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南台灣

受美關稅打擊 台南蘭花園區轉型突圍

2025-09-01 15:35:35
“農業部”將原“台灣蘭花生物科技園區”轉型為“花卉創新園區研究發展中心”,並於1日舉辦揭牌儀式。(中評社 蔣繼平攝)
“農業部”將原“台灣蘭花生物科技園區”轉型為“花卉創新園區研究發展中心”,“農業部長”陳駿季1日出席揭牌典禮。(中評社 蔣繼平攝)
  中評社台南9月1日電(記者 蔣繼平)銷美為主的台灣蘭花因美國關稅戰,關稅從原本0%變成20%,遭受嚴重打擊。台“農業部”為了持續帶動產業升級強化競爭力,將原“台灣蘭花生物科技園區”轉型為“花卉創新園區研究發展中心”,並推動7年中長程公共建設計劃,避免落後荷蘭、日本、中國大陸及越南等國家的技術與品牌優勢。

  台灣蘭花生物科技園區為重要蘭花生產聚落,2003年由“行政院”補助台南縣政府開發,面積為175公頃。2022年由“農業部”接管後,預計擴充基地至300公頃並轉型為花卉產業創新園區。終於在今年1日正式掛牌成立“花卉創新園區研究發展中心”。

  “農業部長”陳駿季1日出席揭牌典禮時表示,花創中心的設立不僅是硬體空間的轉型,更是台灣花卉產業朝向高值化、智慧化與國際化全面轉型發展的關鍵起點。他指出,要做一站式服務、科技研究結果直接與產業對接、園區空間升級等三大面向。

  陳駿季強調,這次花創中心成立有非常重要的特點,過往科技產業園區都是只有業者進駐、而公部門做行政管理,這次是研究單位結合產業園區,目的是讓產業問題即時透過研究解決,而非像過去透過繁瑣的提出研究計劃後來執行。

  陳駿季也提到,這次台美對等關稅、丹娜絲風災對台灣花卉產業造成不少打擊,但這是一個機會,來做相關升級,讓台灣有更好競爭力來面對競爭對手國家。

  台灣蘭花產銷發展協會秘書長曾俊弼會後受訪表示,蘭花產業面對許多挑戰與國際上的困境,轉型花創中心會有直接幫忙,因為園區百分之百都是蘭花業者,政府投入更多資源,對產業發展都有直接關係,會更有效率的結合與溝通。

  “農業部”指出,蘭花產業隨著全球市場快速變動,以種苗為核心的競爭優勢已逐漸式微,園區亦面臨設施老化、生產空間飽和等瓶頸。“花卉產業創新園區”中長程公共建設計劃將從2025年至2031年,提升台灣花卉產業與促進永續發展。

  “農業部”表示,花創中心將整合產業研發、技術驗證、產業服務與園區經營等功能,強化從育種、生產、採後處理、冷鏈物流到行銷的全鏈結技術支援,協助業者導入自動化、智慧化與低碳生產體系,以提升整體生產效率與品質穩定性,並有效因應氣候變遷及國際市場挑戰。

  蘭花是台灣農產品外銷的旗艦產業,2024年整體產值達到新台幣64億元,出口就占61億元,外銷市場遍及美國、日本、加拿大、澳洲等60多國。目前台灣蘭花以蝴蝶蘭為最大宗,產地集中在台南後壁、嘉義等地;其次為文心蘭,產地集中在台中新社、后里、雲林、嘉義、屏東等地。
“花卉創新園區研究發展中心”1日大廳擺滿許多祝賀花籃。(中評社 蔣繼平攝)
“花卉創新園區研究發展中心”位於台南市後壁區,位於園區入口處的行政中心內部有許多辦公室。(中評社 蔣繼平攝)
“花卉創新園區研究發展中心”位於台南市後壁區,入口處還有原本的“台灣蘭花生物科技園區”標誌。(中評社 蔣繼平攝)
“農業部”將原“台灣蘭花生物科技園區”轉型為“花卉創新園區研究發展中心”並於1日揭牌,園區175公頃預計擴充至300公頃。(中評社 蔣繼平攝)
電腦版移動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