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對台征收疊加關稅引嘩然(圖源:網絡漫畫)
中評社香港8月22日電(評論員 郭至君)美國自8月7日起對台徵收20%暫時性關稅,並採用“原關稅率疊加”計算,致台灣產業受劇烈衝擊。“20%+N”的疊加關稅生效遠超島內預期,而民進黨當局卻以“保密協議”為由拒絕透露細節,其“黑箱作業”引發輿論譁然。我們認為,疊加關稅令台灣經濟雪上加霜,令台灣百姓叫苦不迭。民進黨當局“賣台”、“跪美”,剝奪台灣經濟與民生的希望,清晰暴露了其“倚美謀獨”的險惡用心。
第一,疊加關稅使得台灣經濟受嚴重衝擊,恐付出不可承受的滔天代價。
“20%+N”關稅讓台灣輸美產品實際稅率大幅提高,已對多個行業造成重創。被稱為島內“四大慘業”的紡織、石化、鋼鐵、機床這樣的基礎產業受到的衝擊尤為劇烈。近日,島內紡織行業相關個股股價重挫,分析師直言該行業“景氣復甦至少需兩年”。機床行業疊加後稅率升至24.7%,疊加新台幣升值影響,與日韓的價格競爭力差距已擴大至20%,致出口訂單大幅減少,約4.2萬名勞工可能受到波及。關稅疊加對島內其他產業也形成衝擊:農漁產品關稅跳漲至20%,自行車產業稅率高達31%,汽車行業7月營收出現全面衰退……
這一波疊加關稅是台灣自1960年代初走向出口導向工業化以來遭遇到的最高綜合稅負,勢必嚴重衝擊台灣的產業經濟和宏觀經濟。然而面對困境,賴清德當局宣稱還可談判,並放風可能加碼對美投資4000億美元,此言論引發島內市場恐慌,台股持續下跌。而這相當於台灣年度GDP的一半的巨額“進貢”,可能還需以吞下更多含有瘦肉精的美牛美豬、開放汽車及農產品市場為滔天代價,台灣一己之力實難承受。
第二,特朗普政府是“窮台”始作俑者,台當局對其“頂禮膜拜”換不來自身福祉。
此前,台積電被迫宣佈在美加碼投資1000億美元時,已使島內業界恐慌、民怨沸騰。這一次面對美方霸凌加征關稅,民進黨當局罔顧島內經濟民生,出賣台灣發展利益,讓台灣民眾與企業深受其害。我們必須清楚的是,特朗普的“對等關稅”,表面上是要扭轉美國對各經濟體的貿易逆差,實質上是美國共和黨當權派的恃強凌弱的對外欺壓行為,毫無國際規則意識與市場經濟理性,是一種“巫術經濟學”。可是,台當局面對這樣的無理奪取,卻毫不吝嗇、拱手相送,而面對大陸對台產品的採購和惠台措施,卻長期汙衊和怪罪,蓋上“統戰”的標籤。兩相對比,可謂極致雙標。
特朗普的“筆尖說”讓我們早已知道,在他眼中,台灣不是那麼重要,一直都是可以被利用的籌碼。民進黨當局長期給大陸“蓋黑鍋”,然現實表明,美國才是“窮台”的始作俑者。對美國頂禮膜拜、一再退讓的應對模式,不僅換不來台灣民眾的福祉,反而會讓老百姓陷入水深火熱之中。
第三,兩岸合作可擺脫美對台壓榨,台當局應正視問題癥結。
15年前,兩岸簽署經濟合作框架協儀(ECFA),如今與美國的重稅相比,台灣島內一些人又懷念起大陸當年的讓利。可惜的是,台當局因為政治因素對大陸農產品採取完全的抵制措施,且ECFA是在九二共識基礎上的協議,民進黨應正視問題癥結,以改善台灣民眾民生福祉為出發點,不能既要依靠大陸讓利,又要“逢中必反”,阻撓兩岸經貿交流。
無論如何,兩岸已有良好的經貿合作基礎,台當局在應對此現實問題上應該摒棄“鴕鳥心態”,積極推動開展兩岸更深層次的經貿合作,擴大開放大陸資本赴台投資,充分發揮兩岸各自具備的優勢,形成對美國出口市場的產品競爭合力,擺脫美國對台的無限壓榨。
總而言之,美國對台疊加關稅這一事件再次撕開了民進黨當局“賣台”真面目。台當局應該看到,一味向美國輸誠,換不來真正的好處,“跪美”之路更是沒有未來。台灣民眾和各界有識之士應當團結起來,積極捍衛自身利益,台灣的前途,不可斷送在民進黨當局“倚美謀獨”的政治操弄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