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特朗普對華再發關稅威脅,但已然無濟於事 路透圖
中評社香港8月27日電(評論員 冬日)對華威脅消停了一陣子的特朗普又揮舞關稅大棒對中國虛張聲勢了--他揚言:如果中國不供給美國稀土磁體,美國就對華施加200%的關稅。他還宣稱,自己有很多牌可打,真打出去的話就會“摧毀”中國。
25日在白宮會見韓國總統李在明,特朗普被記者問到中美關係時稱:“他們必須給我們磁體,如果他們不給我們磁體,我們就得對他們徵收200%的關稅。”他把飛機零部件視為對抗中國控制稀土的關鍵籌碼。他還說:“我們手裡有好牌,但我不想打這些牌。如果我打這些牌,中國就會被摧毀。”
不過,特朗普對中國也不盡然是威脅。他主動說起美國對中國留學生開放--“我們將允許他們的學生來美國。這非常重要,60萬名學生。這非常重要。我們會和中國好好相處,但我們現在和中國的關係已經不一樣了。”這種表態與5月份時魯比奧揚言將“嚴厲剝奪”中國留學生簽證的威脅完全不同。
在中國人看來,特朗普吹牛皮不用打草稿,信口開河。無論是200%的關稅,還是60萬中國留學生的名額,這些數字都沒有經過科學測算,腦子一閃念便脫口而出。全世界媒體蜂擁而上,將之當作大新聞來報導。
不管是虛張聲勢,還是花言巧語,中國人對此既不要太當真,也不能太輕視。這是在記者提問時,特朗普隨口說出的,數字不準確,但代表了特朗普的想法。相信此時特朗普的想法是:他願意與中國搞好關係;他盼望今年內能去中國訪問;他害怕稀土磁鐵被中國卡脖子;他真覺得關稅大棒是好用的;他不認為中國學生來美留學對美構成國家安全威脅。
回顧這輪由特朗普發動的對華“貿易戰”停火的過程,我們看到了中方臨危不亂,“談,大門敞開;打,奉陪到底”的戰略定力。最終還是特朗普自己撐不下去了,主動求談求和。雙方終於在5月中旬達成“貿易戰停火”共識,開始了貿易談判的進程。
現在特朗普想當“和平締造者”,俄烏戰爭、以哈衝突、朝核伊核都夠他忙一陣子,想在今秋去北京的特朗普不太可能在近期內對華重啟貿易戰端。這是中美貿易談判期延長到11月中旬的內在邏輯。
美國媒體報導,中方首席談判代表李成鋼本周將前往華盛頓,與美方進行磋商。這是今年以來中美貿易談判首次在美國首都華盛頓舉行,表明雙方有意將高層經貿磋商機制常態化,並為下一輪的高層經貿磋商奠定基礎。
經過前幾輪的磋商,中美在重啟稀土合作方面取得進展。中國海關最新數據顯示,中國稀土磁體出口已恢復至4月份實施出口限制之前的水平。6月份,中國對美稀土磁體出口環比增長660%,7月份環比又增長76%。與此同時,中國從美國進口的稀土礦石也飈升,顯示美國已恢復將稀土礦石運往中國提煉。
仿佛是“投桃報李”,特朗普政府同意英偉達對華出口H20芯片,引來美國國內對華“鷹派”哇哇叫。沒想到,中方測試發現,被允許對華出口的H20芯片存在故意設置的“後門”,有重大安全隱患。中方緊急叫停國內企業機構使用H20。對於美方這種“不地道”的做法,中方勢必在最新的經貿談判中提出交涉。
特朗普對於稀土磁體“斷供”的擔憂,證明了稀土材料就是美國對華競爭的“七寸”。中方在經貿談判中一定要打好這張牌。美方在高新技術出口管制方面如何對待中國,中方勢必在稀土出口管制上同等對待美國,尤其是對軍民兩用終端用戶要嚴加審查,還要嚴防“內賊”。
特朗普將飛機零部件對華出口當作反制中國的籌碼,這更加深了中國自己研發的飛機提高核心部件國產化率的緊迫感。據報,波音公司正在努力達成向中國出售500架飛機的協議,作為中國對美巨額採購的一部分。有外界觀察家認為,這是美國放緩中國航空製造業自力更生步伐的策略之一。中方必須將飛機進口與核心部件進口保證掛鈎,以維護自身航空安全的利益。
經過特朗普第一任以來的幾度交手,中方對於特朗普的秉性作派、交易策略已有更深入的瞭解。特朗普上台以來的交手,中方選擇“硬杠”,占了上風,也加強了中方基於根本利益,保持戰略定力,有條不紊與特朗普打交道的信心。目前中美關係好於預期,其實是打出來的。
之前的145%關稅等於完全切斷美中貿易,再加碼到200%又有何差別呢?特朗普再揮舞關稅大棒,對中國這種擁有強大實力和內循環能力的對手無濟於事,徒勞無功。想“摧毀”中國,更是天方夜譚。
對於特朗普希望盡快訪華,中國外交部發言人郭嘉昆26日表示,中方一貫按照“相互尊重、和平共處、合作共贏”的原則處理和推進中美關係,同時堅定維護自身的主權、安全和發展利益。希望美方相向而行,推動中美關係穩定健康持續發展。
這很明確地指出了中方處理對美關係的原則,也為美方妥善處理對華關係指明了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