性。要充分發掘唐詩宋詞傳統文化,持續發展兩岸文化共同的歷史意義和價值追求等,這些建議從政策措施、內容方式、再到實施目的,為兩岸同胞傳承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促進兩岸同胞心靈契合,建言獻策。
激發兩岸青年共創共享 共同承擔時代責任
廖沖緒表示,兩岸青年是發展兩岸關係、推動祖國和平統一、實現民族偉大復興的重要生力軍。本次論壇得到兩岸青年學者的大力支持和積極參與。大家緊跟兩岸網絡熱點、社會焦點,從政黨政治、全局觀察、制度建設、文化傳承、新聞傳播、青年職業規劃等多個層面研究思考,提出個人觀點。
他說,兩岸青年學者關注青年發展,反映青年心聲,回應青年關切,體現青年作為,共擔青年使命,為兩岸學術交流注入青春活力和強勁動力,成為本次研討突出的成果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