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雄大學榮譽講座教授王鳳生。(中評社 蔣繼平攝)
中評社高雄10月31日電(記者 蔣繼平)中美元首會晤相關效應舉世矚目。高雄大學榮譽講座教授王鳳生向中評社表示,這次本質是互利但有限的交易式談判,就低成本議題尋找突破。再度啟動美中經貿互動後,特朗普明年4月若訪中不可能不談台灣議題,因為賴清德已被美定調為魯莽,特朗普需要確定台灣不會是麻煩製造者。
不過,王鳳生表示,特朗普若明年4月訪華不可能不談台灣議題,美國會繼續與中國大陸繼續玩下去,看、談而不破。他認為在這過程中台灣該怎麼去面對最重要,台灣不能再依賴美國,這點很清楚,且台灣內部應該先塑造和平氛圍,理性和平保台。
王鳳生表示,從特朗普這次亞洲行,日、韓都把姿態擺很低到讓人不懂為何低到這種程度,甚至是做好皇冠給人戴上的感覺。反而看出只有中國大陸可與美國平起平坐,不會屈服,也不可能再受屈辱,代表中國已經崛起,主權問題決不會退讓。
王鳳生,高雄人,美國普渡大學(Purdue)經濟學博士。高雄大學榮譽講座教授,研究領域為國際政治經濟與戰略貿易政策。也是高雄科技大學全球運籌發展中心首席研究員,目前擔任亞太綜合研究院學術副院長。
中美元首30日在韓國釜山會晤。會後,特朗普表示雙方已達成協議,美方將降低對中國的關稅,中方則承諾恢復採購美國黃豆、持續出口稀土,並加強打擊非法芬太尼貿易。
王鳳生表示,中美貿易戰現在的贏家不是特朗普,而是中國大陸,因為光是稀土與黃豆這兩項就弄死美國了,若沒有稀土,就不要說美國要再次偉大,雖然中國晶片製程差幾奈米,但算力差一點點而已,中國大陸並沒有再怕美國。
有關會談進行約1小時40分鐘,王鳳生表示,看似順利,但短時間有這麼多該談判的議題,應該還是選擇互留面子。黃豆這是原本就預料到的,而關稅只降10%,這有降很多嗎?其實並沒有,從57%降到47%算意思意思,只是略為調降。
有關持續出口稀土的部分,王鳳生表示,特朗普還是想的太美,這樣中國大陸就沒籌碼,未來怎麼在亞太地區變成可以與美國抗衡,而事後中方也提到只是暫停管制一年。特朗普容易變變變,所以還是要訴諸文字。
有關這次交鋒誰是贏家,王鳳生表示,他認為贏的是中國大陸,因為黃豆原本就有需求,去買阿根廷的反而更貴,先遞出橄欖枝的那個是贏家。
另外,特朗普提到擬4月訪中,沒談到台灣。王鳳生表示,台灣問題不可能不談,這是逃不掉的,因為美國智庫有人出來講賴清德非常魯莽,美方已經把賴清德定調了。針對這一點,特朗普需要確定台灣不會是麻煩製造者。
王鳳生指出,因為這場中美元首會晤的本質仍是互利但有限的交易式談判,雙方在可交換的低成本議題上尋找突破,但在主權與安全問題上寸步不讓。若台灣議題在會談中討論,情勢就變得複雜,因為台灣問題屬於中國大陸的紅線。
王鳳生解釋,當特朗普重回談判桌更需要向美國內部的農業州、企業界展示成果,因此“大豆外交”成為再度啟動美中經貿互動的象徵。對中國大陸而言,稀土出口是可以靈活調整的經濟槓桿;對美國而言,關稅與科技限制則是政治宣示的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