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十方民意與政策資訊公司總經理黃志呈。(中評社 蔣繼平攝)
中評社高雄10月18日電(記者 蔣繼平)中國國民黨18日舉行黨主席改選,外界關注路線變化。十方民意與政策資訊公司總經理黃志呈向中評社表示,國民黨結構與處境就像是“同盟會”,須與地方派系妥協共存,變成地方派系怎麼去看未來可能的共主;因此地方派系看法、想法就佔很大的主導因素。
他指出,若國民黨不論述兩岸關係與政策,只想好好做事情,以問政表現取得民眾認同,那麼“如何讓國民黨可繼續生存”反倒變成重點,誰能比現任黨主席朱立倫做得更好,或說更好的政黨轉型,那新舊世代之爭論,就變成了未來的主軸,如何讓更多年輕人認同,轉變成選票支持,變成首要問題?但目前年輕選票難抓,藍與綠都面臨同樣困境。
黃志呈,中山大學政治學博士,現任十方民意與政策資訊股份有限公司總經理。專長民意調查、政策研究、選舉研究、施政滿意度、族群認同。中山大學政治學研究所兼任助理教授。
此次國民黨主席候選人共有6人,包括前台北市長郝龍斌、藍委羅智強、前藍委鄭麗文、孫文學校總校長張亞中、前彰化縣卓伯源、前“國大代表”蔡志弘。
黃志呈表示,若談路線的話,就要講目前國民黨的結構與處境,才能知道目前有什麼路線可以選。第一,以國民黨現在情況來講的話,經過20、30年下來,現在處境就是同盟會,眾所周知,興中會是孫中山所創,但因無法一人完成,後來各省的有志之士集合起來變成同盟會,而後有辛亥革命之成功。
國民黨現在處境為何會形容為同盟會,黃志呈表示,國民黨現在要拿什麼號令地方,能夠幫地方多少忙,爭取多少建設資源?過去八年下來,自身無執政權資源,原有黨產充為“國產”,若地方派系不管國民黨是否在“中央”執政情況,選舉都選得上,那“國民黨”對他們來講是什麼?也因此,如果黨中央無法號令地方,那麼就只能和地方派系同盟;就算地方派系形象不好,也得與地方派系妥協共存。
黃志呈表示,目前來看,國民黨似乎不想直接改革成內造政黨(完全以“國會”“立委”為主);黨部平日仍想運作,仍然想遍及全台,而非單純的選舉機器;那麼就必須考量黨中央本身在地方還有多少實力與資源,如果實力資源不夠,就須與地方派系妥協,那地方派系看法、想法就佔很大的主導因素,地方派系怎麼去看未來可能的共主。
黃志呈表示,再來,談到經常出現的穩健藍、戰鬥藍、本土藍等名詞,這部分可能是外界過分強調黨中央的影響力,才會去區分出來,戰鬥藍最清楚最好辨識,但若真的可以靠這樣就選得上黨主席,那前中廣董事長趙少康應該是當仁不讓,自己出來。
另外,黃志呈表示,穩健藍路線,目前黨主席人選,黨主席候選人,誰能像現任黨主席朱立倫一樣力挽狂瀾?打贏2022地方選舉、2024“國會”多數、挺過今年的大罷免,還得忍受批評謾罵;雖然2024“總統”藍白未合輸掉,但從結果論來看,朱立倫這任黨主席表現很好了,光是大罷免沒有一席被罷掉就不失分;而朱任內兩岸立場也沒有特別去琢磨什麼,畢竟這個情勢下說什麼都不討喜。
黃志呈表示,至於本土藍,何謂本土,能比民進黨、民眾黨論述更好嗎?國民黨在幾年前曾有改黨名的討論,黨名對爭取年輕選票的壓力是很大的,現在有投票權的年輕人都是改完課綱後的世代。如果兩岸議題不討喜、一講沒有票,那麼不如好好在政策表現,以實事求是的問政態度來爭取選票,那讓國民黨可繼續生存就變成是重點了。
回到這次黨主席之爭,黃志呈表示,所以目前看起來是新舊世代之爭,當然4年前黨主席選舉也曾討論過40歲以下的黨員只有5%,換句話說大部分黨員都是中壯年或年紀更大的老人。朱立倫任內有提拔一些年輕人,黨中央有青年化,表現也還不錯,這從萊爾校長短片受歡迎就知道;年輕黨員數也是有增加的,但黨中央未公布,增加多少就不知道。
黃志呈表示,所以現在國民黨的大問題是生存與轉型,未來黨主席面對的問題就在於如何讓更多年輕人認同,這個不僅僅是稱呼戰鬥藍、本土藍、穩健藍路線之爭而已。其實現在年輕人在想什麼,甚至連民進黨也都抓不到,不然不會從蔡英文817萬票跳到賴清德變558萬票,少了259萬票。整個社會,藍、綠同樣都面對年輕選票對問政、施政不認同的問題,這也才造就白(民眾黨)的生存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