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屏東聖帝廟張貼公告推崇桃園三結義的故事,及發現另外兩神尊的過程。(中評社 蔣繼平攝)

屏東聖帝廟主祀關聖帝君,同時供奉漢昭烈帝劉備與桓侯大帝張飛。(中評社 蔣繼平攝)
中評社屏東7月4日電(記者 蔣繼平)關聖帝君是台灣民間信仰中非常重要的一位神祇,也是三國時期蜀漢的名將關羽,以其忠義、勇武的形象而受到後世敬仰。屏東聖帝廟主祀關聖帝君,同時供奉漢昭烈帝劉備與桓侯大帝張飛,形成“三結義”的格局,並推崇小說《三國演義》中“桃園三結義”的故事,盼讓忠義仁勇精神流傳下去。
位於屏東市永福路的屏東聖帝廟,主祀關聖帝君,已有200多年歷史。廟方原先主祀關聖帝君,近年才發現廟內已奉祀很久的兩尊神尊,威儀與相貌貌很像關聖帝君的兩兄弟,後來透過學術單位研究及慎重擲筊請示,才確認為漢昭烈帝劉備與桓侯大帝張飛,經過正名終於讓桃園三結義三兄弟合體。為此廟方還設牌解說這段故事,並稱創廟後200年才合體,皆是機緣與玄妙,凡事都有最好的安排。
“桃園三結義”指的是在小說《三國演義》中,劉備、關羽、張飛三人在桃園中結拜為異姓兄弟的故事。該故事是《三國演義》開篇的重要情節,描述了三人立下誓言,不求同年同月同日生,但願同年同月同日死,共同開創一番事業的兄弟情義。
廟方張貼公告表示,三結義的故事,帶來的是風範、是忠義精神、更是正氣的象徵,廟宇文化不只是用來拿香拜拜,真正留下來的是無形寶貴文化資產,我們要敬畏歷史、守護歷史,更要保護好歴史遺產,守護前人給我們寶貴財富,讓文化留存每一代。來聖帝廟,除了參拜關聖帝君外,也別忘了向漢昭烈帝劉備、桓侯大帝張飛打個招呼,讓桃園三結義的忠義仁勇精神流傳下去。
此外,屏東聖帝廟也有兩項重要文物,分別是前“監察院”院長、書法家于右任題字的匾額。還有一塊“磚契碑文”,為清嘉慶15年(西元1810年)重修時所立。以李定度為廟方代表,向武夷王(即武夷山神,主管閩南山系地基)買地,在土地公見證下,祈求建廟順利平安。

屏東聖帝廟的正門廟匾為書法家于右任所書,是重要文物。(中評社 蔣繼平攝)

屏東聖帝廟介紹廟裡有一塊清代流傳至今的“磚契碑文”重要文物,真品並未公開展示。(中評社 蔣繼平攝)

屏東聖帝廟外觀。(中評社 蔣繼平攝)

屏東聖帝廟位於屏東市永福路,廟前立有關聖帝君銅像。(中評社 蔣繼平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