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坎貝爾認為特朗普很想去中國,也肯定會在明年初訪華 CNAS視頻
中評社華盛頓10月16日電(記者 余東暉)拜登政府的常務副國務卿和白宮印太事務協調員坎貝爾(Kurt Campbell)認為,特朗普非常想去中國,這是不可否認的;特朗普肯定會在明年初訪華。他指出,當前兩國經貿高層所做的一切,就是為今後6到8個月雙邊高層會談搭建框架,這已成為當前驅動美中關係的方式之一。
這位美國外交學界的“大咖”15日在其合作創辦的智庫“新美國安全中心”(CNAS)舉行的“反制中國數字絲綢之路”報告發佈會上分析當前中美關係時作此觀察。
坎貝爾表示,特朗普第二任政府之初,外交注意力主要集中於拉丁美洲,然後轉向與俄烏戰爭有關的問題,最近又在以哈停火方面取得進展。進入特朗普第二任執政第一年的秋季時,特朗普正將注意力轉向印太地區。
坎貝爾表示,過去幾個月,美中之間進行了一些有目的的外交活動。值得注意的是,自從50年前美中之間真正開始外交以來,這是第一次大部分外交實際上不是由白宮來進行,而是美國財政部做的。這揭示了特朗普在很大程度上是通過商業關係的視角來思考對華關係,除非在戰略層面上。
“我認為特朗普非常想去中國,這幾乎是不可否認的。”坎貝爾說道,特朗普想弄清楚如何與中國領導人建立關係,並相信他自己有能力讓兩國關係恢復緩和。與此同時,兩國都在爭取優勢,準備在亞太經合組織峰會期間舉行一次可能的會談。
坎貝爾說,美國財長貝森特與中國副總理當前所做的事情,就是致力於為今後6到8個月雙邊高層會談提供一個框架,包括在韓國的第一次峰會,將最後完成TikTok協議。更特別的是,要為特朗普明年初訪華發出正式的邀請,然後中國領導人可能於明年晚些時候回訪美國。所以這些日程是目前推動美中關係的方式之一。
坎貝爾認為,特朗普當前的想法是在農業方面達成一些短期交易,以鞏固他在美國中西部獲得的支持,另外還有芬太尼問題。他要擺到桌上的東西是實質性的。至於技術方面,特朗普和他的團隊有不同的想法,他們傾向於對流向中國的技術設定較少限制,而把中國鎖定在美國的系統中。不過坎貝爾認為,這不太可能實現,因為中方根本不想在技術上依賴於外國供應。
關於上周四中國推出新的稀土管控措施,坎貝爾稱,美國對此有幾種看法。一種觀點認為,這是中方對美國最近對華舉措的回應,包括船舶收費、技術限制等。中方的此次回應絕對是寬泛的,不止是針對美國,同樣針對美國的盟友和夥伴。另一種觀點認為,中方“反應過度”,“誤讀”了戰略環境,所以中方現在對美國和其它夥伴進行澄清和安撫。
坎貝爾稱,中國人也非常希望與特朗普開展外交,雖然是出於與特朗普完全不同的原因。他預期,雙方將努力找到前進的道路。亞太經合組織峰會期間將舉行某種會談。“我完全預計特朗普將於2026年初訪問北京。”這將是一次非常不同的訪問,會有很多首席執行官隨行,很多焦點都集中在交易上,甚至可能涉及美國兩黨都試圖阻止的中國在美投資問題。
在這個主題是對華競爭的研討會上,坎貝爾大談美國聯合盟友和夥伴在技術領域制衡中國的必要性。他宣稱,在我們的歷史記憶中,這是美國第一次面臨無法獨自應對的國際挑戰。中國在軍事、機器人、技術製造等幾乎所有場域都有能力帶來持續幾十年的挑戰,這是不可避免的。
因此坎貝爾稱,美國的任何國家戰略和國際戰略最重要的因素都應當是與盟友和夥伴更密切地合作,技術將是這裡的核心,要將歐洲與印太聯繫起來。但他承認,這種觀點不被特朗普政府接受。特朗普政府認為歐洲國家專注於歐洲大陸就好,不要在印太地區參與太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