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金來爾:美國應當重振和加強一中政策以化解美中戰爭風險 中評資料相

“國防優先”的台灣問題研究回顧美一中政策歷史
中評社華盛頓10月18日電(記者 余東暉)美國亞洲安全問題專家金來爾(Lyle Goldstein)指出,作為美國全面對抗中國戰略的一部分,近幾屆美國政府採取措施削弱“一個中國政策”,這產生了有害的影響,導致美國和中國因台灣問題走到了戰爭邊緣。他呼籲美國對華採取負責任和現實的手法,重振和強化“一個中國政策”,以化解美中因台灣而戰的風險。
美國智庫國防優先亞洲項目主任金來爾最新發表“瞄準台灣”系列研究報告,其中一個主題為“一個中國與兩岸穩定”,論述美國堅持“一個中國政策”對於維護台海和平穩定的重要性。
這個報告回顧了中美關係中台灣問題的演變歷史,指出美國的“一個中國政策”是行之有效的現狀,堅持“一個中國政策”至關重要。金來爾指出,在如今與幾十年前截然不同的時代,台灣局勢的動蕩再次威脅著中美兩國會否捲入災難性的戰爭漩渦。美國必須從根本上正視台灣問題的歷史,以及華盛頓陷入困境的“一個中國政策”的演變。美國走向“戰略清晰化”,即美國正式公開承諾保衛台灣,將是一個災難性的錯誤。
金來爾表示, “一個中國政策”和“戰略模糊性”是半個世紀前為實現美中務實關係而制定的政策框架。一個中國政策最根本的一點是承認中華人民共和國是中國的唯一代表政府,同時不承認“中華民國”,並斷絕與台灣政府的幾乎所有官方聯繫。華盛頓在《上海公報》中同意:“台灣海峽兩岸的所有中國人都認為衹有一個中國,台灣是中國的一部分。美國政府不挑戰這一立場。” 這一重大的政策轉變涉及許多艱難的變革,尤其是撤軍和廢約。“一個中國政策”代表了美國外交政策在中美關係緩和的幾十年中取得的巨大成功。
這個報告列舉了特朗普第一任政府到拜登政府期間,美國政府一系列削弱“一個中國政策”舉措和行動。金來爾警告,放棄“一個中國政策”並採取“戰略清晰”政策,可能在多個方面引發戰爭。首先,它可能促使台北領導人更加肆無忌憚地推動獨立,甚至宣布獨立,而這無疑會引發戰爭。其次,華盛頓很可能會試圖通過更大規模地向台灣部署美軍來強化新政策,從而引發中國的進攻。最後,北京可能會得出結論:美國正在扼殺所有和平統一的可能性。
這位曾在美國海軍作戰學院執教20年的軍事專家進一步警告,如果中美真的因台灣問題爆發戰爭,很可能造成重大損失。最近的兵棋推演預測,多艘美國航空母艦可能會被擊沉,而且情況可能會更加惡化。核升級的風險確實存在。中美核競爭的首要原因是美國對“一個中國政策”承諾的削弱。他表示,鑒於大國武裝衝突的巨大風險和代價,華盛頓認真對待北京發出的“不要玩火”的警告才是明智之舉。
金來爾呼籲,美國不應違背長期以來維護和平的承諾,而應繼續勸阻“武統”。他說,更激進的反華政策未能認識到,違背美國過去的承諾,即“一個中國政策”,實際上構成了“惡友政策”,將使台灣面臨更大的危險。現實的政策替代方案是需要重新擁抱“一個中國政策”和“戰略模糊性”,同時依靠外交手段鼓勵兩岸接觸。
金來爾說,美國需要回歸常識,重新審視其東亞政策,尤其是在台灣問題上。常識性地審視地圖並理解經濟學原理,就會發現,海峽兩岸已不再存在“軍事平衡”;常識性地解讀歷史、文化和身份政治,就會發現,當代中國這個新興超級大國不會放棄統一夢想;常識性地解讀美國外交政策的歷史,就會發現,這筆交易早在很久以前美國從台灣撤軍時就已與北京達成。美國領導人需要放棄將所有籌碼押注於威懾,這是一種風險日益增加的策略,轉向尋求克制和外交替代方案。
金來爾所說的尋求克制和外交替代方案,指的是維持“戰略模糊性”和重振“一個中國政策”。他認為,“戰略模糊性”旨在實現“雙重威懾”--既對北京,也對台北。他稱,美國的“戰略模糊”政策仍然適合當前動蕩的台海局勢,但一些政策制定者高估了美國對台灣的防務承諾,尤其是一些對華鷹派呼籲走向“戰略清晰性”。
對於“戰略清晰性”的缺陷,國防優先研究員彼得·哈里斯闡述:首先,鑒於台灣與中國大陸的距離,以及台灣是北京而非華盛頓的“核心利益”,美國加強對台灣的防務承諾不太可能令人信服。其次,任何大規模美軍部署到台灣都可能引發衝突和開戰,無法通過諸如“絆網部隊”等常用手段來增強可信度。第三,它可能會增強台灣的依賴性,並助長“搭便車”。最後,轉向戰略清晰度無疑會徹底破壞兩岸關係和中美雙邊關係,並將對全球治理的所有領域造成巨大的有害後果。
金來爾指出,“戰略清晰性”做法是“魯莽駕駛”,可能將美國的命運交到台北手中。美國的國家安全越像“戰略清晰”倡導者所希望的那樣取決於台灣的未來,陷入與美國國家利益無關的兩岸政治衝突的風險就越大,更不用說與至關重要的國家安全利益無關了。隨著台海力量平衡越來越有利於大陸,美國將不得不採取風險更大、更孤注一擲的政策來保護台灣。
這個報告表示,除了保持戰略模糊性之外,重振“一個中國政策”也至關重要。中國問題專家、前美國情報官員保羅·希爾敦促美國停止僅從軍事角度思考台灣問題。他指出,北京並不急於使用武力,但也不會放棄使用武力,因此“我們需要給(中國)一個不這樣做的理由”。這應該包括一個美國直接參與的外交進程,同時也要讓北京放心。希爾強調,華盛頓必須“重新審視我們的‘一個中國’政策,著眼於使其具有實質性、可信度和說服力”。華盛頓還要勸告台北按照“一個中國政策”行事。
金來爾建議,重振美國的“一中政策”,一個有益的開端是停止美台之間的高層互訪;在外交方面,可以考慮邀請值得信賴的與美中都保持良好關係的國家擔任調解員;採取更加克制和現實的軍事姿態,減少美國軍艦過境台灣海峽,並撤出據稱目前在台灣秘密工作的美國軍事人員;停止在關島、沖繩以及菲律賓大規模集結美軍。
最後金來爾強調,我們承認全球和地區力量平衡對於維護美國在亞太地區的國家安全利益至關重要,但並不認為台灣對這種平衡至關重要。為了防止中美爆發災難性的戰爭,並延長台灣的高度自治,華盛頓必須採取果斷措施,重新嚴格遵守“一個中國政策”,同時確保華盛頓精英階層更廣泛地認識到,美國不會為了保衛台灣而發動戰爭,因為台灣既不是美國的條約盟友,也不是美國至關重要的國家安全利益。從長遠來看,需要制定更為全面的戰略,以建立更加穩定、內在一致的“一個中國政策”,這應該以北京和台北之間實質性的談判進程為起點。如果要維護和平,談判是唯一的出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