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專家觀點

洪耀南:團結台灣人並非逢中必反

2025-09-26 15:02:08
淡江大學外交與國際關係學系助理教授洪耀南。(中評社 張穎齊攝)
“美國總統特朗普第二任期地緣政治變化與中美台關係走向”學術研討會。(中評社 張穎齊攝)
  中評社台北9月26日電(記者 張穎齊)淡江大學外交與國際關係學系助理教授洪耀南26日在“美國總統特朗普第二任期地緣政治變化與中美台關係走向”學術研討會表示,團結台灣人其實並非逢中必反,而是敘述自己的價值,凝聚民主價值,透過認同建立在國際上的角色。

  台灣國圖、中共研究雜誌社、展望與探索雜誌社、淡江大學外交與國際關係學系及兩岸關係研究中心26日舉行“美國總統特朗普第二任期地緣政治變化與中美台關係走向”學術研討會。

  蔡英文時任民進黨主席特助、民進黨“台灣世代智庫基金會”前執行長洪耀南指出,在中美、國際地緣政治對抗下,台灣是焦點,台灣甚至還有很多疑美論,是否影響外交政策安全?他的民意研究報告指出,美國是盟友,中國大陸是威脅,認為美國是盟友為45.6%,37.5%則是都不選邊站,16.9%是與中國大陸當盟友。

  洪耀南說,在面對戰爭的心理準備,研究報告中的民意又多數偏向什麼也不做,再來才是跟隨政府、對抗中國大陸、移民離開、投降。他認為團結台灣人不是逢中必反,而是本身自己價值敘述做為保障,要凝聚民眾。逢中必反是兩極化的,總體來看研究結論,台灣民意要透過價值認同來建立在國際的角色。

  洪耀南說,戰爭風險認知造成台灣是親美,當然政黨教育也有影響差異,台灣在國際外交場合要強調民主價值,台灣人民面對地緣壓力,社會要認同、自我展現。台灣是第一島鏈國家,台灣容易變成脆弱的破口,因此更要掌握自我的價值。

  蔡佳泓則對洪耀南、楊喜慧的研究報告提出建議,應先將政策貢獻在開頭述明,希望把貢獻放在前面,不要到後面,會可惜。另外現實主義與建構主義要清楚解釋,為何在面臨戰爭時,台灣要與美國站在一起?不是跟中國大陸?這需要更多論述過程。

  洪耀南回應,從規範內化帶到台灣民意為基礎,在實證民調中,對於中、美的選邊站,有證明的依據,當然也給了他很大的啟發,會再來修正,民主共同體價值方面研究,再增加說服力。

  曾偉峯、郭銘傑則談及,特朗普第二任期的政治變化,還有關於美國聯邦上訴法院認為關稅是違法的。

  鄭光傑就美元方面表示,英鎊、美元、黃金共同成為儲備貨源基礎,美元曾超越英鎊,如今美元無法降息,想維持1比35匯兌,因此美國只能不斷升息,但接下來美國會形成蕭條。貨幣與黃金結合,無法提升經濟成長結果,而特朗普關稅體系紊亂,近年美元貨幣全力行使的案例正在量化寬鬆,特朗普被迫要改變美元政策。

  現場觀眾提問,美元與人民幣競爭博弈可能性雖不高,但中國大陸仍能在小霸權區域中;另外假美鈔“超級美鈔”在全球範圍雖不流通,但在東南亞居然成為主流貨幣,是否有圍點打援、恐變成世界流通貨幣趨向?

  王國臣回應,未來世界仍是美元所強調的經濟效益,當然也可以新台幣狀況做為借鏡。

  “美國總統特朗普第二任期地緣政治變化與中美台關係走向”學術研討會。第一場次“印太局勢”,主持人為佛光大學公共行政與國際事務系教授陳尚懋,政治大學國際關係研究中心副研究員曾偉峯發表“特朗普主義對東亞區域安全之影響及意涵”,與談人台灣大學政治學系專任副教授兼社會科學院國際長郭銘傑;洪耀南、淡江大學外交與國際關係學系助理教授楊喜慧發表“台灣民意如何在中美角力中選邊站?2025年實證民意調查研究”,與談人政治大學東亞所教授蔡佳泓;展望與探索雜誌社研究員鄭光傑發表“美元貨幣權力與去美元化進程探究”,與談人為淡江大學外交與國際關係學系兼任助理教授王國臣。
政大國關中心副研究員曾偉峯。(中評社 張穎齊攝)
台大政治學系專任副教授兼社會科學院國際長郭銘傑。(中評社 張穎齊攝)
展望與探索雜誌社研究員鄭光傑。(中評社 張穎齊攝)
淡江大學外交與國際關係學系兼任助理教授王國臣。(中評社 張穎齊攝)
政大東亞所教授蔡佳泓。(中評社 張穎齊攝)
電腦版移動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