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專家觀點

趙春山:特朗普當選對中國大陸來說短空長多

2024-11-08 17:37:06
趙春山。(中評社 俞敦平攝)
啟思民本基金會8日舉辦‘2024啟思國際高峰論壇-美國總統大選後的地緣政治經濟與兩岸關係’。(中評社 俞敦平攝)
  中評社台北11月8日電(記者 俞敦平)淡江大學中國大陸研究所榮譽教授趙春山今日於2024啟思國際高峰論壇中,針對美國大選後的中美台三邊關係提出分析。他認為特朗普當選對中國來說“短空長多”。他指出,特朗普的現實主義與個人外交風格有利於中美進行交易,但台灣應加強自身實力,不再依賴民主價值保障安全。趙春山強調,台灣需理性看待兩岸統一問題,並建議當局對統一議題採取更具策略性的應對。

  啟思民本基金會8日下午在“立法院”舉辦‘2024啟思國際高峰論壇-美國總統大選後的地緣政治經濟與兩岸關係’。論壇分成兩部分,第一場以美國大選後的印太地緣政治與經濟為題,並由對外關係協會會長林永樂主持,資深媒體人陳鳳馨、科克蘭資本董事長楊應超與國立政治大學外交學系教授黃奎博參與與談。第二場以美國大選後的台美陸三邊關係為題,由“立法院副院長”暨啟思民本基金會董事長江啟臣主持,和碩董事長童子賢、美國山姆休士頓州立大學政治系副教授翁履中和淡江大學中國大陸研究所榮譽教授趙春山參與與談。

  趙春山首先以他自身的“美國夢”為引子,回顧美國在他成長時期象徵的價值,並坦言現今的美國已不復當年。他認為,不論誰當選,選舉過程反映出美國社會的深層撕裂,未來美國在面對內政與外交的平衡上勢必有新的挑戰。

  趙春山接著指出,美國對中國的戰略競爭就是由特朗普時期開始,且將延續至未來。他認為,特朗普再次主導美國,將更著重個人外交,尤其是以實力而非價值導向的外交模式。他提醒,若美國回歸“孤立主義”,國際合作將更加不穩定,尤其是在面對中東、歐洲衝突及台海問題時,美國可能更傾向“以內政觀點處理外交問題”,影響未來全球政經格局。

  趙春山表示,美國大選對中美兩岸局勢的影響深遠。隨著美國政局變動,他預測美中之間的經濟摩擦將加劇,這對中國大陸短期內經濟發展形成“短空”,但從長期來看,特朗普的現實主義外交方針或將為中美帶來更多交易空間,因而構成“長多”的局勢。他指出,中國大陸傳統上對美國的右派較為適應,毛澤東時期就曾認為右派容易交易、左派難以應對,因此,若特朗普當選,北京可能採取交易策略,避免過度對立的情況。

  趙春山強調,特朗普的外交風格具有高度個人化,偏好單邊協商而非多邊組織的形式,這與他的“美國優先”政策一脈相承。他認為,這種做法雖降低了國際間多邊合作的機會,卻使美中領袖之間的直接溝通與協議成為可能,對雙邊關係的穩定或具有一定的緩和作用。

  針對台灣應如何應對此局勢,趙春山提醒當局不能過度依賴民主價值觀來保障安全。他指出,特朗普對民主價值並無太大興趣,其政策更多著眼於現實考量,尤其是在經濟與軍事上,台灣應強化自身實力,將“台灣牌”打得更具價值。同時,他建議台灣在兩岸統一議題上要更靈活處理,避免視談統一為“親中賣台”。他提出,未來台灣將可能僅有“統”與“獨”兩個選項,而“獨”意味著戰爭風險升高,因此應提早備妥應對措施。

  最後,趙春山向台灣當局提出建言,不應過於依賴美國的保護,而應“處變不驚”並“慎謀能斷”,尤其在面對未來不確定的美中台三邊關係時,更應展現理性務實的態度。他指出,兩岸關係的變化多端,無論是“九二共識”或其他可能的協議,台灣都應保持靈活的外交策略,以應對未來可能的挑戰。
電腦版移動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