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國策院院長田弘茂。(中評社 黃筱筠攝)

國策院舉行“特朗普新政對國際秩序的挑戰與重塑”座談會,與談人上台合影。(中評社 黃筱筠攝)
中評社台北4月30日電(記者 黃筱筠)國策院院長田弘茂今天在一場論壇指出,美國總統特朗普上任後,把美國內部搞得一團糟,民調也都顯示這樣的趨勢。特朗普團隊成員是保守陣營的大雜燴,衹有支持特朗普是一致,其他看法都不一致。他也提出,未來特朗普的十大重大挑戰。
國策院今天舉行“特朗普新政對國際秩序的挑戰與重塑”座談會。論壇分為兩個場次,場次一是經貿動盪與台灣的應變;場次二是地緣政治重組與台灣的角色。
曾任外交部長的田弘茂今天在這場座談會上致詞提及,上周到總統府吃飯,賴清德還建議說百日可不可以不要寫,他在美國住了二、三十年不懂這些,請執行長把百日拿掉。
之前論壇名稱為“百日震盪:特朗普新政對國際秩序的挑戰與重塑”,今天背板則是“特朗普新政對國際秩序的挑戰與重塑”,拿掉百日震盪。
在台灣傳統喪葬習俗中,親人離世百日內,勿到別人家裡,因身上有晦氣。賴清德的提議可能認為“百日”一詞觸霉頭。
田弘茂說,特朗普上任後把美國內部搞得一團糟,未來要面對十項重大挑戰。在美國內部,首先,美國面臨財政金融問題赤字36兆美元:居高不下通膨問題;美元處較高狀態,未來可能貶值;美國股市跌跌不休,現在雖有點回來,但是可能還沒有結束。另外,美債的問題,今年年底有9.6兆美元要發行,其中6兆多要先處理,是美國面對重大問題。
第二,價值問題,核心問題是涉及到教育,特朗普與家族出自於常春藤名校,但是對於常春藤名校哈佛大學卻表達不滿,因為哈佛是自由主義的大本營,果然聽到聯邦政府將砍掉提供給哈佛大學的22億美金,哥倫比亞大學的補助也被砍掉4億美金。這些都是價值觀重建,往保守方向發展,認為自由主義可以更改。
第三,聯邦政府過於龐大,羅斯福總統以後美國政府要做的事情越來越多,違反建國時的一些人想法。美國從二戰以後聯邦政府一直增加,機構、人力、預算方面都不斷增加,特朗普上來以後團隊認為效率不彰,要用切香腸式方式縮減聯邦政府。
第四,非法移民在美國社會已經逼近千萬人。但每年都有人進來,從墨西哥、加拿大等,要積極處理;第五,要重建美國製造業。
田弘茂也提到在國際部分,第一,特朗普要做重塑國際經濟秩序:第二,想要建立新型態美國安全戰略;第三,印太地區地緣政治為主軸的安全政策有不同想法,要重新檢視,主要對象就是中國;第四,急著結束俄烏戰爭,不想花費太多經濟、財力在歐洲,特朗普一直急著要停火,要有和平協定,背後希望界定美國與北約、歐洲國家,重新釐清與界定。也要跟俄國關係要重新界定,就想拉攏俄國對付中國。
第五,焦點放在中美新冷戰關係,包含關稅、金融戰、半導體、無人機、機器人等,而軍事方面對立,中國軍事急速成長,美國認為要去面對,重新恢復加強造船能力等。
他表示,美國也認為過去依賴中國太多,像是稀土,美國要想辦法處理,藥品有七成在美國製造,但是製藥原料很多在中國。美國認為疫情之後,過度依賴中國不健康,要重新處理中美關係,中國過去是最大的生產國,美國是消費國,特朗普要重新架構這樣的關係。

國策院院長田弘茂在論壇中致詞指出,未來特朗普的十大重大挑戰。(中評社 黃筱筠攝)

國策院院長田弘茂。(中評社 黃筱筠攝)

國策院舉行“特朗普新政對國際秩序的挑戰與重塑”座談會。(中評社 黃筱筠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