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智庫匯聚

汪曙申:特朗普可能加劇台海不穩定

2025-04-08 00:08:19
中國社會科學院台灣研究所副所長汪曙申(主辦方供圖)
中國社會科學院台灣研究所副所長汪曙申(主辦方供圖)
  中評社香港4月8日電(記者 盧哲)由上海國際問題研究院、中國社會科學院台灣研究所、上海市台灣研究會共同主辦的“兩岸關係發展態勢與內外影響因素”研討會日前在上海舉行。中國社會科學院台灣研究所副所長汪曙申表示,美國不改變霸權邏輯和零和思維,對中國統一的歷史進程採取抵制與阻撓的立場,將使台灣問題演變為中美價值觀和戰略利益的重大衝突點。特朗普2.0的交易思維和訛詐策略可能加劇台海地區的不穩定狀態。立足於大歷史和大戰略的邏輯,中國不致力於在印太地區或者全球範圍挑戰美國的地位,但毫不動搖追求國家的完全統一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努力在這一歷史進程中積極管理和穩定中美關係。對於特朗普2.0和賴清德“台獨”挑釁,中國政府將突出“反台獨”“反干涉”並重,加強風險控制和局勢塑造,堅定不移推進祖國統一大業。

  汪曙申表示,2025年1月20日,特朗普就任美國第47任總統。與2017年1月首次以商人身份、反建制派入主白宮有所不同的是,這次特朗普回歸擁有了更大的授權。他在2024年11月美國總統選舉中獲得的普選支持票,超過了民主黨參選人卡瑪拉·哈里斯(Kamala Harris)。而且在第119屆國會中,參議院共和黨占據53席、民主黨47席,眾議院共和黨擁有220席、民主黨215席。按照政治學概念,特朗普的第二個任期擁有“一致政府”的執政優勢。若考慮到美國聯邦最高法院大法官中的保守派位居多數,特朗普成為強勢總統更增添了司法權上的有利因素。特朗普在達沃斯世界經濟論壇上的視頻講話稱,“這是美國人民的一項重大授權,是多年來從未有過的。”同樣,特朗普已不再是第一任時期的政治素人,對美國政治經濟、“深層政府”和對外關係有了更深層次的理解與認知。這都意味著特朗普2.0呈現不同的權力基礎和執政狀態。

  汪曙申表示,在特朗普2.0時期,美國政黨極化特徵日益顯著,兩黨的政治光譜並非往中間靠攏,而是向兩個極端移動。特朗普反建制的特質未根本改變,傾向於實用主義和改變現狀,挑戰傳統規則、規矩、規制。這種特質在特朗普1.0時期的對台政策上屢見不鮮。特朗普2.0政府承接的是拜登執政四年進一步虛化的一個中國政策,“與台灣關係法”和對台“六項保證”對中美三個聯合公報構成了更大程度的對衝與解構。在“台灣是中國的一部分”“中國對台灣擁有主權”等核心敏感問題上,特朗普2.0政府可能將涉台議題“工具化”“籌碼化”,加以利用對中方進行施壓、敲詐。美國“深層政府”和特朗普政府的戰略鷹派也不排除影響甚至“挾持”特朗普的政策,朝著支持“台獨”議程的方向破壞台海現狀,阻撓中國的統一戰略。

  汪曙申認為,在特朗普2.0時期,介入台海地區的政治與安全,依然是美國印太地緣戰略的目標。基於國內政經優先和戰略內顧,特朗普客觀上需要防止出現台海衝突,避免直接捲入戰爭。“戰略模糊”仍是特朗普2.0時期台海政策的內涵。在2024年美國總統選舉中,特朗普、副總統萬斯(J.D. Vance)、國家安全事務助理邁克·華爾茲(Mike Waltz)都在不同場合表達了維持“戰略模糊”的傾向,企圖在關於協防台灣的問題上,既保持有效威懾,又維持策略靈活。這並不意味美國將改變以不對稱思維“武裝台灣”的政策,特朗普2.0時期對台灣的武器出售、軍事合作、防務產業整合將繼續推進,美國在第一島鏈周邊軍事演習的規模和頻次大概率會增長,從而導致台海地區的安全風險增大。在俄烏和巴以“兩場衝突”中,美國強大的“軍工複合體”獲取暴利,其在共和黨執政之下將向台灣當局索取更高額的軍購費用。

  關於特朗普2.0介入台海局勢的影響,汪曙申認為,特朗普的重商主義、現實主義、單邊主義,將是對美國長期奉行的威爾遜主義和自由主義的一次重大逆反甚至轉折。特朗普政府的內部決策模式、權力互動態勢、策略手法變換,仍有待進一步觀察和檢驗,但勢必影響中美關係的互動走向。汪曙申說,在特朗普2.0時期,中國政府處理中美關係的基本原則仍然堅持十二個字方針,即相互尊重、和平共處、合作共贏。中美是兩個大國,有各自的國家發展戰略和願景。中國主張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反對21世紀的“新冷戰”和霸權政治。一個中國原則是中美關係的政治基礎,歷經中美圍繞台灣問題的長期激烈博弈,特朗普2.0政府對台灣問題的重要性和敏感性應有更明確和更清醒的認知。然而,從特朗普1.0時期的台海動蕩局勢,以及特朗普回任後的美國政治和中美關係來看,美國干涉台灣問題和中國統一的力度還將加大。美國歐亞集團評估認為,“台灣問題雖非立即引發危機的導火索,但會加劇中美雙方關係的惡化”。

  汪曙申表示,今後一個時期的國際局勢變亂交織,地緣安全競爭加劇,全球治理赤字擴大,信任赤字愈發明顯。美國對華政策的焦慮感、緊迫感及強硬立場不會逆轉,對華戰略競爭將更加突出安全化、民粹化、對抗化,並且將顯著地從權力現實主義和霸權轉移理論,認知和解讀中國政府的新時代國家統一理論與政策實踐。美國不改變霸權邏輯和零和思維,對中國統一的歷史進程採取抵制與阻撓的立場,將使台灣問題演變為中美價值觀和戰略利益的重大衝突點。特朗普2.0的交易思維和訛詐策略可能加劇台海地區的不穩定狀態。

  汪曙申強調,立足於大歷史和大戰略的邏輯,中國不致力於在印太地區或者全球範圍挑戰美國的地位,但毫不動搖追求國家的完全統一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努力在這一歷史進程中積極管理和穩定中美關係。對於特朗普2.0和賴清德“台獨”挑釁,中國政府將突出“反台獨”“反干涉”並重,加強風險控制和局勢塑造,堅定不移推進祖國統一大業。
電腦版移動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