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國防大學中共軍事事務研究所教授馬振坤。(中評社 方敬為攝)

東海大學政治系、亞洲政經與和平交流協會合辦“美國大選後的政經局勢與兩岸關係”研討會。(中評社 方敬為攝)
中評社台中11月22日電(記者 方敬為)針對美國共和黨籍總統當選人特朗普明年就職後的美中和兩岸關係走向,國防大學中共軍事事務研究所教授馬振坤21日在研討會中表示,特朗普雖然會加大經貿、科技、軍事對中圍堵,但另一方面,會傾向持續保持美中軍事溝通機制,以管控分歧、避免衝突,因為特朗普上任有許多內政、外交事項待解決,無意與中國爆發軍事衝突。
東海大學政治系、亞洲政經與和平交流協會合辦“美國大選後的政經局勢與兩岸關係”研討會,21日下午在東海大學求真廳登場,邀請專家學者就美選後的兩岸政經情勢發表看法。
與會的馬振坤分析美中軍事關係可能走向。他指出,明年1月20日特朗普就職後,首要施政重心是向內而非向外,例如,如何振興美國經濟,包括鼓勵外移製造業回流、運用關稅手段增加本土企業競爭優勢、增加美國民眾就業機會、創造更多稅收擴增政府財政收入等;以及解決基礎建設落後、醫療保險負擔、邊境非法移民、槍枝、毒品犯罪等問題,是特朗普上任首要之務。
馬振坤提到,特朗普在對外方面,就俄烏、中東戰事,協商停火盡速落幕將是優先選項,至於烏克蘭能否恢復被俄羅斯侵佔的領土,包括克里米亞,以及中東能否獲致長久和平,已非首要考量。對南海及台海,在當事方皆無可退的現實下,必須採取管控分歧,避免軍事衝突的策略,會是特朗普優先採取的應對方式。
馬振坤說,事實上,由當前美中軍事關係分析即可知,美中雙方皆有意尋求與對方全面恢復軍事溝通機制,以管控在台海、南海爭端的分歧,避免相關區域今年以來不斷升高的軍事緊張對峙,演變為實質衝突。
他指出,尤其台海自賴清德520就職演說迄今,解放軍對台軍事壓迫程度有增無減,南海則是中菲在黃岩島、仁愛礁、仙賓礁等海域持續對峙。無倫台海或是南海,情勢緊張對峙皆已達到緊繃程度,若任憑情勢繼續惡化,極可能在第一線對峙兵力之間爆發交火,進面演變成為雙方局部軍事衝突。
馬振坤表示,對拜登政府而言,之前投入總統大選之際,面對俄烏戰爭、中東衝突仍無止息跡象,絕不想見到在台海、南海乃至朝鮮半島再出現軍事衝突,否則對尋求勝選的賀錦麗選情不利,因此儘速與中共恢復軍事溝通機制,就美中在此上述區域軍事爭端問題進行溝通,避免緊張持續升級,是拜登政府最優先的選項。
馬振坤研判,相關走向會延續至特朗普任內,特朗普必須面對當前美中軍事關係發展現況、美軍新一代兵力建軍目標嚴重滯的現實。尤其現階段解放軍雖然仍不具備等同美軍遠距投射作戰能力的“戰爭之矛”,但卻已具備了能夠在中國周邊拒止美軍介入衝突的“戰爭之盾”。
馬振坤說,特朗普未來要面對歐洲、中東戰事未歇,國內社會、經濟問題待解決的問題,所以在美中軍事關係上,都必須以避免與中國發生直接軍事衝突,作為美中軍事關係發展的前提。
由此可知,馬振坤指出,在明年特朗普宣誓就職前乃至就職後,可預見2025年,美中兩國對雙邊軍事關係皆欲維持現有局面,美中藉由軍事溝通機制相互理解對方的行動意圖,在無一方退讓情況下,共同管控台海、南海、乃至朝鮮半島之情勢,避免緊張情勢升級,導致雙方必須兵戎相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