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藍委謝龍介受訪。(中評社 張嘉文攝)
中評社台北9月16日電(記者 張嘉文)前台灣民眾黨主席柯文哲涉京華城案,台北地方法院15日晚上裁定維持新台幣7千萬元交保。對此,中國國民黨籍“立委”謝龍介向中評社表示,台北地檢署在此案的攻防上已經領先柯文哲一年,所以現在法院維持交保的裁定,是讓雙方能在法律攻防上至少維持平等的地位。
謝龍介說,北檢針對柯文哲交保的眾多疑慮,北院都作出說明了,如果北檢還要抗告,恐怕沒完沒了。如果北檢在偵辦過程中認為自己沒有瑕疵,就應該是讓被告在法院能有武器對等狀況下和檢方攻防,最後由法院做出裁判,這樣才公平。
柯文哲涉京華城案、政治獻金案,自2024年9月2日遭檢方聲請羈押禁見,期間曾短暫恢復自由身約一周,2025年1月2日柯文哲再度遭羈押禁見,直到9月8日以新台幣7千萬元交保,結束逾1年的羈押。台北地檢署9日傍晚正式提出抗告,高等法院12日裁定撤銷交保裁定,北院15日再度裁定維持新台幣7千萬元交保。
謝龍介對此接受中評社訪問時表示,北檢是否會繼續提出抗告,是檢方的權利,本於職權這些都尊重。但檢方已經多了柯文哲一年的時間,當事人等於在司法攻防上,被攻擊了一年。現在北院做出交保裁定,就是讓兩造之間能進入公平的攻防,在院方,控辯雙方就是同等地位。
謝龍介說,此次交保後,北檢提出的抗告理由,北院也已經作出相關解釋,認為要符合比例原則,包括要跟哪些證人避免接觸等等,畢竟本案牽涉證人眾多,北院都作出說明,所以如果北檢還要就此抗告,恐怕沒完沒了。但法院交保的裁定,就是要讓柯文哲和檢方在法院上是武器對等狀態,這樣才公平。
至於近來的民調顯示台灣社會對司法在柯文哲案上有疑慮,謝龍介說,民調是民意對這個事件的看法,但司法歸司法,因為有很多證據很多辯護的言辭,法官才是最後的裁決者,所以柯文哲能交保是第一要務,才能讓進入公平的訴訟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