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國策研究院”資深顧問及台灣前駐美代表高碩泰。(中評社 張穎齊攝)

“國策院”舉行“當前國際局勢動態”座談會。(中評社 張穎齊攝)
中評社台北9月4日電(記者 張穎齊)台灣前駐美代表高碩泰4日在“國策研究院”的座談會上表示,美國總統特朗普、俄羅斯總統普京8月15日在美國阿拉斯加州的雙普會,要調停俄烏戰爭停火,但普京是用時間換空間,虛與委蛇。特朗普急功好利、誤判情勢,什麼都沒達成,雙普會不被看好、不會被傳誦。不過仍凸顯弱國在現行國際情勢下,是任強國密室協商、宰割。
高碩泰表示,美俄雙普高峰會不被看好,即便美國華府、特朗普做了很多對國際天翻地覆的決策,可是在阿拉斯加舉行的雙普高峰會議,是倉促成軍,歷時3年半的俄烏戰爭,沒因雙普會而達成和平,只是徒具形式、徒勞無功。
高碩泰說,不過英國經濟學人雜誌有篇非常傳神、不寒而慄的漫畫,就是一個餐桌上,中美俄拿著刀叉與盤子,而一旁頭冒冷汗的地球在問他們3人要點什麼菜?這就是國際現實。烏克蘭若不在餐桌上,就是在菜單裡,烏克蘭想必食不下嚥、怕得要死,一個弱國的主權獨立、領土完整與否,是要靠強權密室協商、任人宰割。
高碩泰說,這好比1938年慕尼黑協定、1945年雅爾達密約,相信雙普有通過電話,但俄烏該如何停火?俄羅斯還沒對美方有任何回應,特朗普之所以願意斡旋,就是為了拿諾貝爾和平獎,原本特朗普加碼制裁向俄羅斯買石油的國家,給予懲罰性關稅,不過終於等到8月5日、普京願意讓步。
他說,特朗普喜出望外,急功好利、好大喜功,普京一開始就不想有任何讓步,用時間換空間,虛與委蛇,因此白宮誤判了俄羅斯,特朗普只用親信的小決策圈圈,憑個人好惡。但還好現任美國國務卿盧比奧,是了解台灣、也了解特朗普團隊,獲得特朗普信任,盧比奧在以色列、烏克蘭戰爭都扮演好角色,致力幫特朗普拿諾貝爾和平獎。
高碩泰說,不過從美俄高峰會來看,是否出現“逆尼克森”、“逆季辛吉”現象?從聯中制俄,變成聯俄制中?特朗普被說沒有高深的戰略思維,是商人性格,只講利益、實力、交易,將商人性格拿到大國間的競合上,想藉此劃分天下勢力範圍。
他說,如今印度、巴西、南非、沙特等,應該都不甘於被迫要在美、俄、中去選邊站。特朗普把國際秩序搞得天翻地覆,地緣政治經濟充滿不確定性,那台灣的角色定位該如何?需要智慧的判斷與決策。總結美俄雙普高峰會,不會被後世傳誦,後續的挑戰才真正要開始。
“國策研究院”文教基金會4日在張榮發基金會舉行“當前國際局勢動態”座談會,主題為“從阿拉斯加會談、上合峰會到二戰紀念的戰略意涵”。與談的有“國策研究院”董事長兼院長田弘茂、“國策研究院”執行長王宏仁、“國策研究院”資深顧問及台灣前駐美代表高碩泰、“中研院”歐美所研究員林正義、政治大學外交學系教授兼戰略與國際事務碩士在職專班執行長連弘宜、國際合作發展基金會資深顧問李朝成、華視“三國演議”節目主持人汪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