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連勝文代表連戰出席和平之旅紀念座談會致詞。(中評社 黃筱筠攝)

連勝文代表連戰出席和平之旅紀念座談會致詞。(中評社 黃筱筠攝)
中評社台北4月30日電(記者 黃筱筠)中國國民黨副主席連勝文29日出席海峽兩岸經貿文化交流協會主辦的“和平之旅紀念座談會”表示,兩岸如果不是國民黨從馬英九努力到現在,可能早就爆發軍事衝突,現在就算民進黨有一天願意回心轉意要開放觀光,大陸觀光客也不敢來台灣。他並稱,民進黨Mr. Lie(指賴清德)是謊言先生,用意識形態綁架台灣民眾,利用鷹犬恐嚇民眾,讓兩岸處於戰爭邊緣。
這場座談會由海貿會長、國民黨副主席夏立言主辦,邀請許多當年和平之旅的相關人士,連戰之子、國民黨副主席連勝文代表出席,還有馬英九、前“國安會秘書長”蘇起、前“經濟部長”尹啟銘、三三會理事長林伯豐和當年的國民黨大陸事務部主任張榮恭等人。
2005年4月26日,時任國民黨主席連戰等一行近70人由台北啟程,展開為期八天的“和平之旅”。2005年4月29日,連戰與時任的中國共產黨總書記胡錦濤在北京人民大會堂進行歷史性的會見,這是自1945年之後,國共兩黨最高領導人的首次會晤,會後雙方共同發布“兩岸和平發展共同願景”,作出“三點體認”,五個“促進工作”。
連勝文代替連戰出席致詞,提及2個月前受邀到杭州,因為今年是連戰和平之旅20周年紀念,希望利用論壇的場合發表感言,再度提醒大陸與台灣民眾,20年之後絕大多數兩岸的朋友、人民,希望雙方可以互相尊重,追求和平與雙贏。
他接著開砲說,不像某些無知、同時不務正業、對兩岸情勢沒有理解的政客,說“他們去賣台”,不是!我們是去傳達理念跟訊息。2005年當時和平之旅也是民進黨執政,也是百般恐嚇。當時是兩岸分隔將近60年之後的首度訪問,奠定海峽交流基礎。
連勝文表示,2005年當時的情勢與現在類似。陳水扁因為兩顆子彈當選,面對執政朝小野大,也弄了牽手護台灣活動,試圖鞏固基本盤,往“台獨”路線滑動。當時大陸推出反分裂法反制,兩岸當時情勢波濤洶湧。
他也回憶說,2005年我們出發時在高速公路上面,民進黨打手還開著車要衝撞我們車隊,他記得很清楚是一台白色車子衝撞,一位警察被撞倒,拿槍對著抗議的人才停止。過程驚險,但父親連戰仍堅持兩岸和平理念要勇往直前。一直到今天,啟發未來兩岸和平發展憧憬,也跟著連戰腳步希望創造兩岸雙贏。
連勝文表示,回首這段歷史,看看前輩,不管是他父親或是已逝前海基會董事長江丙坤等,都堅持想突破困境,沒有憂讒畏譏。民進黨現在透過法律、修法恐嚇國民黨,我們還是堅持兩岸要和平交流。兩岸可以對話溝通解決困難問題,凸顯和平之旅重要意義。
他接著說,馬英九任內簽訂23項協議,為兩岸經貿奠定堅強基石,造就台灣對大陸出口2024年高達700億美金,中國國民黨為什麼要持續冒著被抹紅還要維持兩岸交流空間,是希望藉由過去架構的兩岸和平,大部分民眾提到大陸,不是喊打喊殺,是希望降低兩岸高岸敵意。“若不是國民黨從馬英九努力到現在,可能兩岸就爆發軍事衝突”,現在就算民進黨有一天願意要回心轉意,要開放觀光,大陸觀光客也不敢來台灣,尤其兩岸經常性報導緊張情勢,誰敢來台灣?
他舉例說,去年基金會辦了國際交流賽,希望邀請大陸學生,他們也知道不容易,想說那就邀請大陸國際學生來,但家長不敢來,擔心有人身安全顧慮。
連勝文表示,相對民進黨Mr. Lie(賴先生)謊言先生,用意識形態綁架台灣民眾,剛好這個姓說明賴是什麼人,利用鷹犬恐嚇民眾,讓兩岸處於戰爭邊緣。兩岸原本平穩轉化成為衝突狀態,中國國民黨所做的事,提供台灣民眾,一個不同,也成功過,確實可行的成功模式。
他指出,Mr. Lie阻撓兩岸交流,比20年前有過之無不及,但無法切斷兩岸真摯友誼與密切合作關係。兩岸能互相尊重、心平氣和合作,不管是多麼困難,都能夠守得雲開終見月。
連勝文說,現在兩岸面臨國際經貿艱困考驗,過去20年大陸是台灣第一大貿易夥伴,台灣是大陸第五大貿易夥伴,雙方是休戚與共的關係,雙方要合作共同度過難關,至少讓雙方克服挑戰。台灣當權者如果真的愛台灣,要極力避免地緣戰爭的漩渦,避免讓台灣處境困難。
他也說,連戰當時在北京大學演說提到一句心裡話,“兩岸關係發展今天不做何時做,我們不做誰來做”。不像賴清德豢養鷹犬跟鳥人,可以躲在年輕人背後嗆聲,不像民進黨金主把15歲就小孩都送國外,因為不想要當兵。我們認識蠻多的不好意思一個一個講,我們兒子要留下來當兵。
連勝文表示,很多人認為兩岸關係是執政者責任,國民黨沒必要當兩岸煞車皮,但是他不贊成這樣做,如果撒手不管,讓兩岸對撞,我們對得起我們良心嗎?我們不希望自己親人面對困境,希望家人過得安穩,我們要堅持做對的事情,總有一天老天會給我們公道,希望繼續支持我們兩岸關係正常繼續走下去。

連勝文代表連戰出席和平之旅紀念座談會致詞。(中評社 黃筱筠攝)

兩岸經貿文化交流協會主辦和平之旅紀念座談會。(中評社 黃筱筠攝)

連勝文代表連戰出席和平之旅紀念座談會致詞。(中評社 黃筱筠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