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專家觀點

傅澤民:特朗普將對中更強硬 也施壓盟友

2024-11-08 01:07:35
“中央研究院”政治學研究所助研究員傅澤民。(中評社 張穎齊攝)
左起傅澤民、李鎮宇、田弘茂、張五岳、葉皓勤。(中評社 張穎齊攝)
  中評社台北11月8日電(記者 張穎齊)美國共和黨總統當選人特朗普(Donald Trump)將重返白宮執政,“中央研究院”政治學研究所助研究員傅澤民7日在一場座談會上表示,特朗普將籌組的外交、國防等國安團隊,可能將會挑選對中國更強硬的鷹派人選,抗中基調將不變;另外也會施壓給盟友,讓盟友感到壓力很大,此舉也可能造成他國對特朗普懷抱不信任感以及緊張感。

  針對特朗普對中國大陸態度方面,傅澤民表示,美國各界對特朗普即將籌組的國安團隊議論紛紛,目前被猜測可能出任的人選,都有共同傾向,可能都會想給中國施以很大壓力。在外交、國務卿人選方面,外界揣測有田納西州參議員海格提(Bill Hagerty)、前駐德大使格瑞尼爾(Richard Grenell)、前國家安全顧問歐布萊恩(Robert O Brien),這三人共同性質都是鷹派、對中國態度強硬。

  至於國防部長人選方面也有3人呼聲高,傅澤民說,美國各界有預測可能是台灣人較熟知的佛州聯邦眾議員華茲(Mike Waltz),華茲對中政策也是採取強硬的取向,在對烏克蘭議題上不會用很強硬的軍事態度介入,不過也被說被挑選擔任的機率還不太高;再來的人選是阿肯色州聯邦參議員柯頓(Tom Cotton),柯頓強調美國要非常強、要有創意;然後還有前國務卿蓬佩奧(Mike Pompeo),蓬佩奧的立場則廣為人知。以上國務卿、國防部長人選無論是誰,對中國的競爭態勢都不會有所改變,抗中政策的基調不變。

  傅澤民分析,另外特朗普一定會立刻思考如何處理俄烏戰爭,各界評估看起來最有可能是直接打電話給俄羅斯總統普京(Vladimir Putin),也有可能強制推動三方都被得迫接受的方案,但想必不會出現皆贏的開心結局,只能找出較為妥協的方式。

  特朗普重返白宮後,對中國、印太戰略有如何影響?傅澤民說,特朗普此次因是最後一屆,因此使得他的政策必須快馬加鞭推動,特朗普看起來將會對中國的商品加徵60%高額關稅,持續推動經濟脫鉤,與第一任時不會有太大差異,尤其是對中國的電子零件、汽車零組件、半導體產業等,但也因此會影響自己美國的企業及台灣企業。因此特朗普必須要將美國企業的供應鏈重新布局,看要如何對在外的美企祭出哪些優惠補助,強化美企回國的誘因。特朗普也會施壓其他的企業,比如台積電在美國亞利桑那州設廠,也可能被邀請到德州再設廠,延伸更多成本。

  傅澤民說,此外特朗普將會繼續擴大防止可能用於軍事技術的中國企業,比如過去有軍民兩用相關產品的企業,沒被嚴格管制,特朗普或許將會採取更嚴格的方式,並加強外國的投資審查,以防範整個中國,都是要體現美國利益最優先為主。

  在國際組織方面,傅澤民認為,特朗普也可能認為都是美國在保護其他國家,其他國家卻沒保護到美國利益,因此可能再撤出一些國際組織,那其他國家將承受壓力。會強調盟友要共同負擔成本,使得北約、甚或台灣都會感受到壓力,比如就要求台灣增加“國防”預算比重。

  他強調,特朗普會執行單邊主義的信念,也會很喜歡給盟友施加壓力,如今韓國、日本都壓力山大,因此特朗普的外交風格,恐會造成他國對他的不信任感、緊張感,雖說美國不太可能把既有的盟友體系全都瓦解掉,但特朗普的不確定性的確高,其中台灣對特朗普來說,還是有利可圖,所以要求增加“國防”預算投資。

  “國策研究院”文教基金會7日在張榮發基金會舉行“美國大選結果與新政府對外政策走向”座談會,由“國策研究院”董事長兼院長田弘茂開場,第一場次“美國大選結果分析”由“國策研究院”執行長王宏仁擔任主持人,引言人有台前駐美代表高碩泰、美國聖湯瑪斯大學國際研究講座教授兼系主任葉耀元、東海大學政治學系教授邱師儀、民進黨籍台北市議員趙怡翔、美國哈佛大學費正清中國研究中心研究員尹麗喬、與談人匯理國際政策諮詢集團董事長譚耀南。第二場次“新政府對外政策走向”主持人為“國策研究院”副院長郭育仁、引言人為淡江大學兩岸關係研究中心主任張五岳、台新金控首席經濟學家暨永續長李鎮宇、歐洲價值安全政策中心在台辦事處主任葉皓勤(Marcin Jerzewski)、“中央研究院”政治學研究所助研究員傅澤民、與談人台灣師範大學東亞學系教授范世平。
張榮發基金會外一隅。(中評社 張穎齊攝)
電腦版移動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