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快評

快評:兩岸藝術家的歷史迴響與民族共鳴

2025-10-18 01:24:19
  中評社快評/在台灣光復80周年的歷史節點,“光耀中華·民族復興”書畫展於北京台灣會館徐徐展開。這場由兩岸藝術團體攜手主辦、彙聚80餘幅作品的盛會,不僅是一次藝術巡禮,更是一次穿越時空的集體記憶書寫。兩岸藝術家以獨特方式共同紀念這一歷史時刻,其形式與內涵超越了尋常紀念,成為一次深刻的文化對話與精神共振。

  藝術,在此刻成為歷史的回聲壁。展覽中,張自忠將軍“吾一日不死,必盡我一日殺敵之責”的鐵血誓言被凝練於墨痕,抗戰口號“甯為戰死鬼,不作亡國奴”的呐喊在書法中重獲力量。繪畫作品《抗戰最後勝利》與《光復節的早晨》則如歷史切片,再現了民族解放的榮光時刻。這些作品並非簡單的歷史複述,而是以藝術特有的感染力,讓觀眾得以觸摸那烽火歲月中的民族氣節,使抽象的歷史敘述在色彩與線條中具象為可感的精神圖騰。

  兩岸藝術家的共同創作,本身就是一種無聲的宣言。台灣文化界人士作品的亮相,打破了島內“去中國化”的文化壁壘。當《玉山》的壯麗與《兩座橋》的象徵並肩而立,當《相依圖》的溫情筆觸勾勒兩岸血脈,藝術無聲地訴說著“同根同源、同文同種”的深刻現實。藝術家們以筆為橋,在共同的文化母體上搭建起理解與認同的堅實平台。

  這場展覽的深層意涵,指向民族復興的共同未來。台灣光復紀念協會羅至善強調“祖國強,則台灣興”的歷史邏輯,中國書協蘇士澍則點明文化在推動兩岸和平統一進程中“不可替代的力量”。書畫展並非沉湎於過往,其核心在於凝聚“光耀中華”的當下共識,激發“民族復興”的集體願景。當兩岸嘉賓共同按下啟動鍵,不僅開啟了展覽,也象徵著對歷史共同記憶的確認與對民族未來的攜手擘畫。
電腦版移動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