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南台灣

施百俊:台幣強升很恐怖 關稅霧裡看花更挫

2025-06-27 15:37:37
屏東大學副校長施百俊。(中評社 蔣繼平攝)
屏縣府27日在屏菸1936文化基地辦“屏東縣推動高科技產業人才培育計劃”記者會。(中評社 蔣繼平攝)
  中評社屏東6月27日電(記者 蔣繼平)台灣與美國關稅談判尚未定案,新台幣兌美元強勢升值27日出現28字頭,創2022年4月8日來新高。屏東大學副校長施百俊接受中評社訪問表示,新台幣強升對出口廠商很傷,這幾天聽到的都是哀哀叫,甚至連單都不能出,因為做越多、賠越多,這現象很恐怖,貨不能出,關廠、無薪假都會出現。且也不知道關稅談判結果最後如何,霧裡看花,這陣子大家都很“挫”。

  施百俊,台灣大學電機工程學系學士、美國康乃爾大學電機工程碩士、台灣大學商學研究所博士。現職:屏東大學學術副校長、文化創意產業學系教授。專長及研究領域:數位內容、科技管理、小說與劇本創作。

  針對新台幣升值到28元的衝擊與影響如何?

  施百俊表示,影響非常嚴峻,尤其南部的中小企業,都是以出口為主的廠商,最近聽到的“應收未收帳款”,就是已經交貨但買家尚未付錢,因為收的是美金,美金現在狂貶,台幣升值就是美金貶值,光是這種遠期的未收帳款,或者是美金存款,都因為美金貶值產生的影響,都是非常巨大。

  施百俊表示,譬如廠商有新台幣十億在海外,匯率差10%的話,那就是一個億。等於廠商毛利率衹有2%、3%或者5%,都很低,尤其是小型廠商,一下子匯率掉10%是不是完全吃掉利潤還倒賠,所以廠商都哀哀叫,最近聽到的都是這樣,甚至連單都不能出,因為出越多損失越多。

  施百俊表示,大型廠商可能比較不怕,譬如像台積電這種規模,因為量體大,可以做一些避險動作,有很多手段可以避險,讓匯率上的損失沒有那麼大。但是小型廠商可能付不出避險的代價,因為避險需要手續費等額外支出,那只能硬收匯率的損失,這是蠻恐怖的現象,關廠、無薪假都會出現,只要做出口,一定會受傷。

  2021年5月新台幣曾升至27.5元左右,匯率震盪有什麼影響?

  施百俊表示,新台幣2021年升到27.5元,因疫情中貿易量縮減,加上美國一直印鈔票灌水,後來台官方也有做措施,之後疫情結束,台幣掉到32、33元,出口比較能做。但這一波又來,廠商就哀哀叫。如果很穩定在27.5元或33元,大家可能不怕,因為可以預先做處理,就怕震來震去,這要怎麼談訂單?

  施百俊表示,廠商不怕確定的事,最怕不確定的事。若知道是27.5元,報價就用27.5,什麼事都沒有,最怕時間落差,因為根本不知道要報多少錢。廠商收美元換回台幣,時間看合約怎麼談,3個月到半年都可能。因為都要換成台幣付薪水、買原料,就會遇到時間差的問題,最怕不確定性,不知怎麼處理。

  與美國對等關稅90天暫緩期將至,是否有牽動?

  施百俊表示,關稅戰最後會得到的效果,會希望製造商回流、縮減貿易逆差,其實都是表面理由。最根本理由還是美國要解決美債的問題,要解決美債問題就會有利息問題,就會牽動到匯率的問題,都是一連串會發生的效應,但特朗普目前就不可測。

  施百俊說,現在就不知道關稅到底談得怎樣,台灣目前也沒談判籌碼,大家就霧裡看花,這陣子大家都很“挫”,美股已創新高,台灣這幾天都不敢動,就是這樣子。
電腦版移動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