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專家觀點

曾偉峯:特朗普對台採更模糊 對中美兩意涵

2024-12-11 00:07:35
政治大學國際關係研究中心副研究員曾偉峯。(中評社 鄭羿菲攝)
  中評社台北12月11日電(記者 鄭羿菲)美國總統特朗普日前透露已與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溝通,但不承諾會捍衛台灣。政治大學國際關係研究中心副研究員曾偉峯接受中評社訪問表示,相較美國總統拜登走向戰略清晰,特朗普是退回戰略模糊,以在台海雙邊獲取美最大的國家利益。特朗普的說法也凸顯希望確保兩岸不發生戰爭,無論是中國大陸還是台灣,都可以跟美國協調。

  曾偉峯說,特朗普的對台策略是退回來採取更模糊的策略,這對中美關係有2個意涵,一是特朗普不會把話說死,以同時對中國大陸、台灣都有影響力,“不說死不代表不會這麼做”,以特朗普的商人個性,絕對會希望在中台雙邊獲得美國最大的利益。二是特朗普的語意是要在兩岸之間進行協調、談判,可見特朗普不希望大陸對台動武、希望確保戰爭不會發生,無論是中國大陸還是台灣,都可以跟美國協調。

  曾偉峯說,兩岸在特朗普上台後,可能有大概半年的時間可以相對緩和,因為兩岸同時都要應付特朗普一些可能比較激進的措施,不管是關稅或半導體產業等議題,兩岸真的會爆發衝突的機會沒有那麼高。特朗普上台後,台灣需要注意提高“國防”預算,導致財政負擔增加,及半導體產業先進製程會否赴他國生產,從而降低台灣對美國的地緣政治吸引力。

  美國總統當選人特朗普在美國國家廣播公司(NBC)8日播出的專訪中,被問及若中國大陸在“攻台”,是否承諾保衛台灣?特朗普回應,“我不會說(I never say)”、“我從不說,因為我必須協商事情,對吧?”。特朗普也透露上周曾與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溝通,但沒談及台灣。

  曾偉峯是美國北德州大學政治學博士,專長為東亞政治與經濟發展、國際關係,曾任淡江大學中國大陸研究所助理教授、“國防安全研究院”量化分析與決策推演中心助理研究員,現為政治大學國際關係研究中心副研究員。

  曾偉峯接受中評社訪問表示,特朗普與習近平的通話,其實就是領導人之間的溝通,而特朗普說沒有提到涉及台灣,只是話術。相較於美國總統拜登都會說“yes”,走向戰略清晰的方向,特朗普的對台策略是退回來採取更模糊的策略。

  曾偉峯說,這對中美關係有2個意涵,一是特朗普不會把話說死,以同時對中國大陸、台灣都有影響力,“不說死不代表不會這麼做”,以特朗普的商人個性,絕對會希望在中台雙邊獲得美國最大的利益。二是特朗普的語意是要在兩岸之間進行協調、談判,可見特朗普不希望大陸對台動武、希望確保戰爭不會發生,無論是中國大陸還是台灣,都可以跟美國協調。

  曾偉峯指出,但這其中有一個變數,儘管6項保證慢慢被美國淡忘,但至少還在國務院文件中,若特朗普要針對兩岸之間進行協商,便違反了6項保證中的“不會在台北與北京之間擔任斡旋角色”。

  為何拜登與特朗普的對台策略不同?

  曾偉峯認為,拜登對台政策存在意識形態價值觀在裡面,拜登認為民主是對抗中國大陸威脅很重要的價值鏈,因此組成美日韓同盟,並持續承諾會防衛台灣,這是給中國大陸一個訊號,美國會保護這些民主小弟,但這對特朗普來說就沒有這回事了。特朗普個人色彩重,不那麼重視意識形態價值觀,重視的是美國的國家利益,做任何事都站在美國利益的制高點上。

  曾偉峯表示,美國的最大利益是兩岸沒有發生戰爭,但又可以同時在兩岸獲得無論是經濟報酬或安全利益,所謂的安全利益就是要在經濟面上弱化中國大陸,及盡可能地保障台灣有自己的能力防衛。

  特朗普上台後,台灣會面臨哪些變數?

  曾偉峯指出,特朗普第一任期其實對台灣還不錯,因為特朗普把注意力放在對中國大陸打貿易戰、要求日本與韓國增加軍費支出等大國博弈上,抓大放小下,台灣可能當時並沒有引起特朗普太多的注意,也因此當時的兩岸關係並沒有像拜登時期有那麼多的衝突,甚至大陸也公布“惠台31條措施”。

  曾偉峯認為,不過,現在特朗普要確保執政不發生戰爭,對台灣問題就有更多的關注、發言,未來會端出什麼樣的政策還要再觀察,但特朗普已針對台灣的“國防”預算、半導體產業說過話,台灣的財政負擔勢必會加重。半導體產業受到的影響,短期或許可以因應,在特朗普4年任期內不一定有辦法讓先進製程轉移到美國或其他國家生產,但若長期發展下去,我們就要注意是不是有可能會削弱台灣的地緣政治吸引力。

  曾偉峯說,若台灣面臨被迫轉移半導體先進製程到其他國家,就代表台灣對美國的地緣政治吸引力越來越少,只剩下台灣位在第一島鏈的地理位置,能否以此支撐美國對中國的嚇阻?隨著中國大陸的軍力持續增加,說不定當美國自認為沒辦法在台海與中國大陸對抗時,有沒有可能撤到第二島鏈?台灣必須要思考在其他高科技產業上,持續強化優勢。
電腦版移動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