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專家觀點

韓國戒嚴惹議 盧信吉:值得台灣借鏡

2024-12-05 00:50:10
明志科技大學通識教育中心助理教授盧信吉。(中評社 方敬為攝)
  中評社台中12月5日電(記者 方敬為)針對韓國總統尹錫悅3日晚間宣布緊急戒嚴令,隨後遭國會投票否決,明志科技大學通識教育中心助理教授盧信吉接受中評社訪問表示,尹錫悅對外宣稱是因應朝鮮威脅而頒布戒嚴,卻拿不出證據,導致戒嚴令被質疑是執政黨打擊在野黨的政治手段,也造成尹錫悅恐怕面臨被彈劾,甚至可能提前下台的窘境,韓國朝野若無法和解,預期政局會持續動盪下去。

  盧信吉認為,韓國的情況值得台灣借鏡,台灣當前政局同樣是朝小野大的情況,面對代表多數選民的在野陣營訴求,如果執政黨未能妥善協調政策,並試圖以一意孤行的態度推行主張,很可能導致如同韓國的激化情況,通常手握政權的執政黨會成為民意普遍認知該負責的對象,執政黨如何在制度設計內,避免導致朝野對抗,說服民意支持會是一大關鍵。

  盧信吉,中興大學國際政治研究所博士,曾任中興大學國際政治所助理教授、中興大學日韓總和研究中心研究員、中興大學當代中國研究中心副執行長。研究專長包括國際關係理論、地緣政治與國際安全、外交政策、國際政治與兩岸關係。

  尹錫悅12月3日晚間宣布緊急戒嚴令,這是睽違44年韓國政府再次頒布戒嚴,引發國際關注,不過就在韓國國會採取投票否決措施後,戒嚴6小時宣布解嚴。

  分析尹錫悅的舉措,盧信吉指出,該決策背後反映出尹錫悅在內政與選舉失利後,面臨保守派內部壓力下的應對策略,今年4月的國會選舉挫敗,以及長期的民意支持度不振,使得執政黨士氣低落,加上在野陣營對執政黨施政的阻力,黨內勢必要求尹錫悅拿出手段來重振聲望並展現領導力。

  他提到,尹錫悅最終採取戒嚴令,畢竟戒嚴是作為憲法賦予總統權力當中的強力手段,但從結果來看,此舉顯然是思慮不周,不只沒達到效果,也沒壓制在野黨,並引發了更多民意反彈,得不償失。

  盧信吉指出,尹錫悅在韓國憲法框架內,以其職權實施戒嚴,從正面觀點來看,是憲政秩序的延續,從戒嚴的宣布和隨後迅速被國會推翻的過程,揭示了韓國行政、立法政治體系運作至少都符合正當的憲政規範,執政黨的果斷與在野黨的有條不紊,展現了雙方在程序完備性上的共識,也顯示了韓國民主體制的成熟。

  然而,他說,尹錫悅政府頒布戒嚴令的正當性卻成為各界質疑的焦點,尤其在政府未能提供足夠證據證明朝鮮威脅的真實性時,尹錫悅政府的政治責任,必然遭遇排山倒海的壓力。

  盧信吉指出,尹錫悅貿然的決策,勢必得承受政治責任的苛求,據媒體報導,尹錫悅的幕僚長和十多名高階祕書,已提出辭呈,在野黨領袖也要求尹錫悅本人請辭,若不辭職就要發動彈劾,無論是後續彈劾程序的啟動,還是配合行動的國防部長等高層官員下台,對執政黨都是一大傷害。

  他說,韓國這次短暫的戒嚴行動,某種程度上反映出韓國民主素養的矛盾面,也就是民眾對制度程序的高度信任與遵循,對比領導人決策上的不穩定性與對民主價值的理解不足。

  談到韓國政局未來可能走向,盧信吉認為,尹錫悅的政治處境不容樂觀,如果其無法有效應對民眾與在野黨的壓力,彈劾或提早結束任期的可能性將進一步升高。尹錫悅若選擇堅持對抗路線,執政黨與在野黨的激烈衝突將可能成為韓國政局的常態。

  盧信吉說,尹錫悅要替執政黨解決危機最簡單的方式就是認輸,仿效當年朴槿惠涉貪案的處理方式,即提早辭職總統,可望為韓國政局注入新的穩定因素,這一選擇能否成真,取決於尹錫悅是否願意做出政治妥協,並以此換取政局緩和的契機,這也是能夠替執政的國民力量黨稍微停損止血的方式。

  他說明,由於在野的共同民主黨在這次戒嚴事件中的表現,也難以完全說服民眾,除了維護民主價值的基調外,並未提出具體的政策願景。這也意味著,如果執政黨因政治危機下台,在野黨未必能立即贏得廣泛的支持。

  盧信吉提到,韓國目前“朝小野大”的格局,也讓人聯想到台灣的政局,值得台灣借鏡,民主制度與素養是解決政治僵局的核心,無論是韓國還是台灣,當行政權與立法權分屬不同陣營時,如何在制度設計內運作,說服民意支持成為關鍵。

  盧信吉說,如果執政黨未能妥善協調政策,並試圖以一意孤行的態度推行主張,甚至採取激烈的方式以達到政治目的,最終的結果可能會引發嚴重的朝野對立及僵局,當預算或重大法案在朝野對抗中停擺時,民眾往往將責任歸咎於掌握政權的執政黨,從過去多家民調結果就可見端倪,這將對其支持度產生負面影響,若執政黨未能適時調整政策並回應民意,將在下次選舉中面臨失去政權的重大風險。
電腦版移動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