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國際觀察

馬凱碩:中美對抗非純理性 籲台別推動獨立

2024-09-12 01:22:42
馬凱碩。(中評社 俞敦平攝)
馬凱碩演說中。(中評社 俞敦平攝)
  中評社台北9月12日電(記者 俞敦平)在11日下午的2024地緣政治高峰論壇上,新加坡國立大學李光耀公共政策學院院長馬凱碩指出,儘管美中競爭是不可避免的結構性衝突,台灣必須謹慎應對,避免成為大國角力中的犧牲品。馬凱碩強調了這場競爭背後的除了理性,還有西方對“黃禍”的恐懼因此更為危險。他呼籲台灣在此敏感時期避免推動獨立,以免陷入國際孤立。

  馬凱碩認為,美國與中國之間的地緣政治競爭將在未來十年內加速,而台灣將成為這場競爭中的一枚棋子,若不謹慎處理,台灣可能面臨被犧牲的風險。

  由李國鼎科技發展基金會、長風文教基金會、東南亞影響力聯盟舉辨的“2024地緣政治高峰論壇-美國總統大選後,全球政經局勢”(The Prospects after U.S. Presidential Election),11日下午於台北政大公企中心舉行。由前新加坡常駐聯合國代表、聯合國安全理事會主席、新加坡國立大學李光耀公共政策學院院長馬凱碩(Kishore Mahbubani)和台北論壇基金會董事長蘇起分別以Will US-china Relations Get Worse After The U.S. Presidential Election和Taiwan’s Role in US-China Competition進行主題演說。並邀請婦女聯合會主任委員雷倩和東南亞影響力聯盟理事長黃齊元與兩位主題講者針對全球動盪局勢下的台灣地緣政治戰略進行對談。

  馬凱碩提到,美中之間的衝突是一種結構性現象,基於“地緣政治鐵律”,當新興大國崛起並有機會超越現有大國時,現有大國必然會採取壓制行動。他引用歷史學者艾利森(Graham Allison)的觀點,指出多數類似的權力轉移都導致了戰爭。馬凱碩強調,這場美中競爭不僅是理性計算的結果,還深受歷史情感驅動,尤其是西方長期以來對“黃禍”的恐懼。這種情感因素使得競爭更加危險,並提醒台灣必須理解這些驅動競爭的深層力量。

  此外,馬凱碩還指出,意識形態衝突是美中競爭的另一個重要因素。美國領導人往往將這場競爭描述為“民主與威權之爭”,這不僅是為了獲取國內民意支持,也是冷戰時期成功策略的延續。透過將對手妖魔化,美國得以凝聚國內共識,類似的手法如今也被應用於中國大陸。

  談到美國即將到來的總統大選,馬凱碩認為無論是特朗普還是賀錦麗當選,美中競爭的基本走向不會改變,因為這是由結構性力量驅動的。然而,兩人的應對方式可能會不同。特朗普更具不可預測性,可能疏遠美國的盟友,這對中國大陸有利,但同時他也可能做出極端決策,如承認“台灣獨立”,這將直接引發戰爭。相比之下,賀錦麗則會延續拜登的政策,維持對中國大陸的壓力,同時加強與盟友的合作。

  對於台灣的未來,馬凱碩強烈建議台灣在這個敏感的時刻應謹慎行事。他認為,台灣推動獨立是非常危險的,尤其是在當前的地緣政治環境下,這可能導致台灣在國際上被孤立。他警告,如果台灣迫使各國在中國大陸與台灣之間做出選擇,絕大多數國家將不會支持台灣的獨立地位,這將嚴重影響台灣的全球參與能力。因此,台灣應該努力維持現狀,避免挑起不必要的衝突,以保護現有的和平。
電腦版移動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