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卓榮泰。(中評社 資料照)
中評社台北8月28日電(記者 鄭羿菲)726、823大罷免大失敗後,台官方進行局部人事改組,政治性強的大咖都沒動。賴清德雖宣示“四項調整”,但從“行政院”端出的追加預算、總預算不編入軍人加薪等來看,賴清德與“行政院長”卓榮泰並未調整強 硬路線,如同台灣民眾黨主席黃國昌所言,“未來政治衝突只會繼續升高”。
726、823大罷免大失敗後,台灣社會各界“找戰犯”,包括卓榮泰、民進黨“立法院”黨團總召柯建銘、不分區“立委”沈伯洋都被點名要下台,只是拖了一個月,推升大罷免情緒的“三巨頭”座位,除柯建銘被推出來背鍋外,其餘人均穩如泰山。
賴清德即便在23日當晚緊急召開記者會,宣示做出“4項調整”,調整隊形、調整施政順序、調整行政立法互動、調整財政體質,但也未對這場遭台灣主流民意否決的大罷免大失敗向民眾道歉,外界多解讀為賴清德根本未反省。
此外,“賴政府”的三個態度,也凸顯了並未改變對內鬥爭的態度。一、卓榮泰日前拍板今年度總預算案追加預算新台幣878億元,其中包含以“地方一般性補助款”為名義,把藍白聯手刪除的636億元再追加回來,卓榮泰稱,若“立委”能支持,地方一般性補助款的問題或許能迎刃而解,讓藍白不滿地直呼,把地方政府、把人民當肉票。
二、卓榮泰拍板的明年度總預算案中,以“違憲”為由,未納入“立法院”三讀通過的軍人待遇調整及警消退休條例的“爭議預算”,面對藍白“立委”質疑“行政院”不依法行政,卓榮泰則以聲請“釋憲”、暫時處分為由擋回去,而賴清德兩度提名大法官人選未能通過“立法院”人事同意權的情況下,大法官會議無法處理“釋憲”案裁決暫時處分與否,顯然這是綠營持續逼迫藍白未來趕緊通過大法官人事提名案。
否則在“行政院”堅持“依“憲法”不服從違“憲法”律”的情況下,未來也可能動則以“違憲”為由,不執行藍白通過的法案,“賴政府”態度非常明顯,朝野只能繼續對撞,僵持不下。賴清德依舊懷抱著“全面執政”的美夢。
三、“行政院”27日雖公布“AI行動“內閣”2.0”,從“行政院”、“國發會”、“經濟部”、“運動部”、“衛福部”、“數發部”、“環境部”、“教育部”、“原民族會”、“僑委會”,共有16位“閣員”調整異動,但曾公開表態支持大罷免,引起行政中立質疑的“內政部長”劉世芳、“勞動部長”洪申翰、“外交部長”林佳龍,三人皆未下台負起政治責任。
顯然,所謂的行動“內閣”2.0“內閣”改組,也並非是為了大罷免給台灣社會帶來的紛擾而調整人事。中國國民黨籍“立委”羅智強批評,這些“走馬燈式”的“行政院”人事有什麼意義?國民黨籍“立委”吳宗憲也說,像“內政部”、“法務部”這些真正搗亂社會、該走的,才應該走。民眾黨更點名卓榮泰“賴著不走”,僅靠部分改組根本無法展現“內閣”新氣象,“了無新意、換湯不換藥”。
從賴清德不願為大罷免帶來的社會紛擾道歉,到“行政院”繼續採行與在野黨衝撞的政策方向,民進黨雖然想讓大罷免大失敗翻頁,但藍白並不買單這樣的表面功夫,即便民進黨想將所有的黑鍋推到民進黨“立法院”黨團總召柯建銘的身上,未來恐怕也只是換個人上來繼續推動對在野黨的“焦土政策”,台灣政壇看來是繼續爭鬥不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