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紐約時報》發表美國學者卡瓦娜文章,提議特朗普在台灣問題上主動採取對華再保證行動,緩解台海緊張局勢

卡瓦娜提議特朗普採取主動行動緩和台海緊張局勢 蘭德圖
中評社華盛頓9月16日電(記者 余東暉)在華盛頓頻打“台灣牌”激怒北京,台海危局升溫之際,有美國戰略專家呼籲特朗普與北京就台灣問題達成新協議,在台灣問題上保持克制,縮減在東亞的防務部署,並明確告知台北:台北應避免激怒北京,美國對台軍事支持不是理所當然和無限度的。
這種美國學界罕有的呼聲來自美國智庫國防優先軍事分析主任卡瓦娜(Jennifer Kavanagh)15日在《紐約時報》發表的文章中--“特朗普扭轉台海局勢的最佳策略”。她在文章開篇就指出,特朗普政府若想避免台海戰爭,最佳的策略或許是大膽推動與中國就台灣問題達成新協議,通過提出縮減美國在該地區的防務部署來恢復台海兩岸的平衡;同時明確告知台灣:美國的軍事支持既不是理所當然的,也不是無限度的。
卡瓦娜表示,如果這一策略看似簡單、又合乎邏輯,那是因為它曾經奏效過,並讓各方受益。上世紀70年代,北京和華盛頓達成了一項微妙的妥協:美國承認北京政府是中國唯一合法政權,並認可北京關於台灣是中國一部分的立場。美國還避免支持“台灣獨立”,並將與台北的接觸限制在非官方渠道,儘管同時向台灣提供武器和其他軍事支持。這種模糊的平衡舉措取得了顯著成功,由此帶來的穩定局面使中國大陸、台灣以及亞洲大部分地區得以繁榮發展。
台海局勢日益緊張引發美國戰略學界的更大關切。此前三天,《外交事務》網站也發表美國國防大學國家戰略研究所高級研究員吳志遠(Joel Wuthnow)的文章,認為因為意外和誤判導致失控的戰爭是台海最大的危險。 他建議,兩岸應保持持續的秘密溝通,以討論危機預防並建立應對機制;美國和台灣也必須加強對話,探討如何在危機情況下做出決策,並保持美國的戰略模糊性;中國大陸必須保持軍事克制。
近日美國官方在台灣問題上“小動作”不斷。AIT日前在聯合國2758號決議上做文章,主動拋出“台灣地位未定論”,美國國務院隨即為AIT的說法背書。美英軍艦日前過航台灣海峽,是特朗普上台以來公佈的第三次美艦過航台海,美艦過台海次數看似減少,卻鼓動英國、加拿大、澳大利亞等盟友艦機過航台海。
王毅日前與魯比奧通話時指出,美方近來採取的消極言行,損害了中方正當權益,干涉了中國內政,不利於中美關係的改善與發展,中方明確反對。尤其在台灣等涉及中方核心利益的問題上,美方務必謹言慎行。針對台陸委會主委邱垂正在美國智庫渲染“大陸武力攻台威脅”,外交部發言人林劍日前指出:“台獨”分裂和外部勢力縱容支持是台海和平穩定的最大威脅。中方堅決反對任何形式的美台官方往來和軍事勾連,堅定捍衛國家主權和領土完整。我們敦促美方切實恪守一個中國原則和中美三個聯合公報,停止向“台獨”分裂勢力發出錯誤信號。無論民進黨當局如何炒作“大陸威脅”,渲染台海緊張,拿著台灣老百姓的血汗錢企圖“倚外謀獨”,都改變不了兩岸同屬一個中國的客觀事實,更阻擋不了中國終將統一、也必將統一的歷史大勢。
與包括吳志遠在內的多數美國學者將台海危局歸咎於中國大陸對台軍事施壓不同,卡瓦娜更多地反思美國和台灣因素在台海緊張局勢中的催動作用,並且在美國學界比較少見地主要敦促美方主動採取對華“再保證”行動,緩解台海局勢。
卡瓦娜指出,2016年蔡英文當選之後,局勢開始瓦解。她的政策與前任明顯不同,北京對此加大了軍事和經濟壓力。同樣,特朗普也惹惱了北京——在2016年贏得大選後,他破例接聽了蔡英文電話,並放寬了與台灣的官方接觸限制。在拜登總統任內,局勢進一步惡化。他多次確認美軍會協防台灣,這打破了長期以來的“戰略模糊”政策。2022年,佩洛西成為25年來首位訪問台北的在任美國眾議院議長後,北京對台軍事施壓升級。
卡瓦娜表示,特朗普目前正尋求與中國在貿易和安全領域達成協議。在第二任期內,他似乎對於在台灣問題激怒北京持謹慎態度。今年夏天,他的政府拒絕了賴清德過境美國的請求,並取消了與台北的防務會談。
卡瓦娜強調,特朗普必須採取更進一步的措施,堅決重申美國不支持“台灣獨立”,重新施加對官方接觸的限制,並停止國會和國務院擴大台北參與國際組織的努力。特朗普政府還可以撤回在台灣的美國軍事教官,以及撤除那些在該地區既挑釁中國又企圖威懾中國的武器系統。她稱,特朗普當然應當尋求中國採取對等的措施,例如要求北京公開宣布不設立統一時間表,也沒有使用武力的堅定意圖;要求北京承諾減少網絡戰爭、軍事威脅和貿易制裁。
卡瓦娜承認,對特朗普來說,與中國在台灣問題上達成這種協議在政治上是有風險的。支持台灣的聲音在華盛頓不斷上升,尤其是在他所屬的共和黨內,他可能會面臨“姑息北京、背棄盟友”的指責。但她指出,特朗普具有獨特的免疫力,能夠抵禦這些反對聲音。他已經將順從的共和黨和國會控制起來,使他們聽從自己的指揮,而且作為第二任期的總統,他無需擔心連任的問題。
卡瓦娜表示,這樣做並不是要拋棄台灣,而只是要降低台灣在美中關係中的核心地位。台灣對美國當然有價值,但不值得讓美國為之開戰。中國是一個強大的軍事大國,擁有不斷增長的導彈和核武庫,能夠打擊美國本土。鑒於軍事資源已因其他衝突而捉襟見肘,美國實在難以承擔與中國的衝突。
“台灣一直是導致局勢惡化的一個重要因素。”卡瓦娜在美國學者中不多見地如是承認。她指出,賴清德對中國大陸的立場比蔡英文更具有對抗性。必須讓台北意識到,美國可能不會出手相助,並且應避免刺激北京。最終,這或許是維護台灣自由的最佳方式。
最後卡瓦娜表示,特朗普這麼做當然可能失敗,但那也不會讓台海局勢比現在更糟。僅僅是作出這樣的努力就會傳遞一個重要信號——美國願意在對中國極為重要的問題上採取“有予有取”的態度。她說:“美中戰爭不會有贏家。若能避免衝突,特朗普就能理所當然地在歷史上贏得他所渴望的‘和平締造者’的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