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北台灣

辛炳隆:台無薪假暴增 關稅影響外擴服務業

2025-09-03 00:17:07
台灣大學“國家發展研究所”兼任副教授辛炳隆。(中評社 鄭羿菲攝)
  中評社台北9月3日電(記者 鄭羿菲)美國關稅重傷台灣傳統產業,台灣大學“國家發展研究所”兼任副教授辛炳隆接受中評社訪問,美國4月宣布對等關稅後,到7月台灣製造業多在趕單,直到8月真正的負面效果才浮現,“無薪假人數比起去年同期呈現暴增情況”。未來減班休假天數也可能增加,汽車產業很可能是重災區。且關稅影響將開始從製造業慢慢外擴到服務業。

  台“勞動部”最新統計表示,全台共有191家企業實施減班休息(無薪假),影響4863人,創今年新高;與8月18日公布的3934人相比,短短兩週內增加了929人,反映景氣下行壓力,勞資雙方多以協商方式調整工時,避免直接裁員。

  辛炳隆,美國康乃爾大學勞動經濟學博士,曾任中華經濟研究院經濟政策顧問、“勞動部”基本工資審議委員會委員、勞工退休基金監理會委員、就業安定基金管理委員會委員等,現為台大“國發所”兼任副教授、勞動與發展協會理事長。

  辛炳隆說,目前政府提高無薪假差額補貼,勞工政策傾向鼓勵企業留住員工的“維持現狀”,尤其是需要技術的製造業更不會輕易解僱員工,失業潮現象應不會出現。比較令人憂心的是,製造業放無薪假,再加上民眾對台灣經濟可能不好的預期心理,台灣中央大學8月27日公布的消費者信心指數1個月就下降了1.07%,關稅影響將開始從製造業慢慢外擴到內需服務業。

  台灣面臨新台幣升值、美國“20%+N”關稅雙重壓力,台灣車燈外銷龍頭提維希、工具機大廠瀧澤科技、自行車前叉大廠育華工業均開始實施減班休息(無薪假)。據“勞動部”統計,截至9月1日止,全台已有245家企業,共4863人實施無薪假,而受美國關稅影響則有3055人;與8月15日的統計相比,實施無薪假多了54家企業、929人。

  “從“賴政府”加碼僱用安定計劃,提高無薪假差額補貼到7成等政策來看,政府的勞工政策傾向維持現狀,失業潮的現象應不會出現。”辛炳隆接受中評社訪問表示,台灣出口到美國的產業一般是傳統製造業,包括水五金、工具機、汽車零件、中低階電子零組件、塑橡膠等受到關稅影響,而美國的半導體232條款調查還沒出來,對資通訊產業的影響目前還未明朗。

  辛炳隆說,由於關稅的波動,傳統製造業已經開始實施“減班休息”,目前8月無薪假的人數比起同期來說是呈現“暴增”的情況,現在聽到產業界最多是做三休二,之後做二休三或做一休四,都有可能。再加上,民眾可能預期美國關稅對台灣經濟影響非常大,導致消費能力下降。相關經濟影響已從製造業慢慢擴大到內需服務業,如廠商減班休息,就不會訂便當,餐飲業就受到連帶影響,或是民眾因預期心理而消費緊縮。

  辛炳隆認為,美國4月宣布對等關稅,之後有90天的緩衝期,這段時間各國製造業基本上都是呈現趕單的狀態,但從8月開始關稅陸續抵定,而台灣的關稅又比日本、韓國還高,真正的負面效應便開始浮現出來,到8月趕單拉貨結束後,開始出現無薪假比去年同期大幅增加的情況。

  辛炳隆表示,現在還需要觀察台灣政府對美國承諾的市場開放是什麼,外界基本上認為農業、汽車業有極大機率開放,汽車零組件產業很可能會是未來受影響的重災區,像是車燈外銷龍頭提維希先前已經因為關稅對美出口受影響,接下來若汽車業開放市場,對內銷售又會是再一次打擊,因為進口的美國汽車零組件進來了,在外銷、內需雙重影響下,汽車產業會是下一個令人擔心的重災區。

  台灣無薪假人數半個月增進千人,已有失業潮前兆?辛炳隆說,台灣不會出現像是金融海嘯時失業率飆到6%的情況,原因是因為政府對無薪假的補貼政策方向非常明顯,鼓勵廠商不景氣時不要裁員,對企業來說只需要支付部分薪水,勞工則因可向政府申請無薪假補助,薪資實質影響不大,再加上台灣還是有缺工的結構性因素,企業不會輕易解僱員工,尤其是在需要一定技術的製造業。
電腦版移動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