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東亞安全

中評編譯:韓國公開討論核武或自食其果

2025-04-30 00:46:30
  中評社首爾4月30日電(記者 崔銀珍編譯)世宗研究所理事長李容睿日前在韓國《朝鮮日報》專欄上刊文,稱韓國社會公開討論核武裝問題可能會自食其果。文章編譯如下:

  特朗普政府上台以來,國民對韓國獨立核武裝的關注和支持呈增加趨勢。2017年朝鮮第六次核試驗後,核武裝談論開始主要由保守派公民團體提出,現在已經通過學術界和專家廣泛傳播到普通民眾。不顧長達30年對朝的利誘和施壓,要想確保對解決前景渺茫的核威脅的實際遏制力,除了獨自核武裝之外沒有其他合適的應對方案,其主張具有強烈的邏輯正當性。

  但是,有人反駁說,如果韓國強行進行核武裝,將像朝鮮和伊朗一樣,因國際社會的經濟制裁,國內產業基礎將被夷為平地,因此,作為替代方案,在美國的事前諒解和默認下進行核武裝的主張成為主流。這種主張之所以更加有力,是因為特朗普競選陣營所屬的前國防部副部長埃爾布裡奇·科爾比公開主張"應該包括把韓國的核武裝也放在桌子上進行討論"。許多受其鼓舞的韓國人都希望,如果特朗普總統重返白宮,可能會允許韓國進行核武裝,而特朗普第二屆政府上台後,這一希望更加充滿。

  人類歷史上所有的核武器研發無一例外地都在本國政府和人民不知情的情況下絕密推進。美國、俄羅斯、中國等國也是如此,在《不擴散核武器條約》框架之外成功進行核武裝的印度、巴基斯坦、以色列、朝鮮也是如此。以色列不顧美國的監視,始終沒有洩露核開發情報,也沒有實施核試驗,因此躲過了制裁措施。

  然而,印度、巴基斯坦和朝鮮都免不了長期的嚴厲制裁。與這些歷史先例不同,韓國公開討論推進核武裝,試圖採取前所未有的做法,施壓美國對此事進行事先諒解和默許。

  那種公開的方法真的能成功嗎?即使承認‘為了確保對朝核遏制力,除了獨自核武裝之外沒有其他合適的應對方案’這種邏輯上的正當性,但像這樣以公開方式表達擁核意志是否明智,也有不少人反駁的餘地。因為,這種公開方式很有可能大大加強國際社會對韓國核武裝可能性的監視和牽制,從而導致束縛自己手腳的悖論性結果。

  美國考慮到韓國的安全,有可能容忍核武裝的理論在韓半島井底是行得通的,但在井底外的國際社會上卻是行不通的非現實假設。很難想象,美國必須阻止伊朗、埃及、沙特、土耳其等中東帝國的核武裝,並對朝鮮的無核化施壓,卻例外地容忍韓國的核武裝。如果韓國不得不進行核武裝,只能像以色列一樣秘密進行核開發,如果被發現,只能像朝鮮和伊朗一樣忍受制裁。因為核武裝不是通過討論和研討會就能實現的,在走向核武裝的艱難道路上沒有捷徑和間道。

  接受美國容忍韓國獨自進行核武裝的可能性微乎其微現實的人們認為,作為替代方案,應該修改《韓美原子能協定》,像日本一樣擁有商業性鈾濃縮和鈈再處理能力,具備在發生緊急情況時立即製造核武器的基礎設施。這一看似比較現實的主張在國內得到了相當廣泛的支持,但這也很難得到美國的響應。因為,為了修改韓美原子能協定,最重要的課題是讓美國政府確信韓國絕對不會利用根據新原子能協定的濃縮設施和再處理設施進行核武裝。

  日本在1988年修改《美日原子能協定》時,為了向美國政府證明日本不會利用商業性核設施進行核武裝,投入了10年以上的漫長歲月。但韓國卻相反,公然主張有必要修改原子能協定,作為獨自核武裝的墊腳石。

  像這些韓國社會公開討論核武裝問題,有可能引發國際社會不必要的懷疑和監視,使修改《韓美原子能協定》變得困難,使獨自核武裝的夢想更加渺茫的自食其果。
電腦版移動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