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人物訪談

李明語中評:朝鮮操作戰爭邊緣策略向美示威

2024-10-24 23:54:12
政治大學韓國研究中心主任、外交系兼任教授李明。(中評社 楊騰凱攝)
政治大學。(中評社 楊騰凱攝)
  中評社台北10月24日電(記者 楊騰凱)朝鮮10月15日炸毀位於境內的朝韓聯絡鐵路京義線、東海線,朝鮮半島愈來愈不平靜。政治大學韓國研究中心主任、外交系兼任教授李明向中評社表示,朝鮮的大動作是“戰爭邊緣策略”,提醒美國朝鮮半島議題,不應過於支持韓國,是在對美國示威。

  李明為美國維吉尼亞大學政治與外交學系博士,曾任政大外交系主任、國際事務學院院長、韓國研究學會理事長、日本京都立命館大學客座教授等職,現為政大外交系兼任教授、金門大學國際暨大陸事務兼任講座教授。研究專長包括國際關係、國際衝突與危機管理、東北亞安全、兩岸關係。

  朝鮮10月15日炸毀位於境內的朝韓聯絡鐵路京義線、東海線。

  美國國家安全會議發言人柯比(John Kirby)10月23日表示,估計在10月初到10月中旬這段時間,朝鮮至少3000名士兵移師俄國東部。不過俄羅斯外交部發言人扎哈羅娃(Maria Zakharova)10月23日否認北韓派兵協助俄羅斯對烏克蘭作戰,並警告南韓不要介入。

  朝鮮近期動作頻頻,是否有地緣政治上的意圖?

  李明表示,朝鮮半島這段時間比較不穩定,朝鮮在10月11日指控韓國透過無人機滲透平壤而且還丟下反朝鮮的傳單,朝鮮領導人金正恩的胞妹,也就是朝鮮勞動黨中央組織指導部第一副部長金與正10月14日猛烈抨擊,指韓國軍方是這次無人機事件的始作俑者,不僅韓國要負責,還罵韓國是美國飼養的一隻狗,也因為美國是背後的飼主,同時要求美國必須負責。看起來朝鮮是一箭雙鵰,同時針對了韓國與美國,讓韓國繃緊神經。

  李明分析,而朝鮮之所以會有這些動作,首先,韓國領導人尹錫悅是非常強硬的保守派,一直靠著美國,並訴求要改善韓日關係,還要加入美國主導的印太聯盟,甚至還要加入美日印澳四方安全對話(Quad)。韓國做了這麼多積極的活動,當然也刺激了朝鮮,有壓力就會有反抗。

  李明指出,甚至看更早之前,美國總統拜登2023年8月把日本前首相岸田文雄以及尹錫悅請來美國參加大衛營峰會,美國當時說要給予韓國過去沒有的東西,這件事情是非常重要的轉捩點,所謂沒有的東西就是指,美國對日本的核子保護傘也擴及韓國,如果有任何國家予以核武攻擊,美國也會有核武報復。

  李明表示,核子保護傘是嚇阻的概念,是尹錫悅一次外交勝利,不過對朝鮮來說,這是對安全的威脅與壓迫。這麼多事件加總起來,讓朝鮮對韓國尹錫悅政府非常感冒,非常不以為然,所以加大對韓國政府的壓力。

  李明指出,第二,今年6月朝鮮與俄國簽訂了“全面戰略夥伴關係”條約,加深了俄國在俄烏戰爭之後,不斷拉近俄朝關係的進程,俄國需要朝鮮,朝鮮也需要俄國,朝鮮在面對美國、韓國、日本三方共同壓力時,他們認為與俄國親密的關係對朝鮮安全很重要。

  李明表示,如今朝鮮有了俄國當靠山,俄國與朝鮮的“全面戰略夥伴關係”條約規定,任一方遭到侵略的時候,另一方必須提供援助。現在看得很清楚,國際情資指出朝鮮把精銳兵力要送往俄國,經由俄國前往俄烏戰爭的前線參戰,第一批1500人據說已經抵達前線,烏克蘭方面認為,至少在11月他們就要面對朝鮮士兵。

  李明表示,第三,美國正忙於總統大選,朝鮮的大動作也有向美國示威的用意,向美國表達的訊息是,現在朝鮮半島的問題還沒解決,尤其美國共和黨總統候選人特朗普別忘了,你曾經與金正恩在新加坡會談,甚至還兩度在朝韓邊境非軍事區與前韓國總統文在寅三方一同會面。尤其最近看起來特朗普的贏面變大了,在幾個搖擺州支持上升,所以金正恩的大動作也有點暗示,他認為特朗普在美國大選當中有較大的贏面,才要提醒特朗普朝鮮半島的議題,不應太過給予韓國支持。

  李明指出,其實這也是朝鮮慣用的手法,告訴全世界不要忘了朝鮮的存在,告訴美國要調整對他們的關係,並且拉抬內部同仇敵愾的氛圍,鞏固他們自己的政權,

  李明指出,其實朝鮮與韓國一開始就是蘇俄與美國的代理人,1951年的韓戰其實就是代理人戰爭。如今俄國加緊與朝鮮聯繫,對朝鮮來說肯定是樂意的,因為有世界強權擔綱後盾,不論軍事支持、科技支持、外交支持,這都是平壤方面希望的,這會讓朝鮮認為更有底氣與美日韓對立。

  李明表示,然而在他看來,這次朝鮮半島要實際爆發衝突的可能性不大,因為朝鮮的大動作從關係關係學理來說,叫做“戰爭邊緣策略”,這是朝鮮常用的手法,就是虛張聲勢讓對方害怕進而退卻,如果韓國退卻,朝鮮就贏了。但問題是韓國也不是吳下阿蒙,背後有美國保護,那如果韓國不退卻,選擇與朝鮮硬碰硬,那輸家反而是朝鮮,因為朝鮮真的打不起這場仗。
政治大學行政大樓。(中評社 楊騰凱攝)
電腦版移動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