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政要動態

美關稅對台淨零三衝擊 賴宣示堅持推動低碳

2025-04-24 17:30:32
賴清德下午第四次主持氣候變遷對策委員會。(取自府方直播畫面)
賴清德下午第四次主持氣候變遷對策委員會。(取自府方直播畫面)
  中評社台北4月24日電(記者 黃筱筠)賴清德下午第四次主持氣候變遷對策委員會表示,近來,美國政府提出新的關稅政策,也對台灣的產業帶來許許多多挑戰。我們注意到,許多產業因為經營的不確定性提高,民間對減碳、ESG轉趨觀望。對此,行政團隊已經積極審時度勢,滾動式地調整策略,一定會做產業的後盾,台灣堅持邁向低碳及永續。

  ESG是環境Environmental 、社會Social 和公司治理Governance 三個關鍵字的縮寫。

  環境部長彭啟明在進行“因應變局掌握綠色轉型契機”報告時提及,美國關稅政策對淨零推動的影響衝擊有三點。包括:供應鏈受阻,綠能設備成本上升;全球綠能投資信心與減碳企圖受挫;化石能源將開始有競爭優勢。

  委員會顧問簡又新、副召集人、中研院廖俊智、和碩聯合科技董事長童子賢董事長、經濟部長郭智輝、金管會主委彭金隆、環境部長彭啓明等多位委員會成員出席。

  賴清德指出,上次會議,提出了國家減碳新目標,持續邁向2050淨零排放的願景。但在全球氣候變遷、以及國際貿易格局重塑的浪潮中,頻繁的極端氣候災害,在全球不斷發生,國際供應鏈的減碳需求,也持續擴大。近來,美國政府提出新的關稅政策,也對台灣的產業帶來許許多多挑戰。

  他表示,無論外在環境如何變化,綠色轉型與永續發展,都是國家長遠繁榮的基石。我們必須堅持具有韌性與前瞻性的策略,來推動國內產業低碳轉型與永續發展,打造完整的綠色供應鏈,提升產業的國際競爭力,也強化我們的國力。

  賴清德表示,政府會和民間攜手合作,化危機為轉機,積極面對氣候變遷與淨零轉型的挑戰,讓台灣的經濟繼續轉型、進步,堅持邁向低碳及永續,讓國家繼續向前行,讓台灣變得更強、更好、也更具韌性。

  彭啟明在進行“因應變局掌握綠色轉型契機”報告提及,美國關稅政策對淨零推動的影響衝擊有三點。

  首先,供應鏈受阻,綠能設備成本上升。預期太陽能板、電池、電動車等清潔技術產品進口成本上升。全球多仰賴中國生產的低價綠能設備,美中對峙將影響全球能源轉型進度。

  第二,全球綠能投資信心與減碳企圖受挫。由於 關稅政策提升市場不確定性,使企業與投資人延後或縮減對低碳技術的投資,國際碳市場與綠色金融工具(如碳權、綠債)的波動性增加,觀望氛圍濃厚。

  第三,化石能源將開始有競爭優勢。油價受美國主導及經濟衰退預期而下跌,天然氣價格將相對便宜,降低國際社會轉型誘因,世界各國尚未對淨零做出明確政策轉彎或新決定。

  彭啟明也提到,台灣在全球關稅衝擊下的淨零因應對策:

  首先,淨零目標不變,但產業若遇到擊,政策須審時度勢滾動調整。因減碳也是降低成本的方式之一,全力協助企業找到最佳方法。台灣是全球重要的產業供應鏈,將朝向綠色低碳供應鏈方式做出差異化。受到嚴重衝擊的產業,提供專案輔導協助。

  第二,確保在全球關稅海嘯過後,能夠雙軸轉型成功。全球氣候談判歷經30年,縱有減碳速度放緩期,但未有回頭路。應在此時努力協助產業進行數位與綠色雙軸轉型,提高競爭力。

  第三,全方位綠領人才培訓、百億綠色成長基金投資。全球不確定氛圍可能讓工作機會減少,衝擊年輕世代就業,鼓勵年輕人創綠,全球供應鏈重組,針對受衝擊勞工再就業,提供綠領轉職機會化危為機,經雙軸轉型的低碳供應鏈,成為台灣新助力。
賴清德下午第四次主持氣候變遷對策委員會,彭啟明報告。(取自府方直播畫面)
賴清德下午第四次主持氣候變遷對策委員會。(取自府方直播畫面)
賴清德下午第四次主持氣候變遷對策委員會,彭啟明報告時提到美國關稅政策,對於台灣淨零政策受到衝擊。(取自府方直播畫面)
電腦版移動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