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國策研究院”副院長郭育仁。(中評社 張穎齊攝)

“國策研究院”董事長兼院長田弘茂。(中評社 張穎齊攝)
中評社台北11月8日電(記者 張穎齊)美國共和黨總統當選人特朗普(Donald Trump)將重返白宮執政,“國策研究院”副院長郭育仁7日出席“國策研究院” 座談會表示,特朗普將對面的是比民主黨現任總統拜登(Joe Biden)更惡劣的惡化的國際情勢,他認為特朗普即便外交政策方面會延續,但執政風格會完全不一樣,重返執政後應會想盡辦法與中國、俄羅斯、朝鮮領導人積極交涉。
郭育仁表示,特朗普第一任期2019年提出過美國要針對印太地區布局戰略,但2020年輸給了拜登,特朗普非常擔心拜登執政後,會不會出現轉折,但事實證明,不管是拜登接棒特朗普,美國對台灣、兩岸的外交政策延續性是高的。
郭育仁說,若國際情勢風平浪靜,那美國總統想做的事可以超過必須要做的事,但面對國際情勢逐漸惡化,想要做的事就少於必須要做的事,拜登就是如此,而特朗普將二度回任,那要面對的事更惡化的國際情勢,可預知外交延續性仍高,不過執政風格一定大不相同。
他指出,特朗普2018年發動中美貿易戰,更曾怪罪2020無法連任,是新冠疫情所致,2023年更出書怪罪美國建國200多年最大錯誤,是給予中國貿易稅務待遇,所以提出要對中國課徵60%關稅。特朗普覺得自己能力是遠勝於拜登,並嗆拜登素質太差,無法與中國、俄羅斯、朝鮮領導人交朋友,不過卻又對中國提出課徵關稅。
他預估,特朗普明年1月20日執政後,應會傾向與中國、俄羅斯、朝鮮領導人直接交涉,加上參、眾議院都被共和黨拿下,特朗普遂行的政策將一致,會想盡辦法急速貫徹交涉,並可能會與俄羅斯總統普京(Vladimir Putin)談停戰協議,但烏克蘭總統澤倫斯基(Volodymyr Zelenskyy)可能或擔心要簽署喪權辱國的停戰協議,若如此,澤倫斯基是絕對不可能接受。
台灣師範大學東亞學系教授范世平表示,美國確實因分成民主黨、共和黨,內政上是分裂狀態,但對外應會團結一致。特朗普上台,絕對不會將台灣問題擺在最前面,最先要處理的還是與中國之間的問題,特朗普提出究責求償的關稅。特朗普第一任期曾派衛生部長阿札爾(Alex Azar II)訪台,是台美斷交後最高層級內閣官員,顯示特朗普的重視。
范世平還說,特朗普要台灣繳交保護費其實也沒什麼不好,若可因此獲得美國保護,那台灣應也不排斥加強向美國軍購,當然希望買到更先進的武器,至於未來美國是否有望駐軍台灣?可能性應是非常低。特朗普想法難預料,除中美關係外,特朗普也會想立刻解決俄烏戰爭的問題,甚至還想學民主黨前總統奧巴馬(Barack Obama)一上台就拿諾貝爾和平獎,因此特朗普第一任內就非常積極與朝鮮領導人金正恩見面,接下來應會積極介入俄烏戰爭,掌握國際話語權,彌補過去拜登在國際所欠缺的角色。
“國策研究院”董事長兼院長田弘茂總結,特朗普很強勢,懲罰他國的資源很多,特朗普基本上可一人主宰美國一切,值得關注的是特朗普周邊可能會有幾位非常能幹的閣員,比方說前國務卿蓬佩奧(Mike Pompeo)等,也會有一些目前大家還覺得生疏的面孔。而特朗普的權力核心將有3位人物值得注意,分別是特朗普長子小特朗普(Donald Trump Jr.)、副總統當選人范斯(J. D. Vance)、世界首富伊隆‧馬斯克(Elon Musk),這3人意見將對特朗普來說非常重要。
田弘茂也提到,特朗普與普亭也不見得會完全敵對,普亭旁邊應也有很多人急著想與美國拉近關係;另外特朗普應也會將邀點放在中東衝突,可能會將沙特阿拉伯、以色列拉升起來,成為中東霸主,美國對伊朗各方面,也會加強經濟制裁。
“國策研究院”文教基金會7日在張榮發基金會舉行“美國大選結果與新政府對外政策走向”座談會,由“國策研究院”董事長兼院長田弘茂開場,第一場次“美國大選結果分析”由“國策研究院”執行長王宏仁擔任主持人,引言人有台前駐美代表高碩泰、美國聖湯瑪斯大學國際研究講座教授兼系主任葉耀元、東海大學政治學系教授邱師儀、民進黨籍台北市議員趙怡翔、美國哈佛大學費正清中國研究中心研究員尹麗喬、與談人匯理國際政策諮詢集團董事長譚耀南。第二場次“新政府對外政策走向”主持人為“國策研究院”副院長郭育仁、引言人為淡江大學兩岸關係研究中心主任張五岳、台新金控首席經濟學家暨永續長李鎮宇、歐洲價值安全政策中心在台辦事處主任葉皓勤(Marcin Jerzewski)、“中央研究院”政治學研究所助研究員傅澤民、與談人台灣師範大學東亞學系教授范世平。

“國策研究院”舉行“美國大選結果與新政府對外政策走向”座談會。(中評社 張穎齊攝)

張榮發基金會一樓。(中評社 張穎齊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