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經濟科技

葛如鈞:特朗普若對台晶片課重稅是七傷拳

2025-02-04 00:24:38
國民黨籍“立委”葛如鈞。(中評社 楊騰凱攝)
  中評社台北2月4日電(記者 楊騰凱)美國總統特朗普宣稱將對台積電課徵100%的關稅。對此,中國國民黨籍“立委”葛如鈞向中評社表示,特朗普希望科技業產業鏈移回美國,提升美國本地製造的比例,但關稅手段其實是七傷拳,未必只對生產地有影響,可能反而使得美國產品價格上升。

  葛如鈞為台灣大學資訊網路與多媒體研究所博士、日本慶應大學媒體設計博士後研究員,曾任SLP全球創業家網路台北分部年度執行長、Linkwish Inc.林克威許公司共同創辦人暨前任執行長、Memora Inc穿戴式人工智慧相機公司共同創辦人、台北科技大學互動設計學系專任助理教授。葛如鈞專場領域包括人工智慧、區塊鏈,2024年當選國民黨不分區“立委”,被譽為“科技立委”。

  葛如鈞表示,第一,特朗普目前對於晶片課徵關稅的對象是不是台灣,幅度多高,日期什麼時候開始,這些細節都還不明確,所以大家可以稍微再等等。

  第二,台灣不論在半導體產業或晶片產業的發展上面,都有非常充足的韌性,所以不論面對到什麼樣的狀態,台灣的產業界如果民間能夠團結,加上政府有因應之道,或許危機也能成為轉機。

  第三,關稅手段其實是七傷拳,如果只是片面加徵關稅,這個結果可能會反映在加徵關稅國的產品價格上面,甚至會對全球造成連鎖反應,未必會對製造地產生單方面的影響。所以不論是哪個國家,如果要對重要的科技產品加增關稅,相信不會草率做出決定,大家可以持平看待,但也要小心應對,一旦真的被加關稅,整個產業界、政府都應該一起面對。

  葛如鈞表示,從特朗普過去多次的發言,以及美國對人工智慧AI產業的整體發展來看,確實美國在接下來的四年應該會以高科技業為主軸,然而在硬體方面,美國過去比較偏向委外代工製造,在美國本地製造的數量相對比較少。所以從特朗普過去多次的發言來看,是想把科技業供應鏈移回美國,就算不能全部回到美國,也希望至少更多供應鏈來源是來自可信賴的地區、國家。

  葛如鈞指出,當然科技業供應鏈不可能完全移入美國,也不可能在短時間內就都被美國製造來取代台灣製造,特朗普長期想法應該是希望美國製造能夠增加,可是要百分之百由美國製造,這樣的想法並不容易達成。

  葛如鈞表示,世界一直在改變,台灣過去之所以有半導體的“護國神山”以及晶片產業的蓬勃發展,是在非常多條件下所形成,包括全體台灣人民的刻苦耐勞,同時在硬體製造上有展現出創新的能耐,加上美國本地勞工在文化上與我們有所不同。可是世界局勢有所變化,美國的人口組成、文化條件,勞動情境都在變化當中,同時美國對本地製造的需求也在增加。

  葛如鈞指出,過去環境上的差異,未來不見得會延續,所以不同的產業,包括AI計算能力以及晶片製造,台灣究竟能佔有多少比例,美國能佔有多少比例,甚至日本、德國能佔有多少?未來四年全球硬體製造勢必會有新的佈局,各自在產業分工上佔據的比例都可能重新劃分。

  葛如鈞表示,在這種情況下,台灣最需要的就是關注我們自己,包括電力、能源是否充足,人才是否充足,很多面向我們都要加以關注,不能只想著我們手上的東西不能不見,別人手上的東西不能增加,當台灣持續有好的條件,相信各國都還是願意與台灣維持合作關係。
電腦版移動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