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新金控首席經濟學家暨永續長李鎮宇。(中評社 張穎齊攝)

台新金控首席經濟學家暨永續長李鎮宇。(中評社 張穎齊攝)
中評社台北11月8日電(記者 張穎齊)美國共和黨總統當選人特朗普(Donald Trump)將重返白宮執政,台新金控首席經濟學家暨永續長李鎮宇7日在一場座談會上表示,特朗普回任,雖說參、眾議院都被共和黨拿下,但特朗普要推的企業減稅,很可能將美國財政持續赤字增加,壓制美國經濟成長,對美國長期來說,將是非常危險的情況。
特朗普針對美國企業所得稅率部分,提出從21%降低至20%,並將美國本土製造業的企業所得稅稅率進一步降至15%,延長2017年減稅和就業法案的規定及實施額外的減稅,例如取消社會保障福利和加班的所得稅,預計前述措施將增加聯邦赤字。
李鎮宇說,此舉較為麻煩,特朗普可能將美國財政赤字增加至7.75兆元美元,還得用國債去付,以後每年光付利息就要1兆美元,而美國一年稅收是4.4兆元,意即賺4塊錢就要付1塊錢利息,那對美國的壓力將會是非常大。因此特朗普找來世界首富、特斯拉執行長、SpaceX創辦人伊隆‧馬斯克(Elon Musk)來設法降低壓力,但他認為不太可能。
李鎮宇說,共和黨執政,國防預算也不太可能減低,伊隆‧馬斯克也一定不會砍掉自己SpaceX的預算,因此可能去減少教育部單位的冗員,並會影響對美國勞工的補貼,將壓制美國經濟成長,整體來說,特朗普的執政將會非常危險,債務拉到赤字。
他說,因此特朗普才會要求提高其他國家的軍事支出預算、向美國軍購,這也是台灣將面臨的最大壓力。當然其實特朗普說要向台灣收取保護費,也不是件壞事,但起碼要真的保護台灣,台灣政府必須搞清楚,他建議要趕快向美國掛號談判。
他強調,台灣有機會搶在日本、韓國前,趕快去跟美國談談,特朗普都說要向韓國收取10億美元保護費,當然台灣要付,也不是什麼壞事,雖說不太可能如特朗普所說提高到“國防”預算占GDP(國內生產毛額)10%,不過像波蘭可能要面對俄羅斯侵略,國防占GDP達4%,台灣也可朝3%去提升,算是合理,因台灣也將面對對岸。他建議,賴清德可能要指派籌組一個團,去跟美國談談,甚至請特朗普先針對其他國家、先別針對台灣。
此外,李鎮宇也提到,特朗普上台,美國經濟將會非常不同,特朗普循過往美國歷史一、二次世界大戰初期,是主張本土、孤立、保護主義,所以引起選民的共鳴很大,另外美國聯準會Fed對通貨膨脹的想像,其實與美國中、下階層想得不一樣,中下階層過得非常痛苦,所以選擇投給特朗普。特朗普的孤立主義,對全世界要進口美國的國家,提出要課徵10%的關稅,獲得選民支持。
他說,特朗普並非第一位提出課徵世界關稅的總統,1971年的美國總統尼克森(Richard Nixon)就有提過,但因當時美國國會認為不能與全世界為敵而作罷。如今特朗普這樣提出,應是對一國、一國進行課稅,不太是一次同步對全世界,最主要的更是提出要對中國大陸提升課徵60%關稅,若因此影響了中國經濟,那其實也會擴及影響全世界的貿易,中美若進行相互課關稅大戰,那會是非常危險。
“國策研究院”文教基金會7日在張榮發基金會舉行“美國大選結果與新政府對外政策走向”座談會,由“國策研究院”董事長兼院長田弘茂開場,第一場次“美國大選結果分析”由“國策研究院”執行長王宏仁擔任主持人,引言人有台前駐美代表高碩泰、美國聖湯瑪斯大學國際研究講座教授兼系主任葉耀元、東海大學政治學系教授邱師儀、民進黨籍台北市議員趙怡翔、美國哈佛大學費正清中國研究中心研究員尹麗喬、與談人匯理國際政策諮詢集團董事長譚耀南。第二場次“新政府對外政策走向”主持人為“國策研究院”副院長郭育仁、引言人為淡江大學兩岸關係研究中心主任張五岳、台新金控首席經濟學家暨永續長李鎮宇、歐洲價值安全政策中心在台辦事處主任葉皓勤(Marcin Jerzewski)、“中央研究院”政治學研究所助研究員傅澤民、與談人台灣師範大學東亞學系教授范世平。

座談會現場來賓及媒體。(中評社 張穎齊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