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今日頭條

美前高級情報官:中國對統一有長遠政治戰略

2025-10-15 00:32:26
卡爾弗認為,北京對統一有長遠政治戰略,不是衹有軍事 中評資料相
  中評社華盛頓10月14日電(記者 余東暉)美國前高級情報官卡爾弗(John Culver)認為,中國有實現統一的長期政治戰略,其中包含了軍事因素,但美國太多人只關注軍事層面。很多美國人在宣揚所謂2027年時間表,是嚴重失實的論調,為美國增加國防開支和聯合盟友威懾中國尋找理由。

  美國智庫史汀生中心“重塑美國大戰略”項目今年7月舉行“圓桌會議”,美國安全戰略專家探討了台海戰爭的可能性以及美國的應對策略。與史汀生中心這個項目有合作關係的Inkstick Media最近刊登了與會專家的主要觀點。

  前美國高級東亞情報官、布魯金斯學會約翰·桑頓中國中心非常駐高級研究員卡爾弗表示,過去十年,美國公眾對中國軍事實力和衝突前景的諸多評論已從專家群體轉向評論家,一些幾乎肯定是錯誤的陳詞濫調被廣泛傳播,從而形成有嚴重缺陷的敘述。最廣為流傳的說法是2027年時間表。儘管這一觀點遭到許多專家和美國情報部門高層的反對,但它依然存在,並為美國增加國防開支以及聲稱美國和盟友必須阻止中國動武尋找理由。

  卡爾弗指出,對中國領導人來說,台灣是需要努力避免的危機,而非希望抓住的機遇。但是如果迫不得已需要動武,北京很可能會開戰,但這或許並非華盛頓某些人所預期的戰爭。北京有一個實現統一的長期政治戰略,其中包含軍事因素。但美國太多人只關注軍事層面。

  卡爾弗進一步提出了中美可能因台灣而戰的四個關注面:

  第一,自20世紀50年代以來,中國軍事行動的主要目標是懲罰,而非征服。中印(1962年)、中越(1979年)的短暫衝突以及20世紀90年代的台海危機,都是由對手的行動引發的,而北京的目標是“教訓”,而不是奪取和控制領土。除了懲罰之外,中國的目標還包括迫使對手恢復現狀,或創造一個對北京更有利的新現狀。

  第二,如果發生諸如台灣宣布永久獨立或美國直接承諾軍事保衛台灣等事件,引發台海衝突,解放軍最有可能採取的行動就是升級自2019年以來一直在進行的軍事施壓運動。解放軍將準備好打擊關鍵軍事目標,進行有限封鎖,並奪取1949年以來由台灣控制的大陸沿海島嶼。其目標是給台灣造成嚴重困難並限制美國的有效干預,而不是進攻本島。

  第三,與過去一個世紀涉及美軍的衝突不同,與中國的戰爭將不僅僅發生在“那邊”。中國正在打造強大的區域和洲際打擊武器,包括常規武器和核武器,到2035年,除了擁有破壞性的網絡和太空能力外,還將擁有常規火力優勢。尤其如果中國壓倒性的常規打擊力量危及美國在第二島鏈內的作戰區域,關島、夏威夷、美國本土西海岸以及更遠的地方都將遭受打擊。這些動能打擊將與大規模網絡和太空對抗行動相結合,擾亂美國軍事行動,並讓普通美國人付出代價。

  第四,與台灣相比,中國大陸可能在情報和網絡方面具有明顯的優勢。
電腦版移動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