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社會科學院台灣研究所研究員陳桂清(主辦方供圖)
中評社香港4月11日電(記者 盧哲)由上海國際問題研究院、中國社會科學院台灣研究所、上海市台灣研究會共同主辦的“兩岸關係發展態勢與內外影響因素”研討會日前在上海舉行。中國社會科學院台灣研究所研究員陳桂清在會中表示,縱觀當前台灣政局發展演變,“鬥”“亂”“空”成為三大主題詞。近年朝野政黨競鬥凶狠激烈,政黨內部厮殺暗潮湧動,政壇怨氣戾氣四處彌漫,政局亂象叢生亂勢加劇。島內政局演變的這一態勢,與賴清德的“鬥雞性格”、民進黨的“綠色獨裁”、台灣政治體制的短板缺陷有著密切關係。體制的短板,加上當權者的狂妄,共同造就了當前島內政局的混亂空轉亂象。未來如果當政者繼續恣意妄為,台灣政治必將陷入更加混亂無序的深淵。
陳桂清表示,觀察當前台灣政局演變態勢主要有兩條線。一條是朝野政黨權力鬥爭的“主線”,一條是政黨內部派系爭鬥的“副線”。這兩條線串聯起當前島內政治運行軌跡。“主線”的具體表現是民進黨掌控的行政權、司法權與在野陣營(國民黨與民眾黨)掌控的立法權之間的激烈搏鬥。“副線”的具體表現是島內主要政黨內部圍繞2026年“九合一”選舉提名及黨內權力格局展開的明爭暗鬥。從“主線”上看,朝野政黨競鬥凶狠激烈。從“副線”上看,政黨內部矛盾暗潮湧動。
陳桂清認為,台灣政局空轉混亂,既與掌權者“蠻幹”“鬥狠”的政治特性有關,也跟島內政治體制“不成熟”有關。
首先,“罪魁禍首”是賴清德的“鬥雞性格”。陳桂清說,賴清德被媒體稱作“台獨鬥雞”。其出身貧苦礦工家庭,童年艱苦,但從就學到就業基本上都是“人生勝利組”,“這種劇烈起落,讓賴清德的自卑與自尊無處安放、直接對撞,養成了濃烈的鬥爭血性”與“孤芳自賞”“自命不凡”“頑固執拗”“剛愎自用”的政治性格。“他希望超越自己遇到的每一位‘強者’,因為不超越就會被潛意識中的自卑感淹沒;同時又深信自己有超越‘強者’的能力”。這種“鬥雞性格”伴隨其從政一生。
2014年,台南市議會議長李全教賄選爭議,時任台南市長的賴清德便以“抗議賄選”為由,拒絕出席台南市議會,時間長達232天,創下縣市首長拒進議會的最長記錄,執拗倔強可見一斑。2024年“大選”,賴清德僅獲40%的得票,民進黨丟掉“立法院”多數地位、面臨“朝小野大”局面,原本可效仿2000年的陳水扁,任用在野黨人士“組閣”,或團結“第三大黨”、組建多數“內閣”。但賴清德“貪戀權力”“鬥性不改”,最終決定“硬剛”在野陣營。賴當局一邊揮出司法“大刀”追殺民眾黨主席柯文哲與國民黨政治人物,一邊利用“憲法法庭”與“大罷免”兩大“法器”抗衡在野陣營掌握的立法權,最終造成如今島內政局亂象。
第二,“關鍵推手”是民進黨的“綠色獨裁”。陳桂清表示,民進黨以“反威權”“反獨裁”起家,但拿到政權、嘗到權力的“奇妙滋味”後逐漸蛻變,“假民主、真獨裁”“反民主、擁威權”本性開始暴露。陳水扁、蔡英文至如今的賴清德任內,均不遺餘力打壓異己、“綠化”政壇、改造社會、“洗滌人心”,試圖通過製造“綠色獨裁”“綠色恐怖”氛圍,達成“綠色政權長期執政”目標。當前島內“大罷免”來勢汹汹,社會撕裂進一步加劇,幕後推手正是台灣新威權體制的代表——民進黨。該黨上下,從“台獨金孫”賴清德,到行政機構負責人卓榮泰,到“黨團總召”柯建銘,再到“美國走狗”沈伯洋,一個個氣勢汹汹,將政治的黑手伸向罷免行動,瘋狂地打著“民主”的旗號將民主踩在腳下肆意踐踏。
第三,“制度根源”是台灣政治體制的不成熟。陳桂清表示,從制度層面看,當前台灣政治體制實施的所謂“半總統制”,則是當前島內政治空轉混亂的根本原因所在。台灣歷經數次不成熟的所謂“民主轉型”,形成所謂“半總統制”的“怪胎”。這一“怪胎”體制下,若“府”“會”黨籍一致,則“總統”各種大權獨攬,暴露“總統”權力過大、“不負責任”、“滑回威權”等弊端。若“府”“會”黨籍不一致,“總統”又不願與在野黨分享權力,執意在無法掌握立法機構多數情況下“少數黨執政”,則必然面臨“脆弱且缺乏民主正當性”的難題,陷入立法權與行政權曠日持久的對抗僵局。當前,島內政局面臨的就是這一情況。
陳桂清強調,體制的短板,加上當權者的狂妄,共同造就了當前島內政局的混亂空轉亂象。未來如果當政者繼續恣意妄為,台灣政治必將陷入更加混亂無序的深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