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聞圖片

連賢明:台灣傳產下半年要與陸競爭 很辛苦

2025-04-30 12:06:27
中經院長連賢明。(中評社 黃筱筠攝)
成大經濟系教授兼系主任林常青。(中評社 黃筱筠攝)
  中評社台北4月30日電(記者 黃筱筠)中華經濟研究院長連賢明今天在一場座談會提及,面對中美關稅競爭,台灣傳統產業要非常小心。中國大陸無法進口到美國,會到台灣出口國家做競爭。面對中國大陸產能大,庫存壓力上升,下半年度台灣傳產會非常辛苦,台灣除了美國高關稅,還要與中國大陸競爭。

  連賢明說,在中美僵持下,大家觀察對經濟影響,是整個兩邊的經濟預測往下調整,中國大陸事實上宣稱可以撐比較久,因為美國要選舉,加上中國大陸在特朗普第一任就降低貿易依存度。“中國大陸在這一波關稅是做好準備”。

  “國策院”今天舉行“特朗普新政對國際秩序的挑戰與重塑”座談會。論壇分為兩個場次,場次一是經貿動盪與台灣的應變;場次二是地緣政治重組與台灣的角色。

  連賢明指出,特朗普政策下,大家關注中國大陸應對影響與對台灣影響,整個特朗普關稅下來是三波。第一波,毒品、移民,這一波也有中國大陸,美國認為中國大陸協助毒品進口;第二波課徵鋼鋁高關稅,這部分也有中國大陸,全世界鋼鋁進口到美國通通加稅;第三波是對等關稅,對等關稅中國大陸也被列為稅率相對高,唯一沒有豁免就是中國大陸。

  他表示,過去中國大陸進口到美國小包裹過去都免稅,但是中國大陸短短幾年內,小包裹有十幾億美元市場,對於電商造成很大影響。現在中美喊價稅率高成這樣,其實已經沒有意義。而中國大陸每一波都有反制,特朗普第二任上任前,中國大陸就研究過美國紅州需要什麼商品。

  他也說,我們要預測是,這對台灣經濟相當大影響,因為中國大陸出口到美國未來沒有這麼多,中國大陸會透過東南亞國家轉口到美國,美國整個消費市場上,中國大陸出口市場是非常大。現在中國大陸第一季經濟成長比較好,因為第一季要拉貨。但是接下來經濟單位預測,中國大陸經濟成長應該不會有5%,可能約4%。

  連賢明表示,這一波美國也會受影響,但是變數是特朗普會真的實施高關稅嗎?如果真的實施,會影響蠻大的。

  至於未來供應鏈要怎麼辦?連賢明說,從東南亞轉移到墨西哥,要不要面對第二次供應鏈移轉,未來高關稅台灣要面對很大挑戰。但是台灣也有機會,要大幅投資美國,有沒有可能藉由美國市場做出自己的品牌。目前有些廠商在嘗試像是鼎泰豐、85度C等大家可以發揮。而比較大挑戰,是過去人才在製造業,相對會說這是台灣技術背景,假設未來要開發美國市場,要面對是行銷、法務等人才轉變。

  連賢明表示,台灣要怎麼去美國發展在地化是關鍵。也要注意協助東南亞台商在地轉型,降低關稅衝擊。東南亞人口多、年輕有開發潛能,這個轉型會對台灣蠻重要。面對美國高關稅的這個趨勢,未來兩個方面可能要開發南方與脫中入北。

  成大經濟系教授兼系主任、央行董事林常青在座談會提及,特朗普上任100天所推動的經濟戰略,是一場試圖改寫全球經濟秩序的變革。從總體供需調整、地緣政治供應鏈重塑、關稅工具化,到貨幣與資本市場的調整。這會是新秩序或新失序?這個問題,答案尚未定論。因為關稅戰只是開始,之後還有減稅與美國製造業重建,後面值得拭目以待,但世界經濟秩序已重新洗牌。

  他指出,短期而言,特朗普成功引導關鍵產業回流與國內投資意願,並確實提高了貿易談判的主導地位。但中長期來看,關稅戰所引發的全球供應鏈重組成本、消費者負擔上升、金融市場不穩定,以及國際秩序裂解,則為美國與全球經濟留下了不少隱憂。
出席座談會專家學者合照。(中評社 黃筱筠攝)
“特朗普新政對國際秩序的挑戰與重塑”座談會。(中評社 黃筱筠攝)
電腦版移動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