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策論

中評關注:台灣反獨裁社會力量成形

2025-04-27 00:05:02
凱道戰獨裁抗議活動人潮比外界預期來得多。(中評社)
  中評社台北4月27日電(記者 張嘉文)由中國國民黨主導、台灣民眾黨參與,號召民眾上凱道“戰獨裁、站出來”活動,成為藍白首度大型合作的街頭抗爭,現場人潮爆滿,氣氛激昂憤慨,展現出在野同心對抗執政民進黨的決心,也一定程度代表社會反彈力量已逐步累積成形。

  此次的凱道大型抗議,至少呈現出四大意義:

  第一,這是藍白兩黨首度攜手合作的大規模抗議活動,藍白歷經2024大選整合破局後翻臉對立,到“立法院”藍白逐步合作推出法案,和去年民眾黨前主席柯文哲因案遭押藍營聲援,到今年國民黨同樣面對司法困境後,確立了在野陣營要同心抗綠,而這場凱道戰獨裁活動,就是藍白合作的具體實踐。

  儘管藍白雙方在路線、立場上仍非完全一致,但現階段對於民進黨全面壓制在野聲音的做法,是有共同反感和危機感,這次放下成見一起抗綠,也是向各自支持者釋出訊號,未來也更有合作空間。

  第二是,凱道現場的年輕族群比例明顯上升,是此次的重要觀察點。過去藍營大型動員,往往給人年齡層偏大的印象,現場可見大量三、四十歲中壯世代,甚至有不少學生模樣的年輕人參與,當然其中很大一部分可能是原本就屬年輕族群為主的民眾黨支持者,但這也相對提供了藍營聲音進入年輕人族群的好機會,若能把握,持續累積,將可能成為藍營往後翻轉結構的關鍵。

  第三則是此次凱道抗議的人數規模,主辦單位現場喊出突破25萬人參加,雖實際上數目不可能這麼多,但從現場人潮爆滿外溢到周邊的畫面看來,客觀上都已展現出相當能量,這麼多人的集結,對於當前綠營推動爭議政策、大規模偵辦在野人士的氛圍,就有機會形成一股抗衡力量。

  特別是在綠營發動大罷免正如火如荼之際,此次的動員能量,展現出反綠的氣勢,將對民進黨繼續推動大罷免的壓力,也有助於提振藍軍基層士氣。

  最後一個意義則是,整體藍營在氣質上的轉變。過往國民黨給人“溫良恭儉讓”、強調穩健中庸的形象,即便是大型造勢場合,也都是大家集合喊喊口號就罷了,但此次從藍營大咖,包括黨主席朱立倫頻頻親上街頭帶頭抗爭,凱道抗議後直奔警局主動到案說明;黨籍台北市長蔣萬安多次強硬嗆綠;連須盡量謹守中立的立法院長韓國瑜都站出來。

  除了少數的藍營縣市長仍維持中性語調外,大多數縣市長都激動怒吼,要民進黨下台。這次藍營在凱道,從口號到情緒,從行動到語言,皆可見更直接、更草根、更有情緒張力的一面,面對綠營的持續施壓,逼出了街頭的草根血性,是過往從未見過的藍營氛圍。

  總體而言,這場凱道大抗議是在野陣營全面合作對抗執政民進黨的開始,也顯示出當前政治氛圍下,社會確實有一大群人對綠營的不滿,而藍白兩黨能否延續此次合作的默契,接下來擴大在街頭和“國會”的合作,成為民怨的宣洩口,將是觀察未來政局變化的關鍵。
電腦版移動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