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今日頭條

中評月刊:美對華海上商業競爭分析

2025-10-16 00:31:39
  中評社香港10月16日電/廣西大學工商管理學院講師王海峰博士在中評智庫基金會主辦的《中國評論》月刊333期發表專文《美國對中國海上商業競爭的舉措、動因與影響》。作者認為,特朗普再度執政後,美國通過國內立法、行政命令、資本收購、軍事威脅等手段在造船、航運、港口等方面加強與中國全面戰略競爭。其目的在於削弱中國在造船、航運等領域的主導地位,減少美國對中國製造船舶和港口設備的依賴,推動美國造船業復興,恢復美國的海上商業的優勢地位。本文基於美國政府、國會、智庫等文本分析美國對中國海上商業競爭的舉措,研究其動因,並評估其影響。文章內容如下:
 
  美國依托軍事實力控制海上戰略通道,維護海上霸權。近年來,美國造船、海運等產業衰落,使其意識到單靠軍力不足以稱霸海洋。中國海上商業力量的日益增長,並通過“一帶一路”倡議加強對全球關鍵港口的投資與控制,加劇美國對其喪失海上霸權的擔憂。〔1〕2025年3月4日,美國貝萊德集團以228億美元收購中國香港長江和記持有的巴拿馬運河港口業務及其他全球港口資產,引發全球對中美對港口競爭的關注。此次美國財團收購港口並非是純粹的商業行為,尤其是結合近期美國國內的相關舉措,能夠看出美國已準備對華開展全方位的海上商業競爭。港口收購的背後反映出中美戰略競爭向海上商業領域延伸。
  一、美國對中國海上商業競爭的舉措

  (一)加強國內外港口基礎設施建設,提升對全球海上戰略通道附近港口的掌控

  一是加快港口基礎設施建設。美國港口基礎設施落後給其經濟造成損失和導致美國全球競爭力下降。為推動國內港口基礎設施建設,2021年7月美國公布《兩黨基礎設施協議》,計劃投資170億美元用於港口基礎設施建設。同年11月美國國會通過《基礎設施投資和就業法案》,為基礎設施建設提供資金支持,白宮宣布《拜登—哈里斯美國港口和水道行動計劃》,加快對港口網絡投資。而後拜登政府以國家安全為由,計劃逐步淘汰美國港口的中國製造設備,推動起重機製造回歸美國。為了與中國“一帶一路”倡議進行競爭,特朗普第一任期提出“藍點網絡”計劃,試圖為全球港口等基礎設施項目設定美國主導的標準,拜登時期實施“重建更美好世界”倡議,支持全球重要港口基礎設施建設。在此背景下,2019年成立的美國國際發展金融公司積極投資海外港口基礎設施,2023年5月,投資1.5億美元用於建設厄瓜多爾的玻利瓦爾港集裝箱港口;同年11月,提供5.53億美元資金長期開發斯里蘭卡科倫坡港西集裝箱碼頭。

  二是加強控制全球關鍵港口。2025年特朗普再度執政以來,著手評估對美國經濟和軍事利益至關重要的全球通道和港口安全,並試圖確保這些港口掌握在美國及盟友或中立國手中。3月17日,美國聯邦海事委員會宣布對北海航線、巴拿馬運河、蘇伊士運河、馬六甲海峽、新加坡海峽、直布羅陀海峽和英吉利海峽等全球七大海峽航道啟動專項審查。該機構稱過境限制可能會給美國海運構成貿易壁壘,並對美國安全構成威脅。〔2〕其中,巴拿馬運河及其港口是重點。2025年1月20日,特朗普在就職演說中提出“把巴拿馬運河奪回來”。2月2日,美國國務卿魯比奧訪問巴拿馬時提出,中國香港公司在巴拿馬運河運營港口對航道構成威脅,違反了1977年美巴簽署的關於運河中立性和國際開放的條約,警告巴拿馬政府如果其不立即採取措施結束中國對巴拿馬運河的影響和控制,美國將“採取必要措施”。巴拿馬政府因而被迫審查涉及中國和中國企業的協議,並於2月6日宣布退出“一帶一路”倡議。美國政府還通過私人資本介入港口等關鍵基礎設施交易,為美國政府掌控海上戰略通道提供戰略支持。3月4日,美國貝萊德財團宣布收購香港長江和記旗下包括巴拿馬運河港口在內的43個港口、199個泊位的子公司和聯營公司80%的有效和控股權益等資產。〔3〕
  (二)對華發起貿易調查,通過立法、行政手段構建貿易保護政策

  一是對中國造船、航運發起貿易調查,並擬採取限制措施。2024年3月12日,美國五個全國性工會組織向美國貿易代表辦公室提交請願書,申請要求“對中國在海事、物流和造船領域的不公平貿易行為”進行調查並採取行動。而後拜登政府就該領域對華發起貿易調查。2025年1月16日,美國貿易代表辦公室正式發布《針對中國海事、物流和造船業主導地位的調查報告》〔4〕;2025年2月21日,美國貿易代表辦公室根據調查結果對外發布了《針對中國海運、物流和造船業的301調查建議採取的行動》(徵求意見稿),明確對華海上戰略競爭政策的著力點;3月24日,就提議採取的限制措施,召開“301調查”聽證會,美國相關行業、企業提出大量的反對意見;4月17日,美國貿易代表辦公室發布計劃對中國海事、物流、造船領域採取的限制措施,對此前的內容作了相應的調整,宣布擬自180天後對停靠美國港口的中國建造或運營的船舶徵收港口費。〔5〕

  二是國內立法重振美國造船和航運業。推動美國造船、航運等產業發展是美國民主、共和兩黨的共識和優先事項。2024年12月19日,兩黨議員牽頭提交了《美國造船和港口基礎設施促進繁榮與安全法案》,由於2025年1月國會換屆,4月30日兩黨議員再度向國會提交該法案的2.0版本,旨在重振美國造船和航運的實力。〔6〕該法案主要內容包括:白宮設立海上安全顧問和海上安全委員會,協調國家戰略通過戰略商業船隊計劃,在10年內增加250艘懸掛美國國旗的船隻;為造船廠提供25%的投資稅收抵免以及新的財務激勵措施;針對中國及其受關注的實體的船舶,徵收新的常規噸稅等。該法案的力度明顯超過了美國貿易代表辦公室最終公布的“301調查”措施。截至2025年5月下旬,該法案正由美國國會審議,一旦獲得通過,其必將成為美國長期制定對華海上商業競爭政策的依據。

  三是實施行政政策。2024年2月21日,拜登政府發布《關於修訂與保護美國船舶、港灣、港口和海濱設施有關法規的行政命令》,增強美國國土安全部應對海上網絡威脅的權力,通過網絡安全標準確保美國港口網絡和系統的安全。2025年1月,美國國防部決定將中遠海運控股列入第1260H條國家安全風險名單。2025年4月9日,特朗普簽署“恢復美國海上主導地位”行政命令,並著手制定“海事行動計劃”(MAP)〔7〕。其關鍵組成部分包括設立海事安全信托基金,以及制定刺激私人投資國內造船業的財政激勵計劃〔8〕,最大限度地利用私人資本投資和擴建海洋工業基地,成立由海事安全顧問領導的海事安全委員會〔9〕,指示美國貿易代表辦公室制定對任何包含中國製造或懸掛中國國旗船隻的船隊徵收美國港口停泊費的方案,並敦促其盟友採取類似行動。
  (三)與盟友加強海上合作,謀求構築對華海上商業競爭的非對稱優勢

  美國對華海上商業競爭難以依靠自身實現戰略目標,因而需要與盟友加強多領域、多地區合作。一是造船合作。在北極地區,2024年7月11日,北約峰會期間美國與加拿大、芬蘭簽署的《破冰船協作行動協議》,三國組成“破冰船聯盟”,美國此舉旨在加強盟國的造船業,並在北極地區與俄羅斯、中國展開競爭。特朗普再度上台後提出計劃採購破冰船40艘以上。在印太地區,2021年美國、英國、澳大利亞簽署奧庫斯(AUKUS)安全協議。協議明確通過澳大利亞採購核動力常規動力潛艇,推動美國及其英澳盟友造船業的發展。美國加強與日本、韓國和菲律賓等盟友的合作,滿足戰時航運需求,恢復美國的海上競爭力。〔10〕美國希望通過與韓日等盟友合作,吸引世界上最先進的造船商在美國開設子公司並投資商業造船廠,實現美國造船工業能力的現代化;使用日本三井公司在美國的子公司生產的起重機替代中國起重機設備,並通過鼓勵可與盟友開展“友岸外包”,確保美國港口能獲得安全、可靠的設備,減少對單一來源的依賴。

  二是航運和港口合作。依托美日印澳四方合作機制加強印太港口航運產業合作。2021年9月,美日印澳峰會提出構建低碳、綠色的海運價值鏈,在2030年前建成低排放或零排放的美日印澳“綠色航運”走廊。拜登政府“印太戰略”明確提出構建“印太綠色航運網絡”“印太綠色港口網絡”,四方“將共同在南亞、東南亞、太平洋島嶼推動高標準基建,努力提高其網絡能力”。2024年9月21日,第四次美日印澳峰會提出建立“四方未來港口夥伴關係”,該夥伴關係將利用四方的專業知識,與區域夥伴合作,支持印太地區可持續和有韌性的港口基礎設施建設。〔11〕四方加強港口合作試圖阻止對手參與區域主要港口的建設、運營,目的是將中國等競爭對手擠出“印太”港口項目合作市場。〔12〕通過七國集團推動港口安全化,進一步壓縮中國對關鍵港口的掌控。2025年3月14日,由美國、日本、德國等發達國家組成的七國集團發布《海上安全宣言》,提出“港口所有權和運營控制權事關國家安全,確保戰略水道和關鍵海上咽喉要道的所有權和管理不受潛在對手的不當影響”。〔13〕
  二、美國對中國海上商業競爭的動因

  (一)推動美國造船、航運產業復興,獲得美國造船相關產業工人的政治支持

  一是重振美國造船、航運產業發展。美國造船業歷史悠久,在軍事和商業領域長期保持全球領先地位,成為美國海上霸權的重要支撐。然而隨著美國勞動力成本上升,製造業空心化加劇,美國商業造船產能大幅萎縮,造船能力隨之明顯下滑。2024年美國在全球造船噸位中的份額僅為0.1%,與之對比2024年中國造船完工量、新接訂單量、手持訂單量三大指標連續15年保持全球第一。美國認為中國通過補貼和傾銷行為,違背了公平競爭和市場導向的原則,扭曲了全球造船市場,導致美國造船業萎縮,對美國船隻和船東造成了負面影響,使美國企業、工人以及美國經濟處於不利地位〔14〕。從 2008 年到 2021 年,美國造船和修船生產工人的數量下降了 14.9%,生產工時減少了 19.5%。因此,美國試圖向中國造船業徵收“港口費”等,希望以此為資金投資自身造船業,重點發展技術密集、造價高的汽車運輸船和LNG船(液化天然氣載運船)等高端船型。

  二是踐行“美國優先”的競選口號贏得選民支持。美國重組造船、海運等政策有著深刻的國內政治背景。特朗普主導共和黨的選舉策略是倡導“美國優先”政策,強調保護主義和民族主義,旨在激發中產階級和工薪階層選民的情感共鳴,增強選民對特朗普以及共和黨的支持。美國鋼鐵工人聯合會、國際電氣工人兄弟會、國際鍋爐製造工人兄弟會和國際機械師和航空工人協會的主席認為,中國的行為損害了美國工人和國家安全。美國工會組織呼籲美國政府採取措施,保護國內造船業免受中國低價競爭的衝擊。〔15〕這些工會在關鍵搖擺州,如賓夕法尼亞州、密歇根州和俄亥俄州擁有重要選民基礎。特朗普政府希望通過關稅等政策推動造船業回流美國,促進美國造船業上下游產業發展,帶動美國產業工人就業,以獲得其支持,以實現共和黨贏得2026年美國國會中期選舉的政治目標。
  (二)中國海上商業實力威脅美國國家安全

  美國對中國造船、海運、港口等依賴使其面臨安全風險,重建國內造船能力、發展海運、控制港口是維護美國國家安全的必要舉措:一是美國認為中國主導的港口設備和軟件威脅美國國家安全。美國海運部門嚴重依賴中國包括船岸起重機、集裝箱裝卸等港口設備的生產、製造、組裝或安裝的設備和技術以及各種其他關鍵的海運基礎設施組件。中國製造的設備和軟件嵌套在海上基礎設施和運輸系統中,並通過“智能港口”及其相關的數字技術和流程引入港口關鍵基礎設施。美國認為中國公司已安裝了一系列傳感器、調制解調器、軟件和數字後門,這些後門可能很容易實現情報收集和秘密監視,同時也有可能破壞美國港口的重要運營。〔16〕2024年9月,美國眾議院國土安全委員會和眾議院中國共產黨特別委員會發布的報告指出,中國所有的上海振華重工股份有限公司製造的岸邊港口起重機給美國及其盟友帶來了嚴重的網絡安全和國家安全漏洞。〔17〕

  二是美國認為中國主導全球海運威脅美國經濟安全。海運是全球供應鏈穩定的重要支柱,承載著全球80%以上的商品貿易量。2022年,船舶運輸了美國44.6%的國際貨物貿易額(2.3 萬億美元)和78.6% 的國際貨物貿易量(16億噸)。按價值計算,船舶運輸了美國與亞洲61%的國際貨物貿易以及與歐洲45%的國際貨物貿易。因此,海運是關乎美國經濟和安全的戰略性行業。目前,中國商船占全球商船隊的19%以上,中國控制了全球95%的集裝箱和86%的多式聯運底盤的生產,以及其他零部件和產品的供應。隨著中國在海運市場所占份額持續擴大,中國物流服務平台“物流匯”在全球海運物流服務業務中占比顯著提升。因此,中國對全球海運物流產業的主導地位,以及美國對中國海運物流的非對稱依賴性,對於美國構建全球產業鏈供應鏈韌性構成挑戰,使美國可能面臨經濟脅迫,並威脅其國家經濟安全。

  三是中國主導全球港口運營引發美國安全擔憂。根據衡量各國融入全球班輪航運網絡程度的“班輪航運連通性指數”,中國已成為全球最大集裝箱港口的所在地。〔18〕隨著中國對全球最繁忙、互聯互通程度最高的港口進行不同程度的投資,全球近130個港口在某種程度上由中國企業運營。美國擔心中國通過海外港口收集情報,控制關鍵海上航運物流路線,尤其是中國日益參與拉丁美洲和加勒比地區的海港事務,對美國的海上霸權、航行自由、數據安全和供應鏈安全構成了嚴峻挑戰。〔19〕美國還指責中國通過運營的墨西哥港口碼頭進口用於合成芬太尼的化學前體。據墨西哥國防部統計,2015年至2023年期間,墨西哥共繳獲了2.73億劑芬太尼,並通過拉薩羅卡德納斯港、曼薩尼約港和恩塞納達港販運。〔20〕2025年3月3日,美國以芬太尼等問題為由,對中國出口美國商品再次加徵10%的關稅。
  (三)開展地緣競爭維護美國海上霸權

  美國海權論者馬漢提出“誰控制了海洋,誰就控制了整個世界”。港口是國際貿易和運輸網絡中的關鍵節點,是全球貨物貿易的起始地、目的地或轉運點。對港口的控制,尤其是處於戰略要地的關鍵港口,成為中美地緣競爭的重點。當前,為維持美國海上霸權對華開展港口競爭的具體原因有:一是美國認為中國控制商業港口對美國構成軍事威脅。中國對全球貨物流通至關重要的港口進行重大戰略投資,在航運連通性排名前20的國家或地區中的16個投資了港口項目〔21〕,已威脅到美國的海洋霸權。中國企業運營的海外港口資產大量集中於關鍵的“海上戰略通道”附近,約有55%位於距離關鍵通道的480海里範圍內。〔22〕例如,在希臘比雷埃夫斯港和斯里蘭卡漢班托塔港等地,中國已將基礎設施投資轉化為戰略立足點,擴大了在美國及其盟友軍事行動關鍵地區的影響力。〔23〕中國海軍部隊利用中國企業在海外的港口網絡來投射軍事力量,通過定期訪問由中國企業擁有和運營的海外港口設施,並與東道國進行軍事演習,引發美國及其盟友的擔憂。因此,美國希望通過資本收購和軍事威脅等綜合手段,控制全球關鍵航道、港口,遏制中國的海上影響力。

  二是美國認為中國控制商業港口可能削弱美國的戰略自主性。美國外貿和軍事高度依賴關鍵海上通道。以巴拿馬運河為例,該通道是美國大西洋和太平洋海岸之間最有效的路線,2024年以美國港口為始發港或目的地通過運河的貨物達到74.7%,而來自中國或開往中國的貨物的比例為12%排在第二位,中美對巴拿馬運河貨物航運的依賴存在明顯的非不對稱性。美國擔憂如果中美緊張局勢升級,中國可能會破壞航運通道、減慢物流速度或收集美國軍事動向的情報,拖延、削弱美國的海上貿易,從而獲得對美國報復性施壓能力。2024年美國眾議院美中戰略競爭特別委員會證實了香港長江和記公司在巴拿馬運河的行動可能會延誤美國對台灣地區的軍事援助。〔24〕

  三、美國對中國海上商業競爭的影響

  (一)對中國造船業的影響

  據美國301調查報告顯示,2022年有2889艘中國建造的船隻進入美國港口,總計13684次。中國建造的船隻占非美國籍船隻總數9958艘的29%,占非美國籍船隻入境總數63244次的22%。受美國政策影響,中國製造的大型集裝箱船停靠美國港口的費用將大幅增加,對中國製造的船舶實施非對稱成本壓制,對中國造船業產業產生衝擊。
  短期來看,該政策對中國造船業產生實質性的影響有一定的時間滯後性。儘管面臨美國港口費等潛在影響,但中國造船業因低廉的鋼材成本、高效的供應鏈以及相對較低的勞動力成本等仍具備一定的競爭優勢。據中國工信部數據顯示,2024年中國造船完工量占全球比重將達到55.7%,新接訂單量占全球比重將達到74.1%,手持訂單量占全球比重將達到63.1%。〔25〕而且中國造船業的散貨船訂單相對較多,因而短期內美國政策對中國造船業的影響不大。此前受中美貿易摩擦等因素影響,中國船舶出口市場格局已出現重大調整。2024年中國造船業在東南亞、拉丁美洲等新興市場表現出強勁的增長勢頭,而傳統貿易夥伴如美國、歐盟、日本和韓國等增速放緩或出現負增長。因此,隨著美國抬高費用、限制中國船隻進入美國市場,降低中國船商在關鍵航線的競爭力,將影響中國造船業訂單的穩定性。

  中長期來看,美國難以通過削弱中國造船業在全球的主導地位來振興國內造船業。當前,美國僅占全球商用船舶產量的0.13%,而中國、日本和韓國三國合計占據了超過90%的市場份額。美國的造船成本估計比中日韓三國高三到四倍。美國需要在造船基礎設施、上下游產業鏈和高技術造船人才培養等方面進行大規模投資,因此,短期內難以迅速發展造船業,為滿足國內需求,部分船舶建造外包給日本、韓國等盟友國家,對中國造船產業構成壓力,一定程度上可能減緩中國造船業發展勢頭。但危機中也蘊含著重要機遇,美國的政策打壓將推動中國造船企業技術創新和產業升級,加大在關鍵造船設備和技術研發等方面的資金投入,進一步降低造船成本,提高關鍵造船設備國產化率,推動造船業實現轉型升級,顯著提升中國船舶的全球市場競爭力。

  (二)對全球港口航運的影響

  美國計劃對中國建造或運營的船舶徵收高額港口費,甚至限制中國船舶進入美國水域等政策將直接推高海運成本,對於航運產業產生如下影響:一是中美航運顯著下降。受2018年以來中美經貿摩擦等影響,雙邊貨物貿易已經持續下滑,美國港口吞吐量已明顯下降。根據美國全國零售商聯合會的數據,預計從2025年6月到秋季,美國進口量將同比下降至少20%,全年進口量可能下降10%以上,美國港口月吞吐量也將同比大幅下降。〔26〕因此,中美直接航運也將顯著減少。

  二是海運航線變化。當前,全球航運業高度依賴中國船舶。其中,地中海航運造船訂單的中國比例高達92%,馬士基、達飛等歐洲航運巨頭的中國造船占比也超過50%。因此,一旦針對中國製造的船舶收取“港口費”,全球航運企業都將受到影響。短期內,國際航運公司可能因美國港口成本過高而撤出部分海運服務,中美海上航線可能向東南亞等其他區域轉移;部分航線也可能將轉向加拿大、墨西哥等靠近美國的港口,可能造成當地港口出現擁堵風險,到岸貨物然後再依靠鐵路和公路等運輸方式進入美國。
  三是美國海運成本上升。美國依賴中國船舶的航運公司和零售商等企業擔憂,相關政策的實施將減少美國運輸、能源、及農產品製造等出口所需船舶的供應,導致美國運力出現結構性短缺,引發運價飛漲,推高美國出口商運費成本。〔27〕短期內,美國尚不能製造運輸LNG的船隻,到2029年最後期限前建造LNG運輸船也存在很大困難,也沒有適合國際商業航運的美國製造船舶替代中國船舶運輸美國出口的玉米、小麥、穀物和大豆等農產品。因此,美國相關政策可能會削弱美國出口產品的競爭力,尤其是在農業和能源領域增加總體運輸成本,並降低其在國際市場上的價格優勢,導致美國出口下降,經濟增速放緩。

  (三)海上戰略通道及其附近港口成為中美地緣競爭的焦點

  對港口以及連接港口和運河的海上航道的控制成為大國海洋戰略的核心要素。作為跨洋貿易和生產網絡的中心節點,遠洋港口成為保障中國“海上生命線”關鍵樞紐。當前,美國加強對關鍵海上戰略通道附近港口的介入和管控,必然引發中美圍繞關鍵海上戰略通道及其附近港口的激烈爭奪。

  一是中美對馬六甲海峽等航道戰略競爭加劇。2022年美國拜登政府的中國政策最高顧問小組向國會提交的年度報告提出,一旦中國動用武力解決台海問題,美國應當毫不猶豫採取軍事介入。該報告呼籲美國政府應做好全面切斷中美貿易的準備,呼籲立法者研究封鎖中國能源進口的可行性,尤其是封鎖通過馬六甲海峽的能源進口。〔28〕因此,在台海或南海地區出現緊張局勢的情況下,美國可能聯合其盟友對包括馬六甲海峽在內的海峽以及通往中國的替代路線實施空中和海上封鎖〔29〕,將其作為限制中國能源及原材料運輸的戰略支點。為此特朗普政府必將與印尼、新加坡等國圍繞關鍵港口基礎設施建設、海峽航道安全以及軍事等領域加強合作,依托印太戰略聯合日本、印度等盟友夥伴國家加強對地區事務的介入,由此將導致東南亞地區地緣風險增加。

  二是中美圍繞巴拿馬運河港口收購等問題進行博弈。巴拿馬運河已成為中美地緣政治博弈的重要場域。特朗普政府的外交干預和軍事威脅以及美國財團的收購行為,進一步加劇兩國圍繞巴拿馬運河港口的戰略競爭。中國在海外67個國家布局110個港口中,中國擁有或運營其中37個國家的78個港口,而香港和記黃埔控制33個港口。因此,一旦長和出售其全部海外港口給美國財團,中國將失去包括巴拿馬運河港口在內的40%左右海外港口,而美國將實現對關鍵港口的掌控,進而對中國海上商業和國家安全構成嚴重威脅。因此,中國政府明確反對美國財團的收購行為,使得該交易得以暫緩。而後特朗普政府可能將繼續採取多種措施對巴拿馬政府施壓,妄圖使其從香港長江和記收購港口。
  注釋:

  〔1〕Secretary of the Navy Carlos Del Toro,Delivers Remarks at Harvard Kennedy School,26 September 2023,https://www.navy.mil/Press-Office/Speeches/display-speeches/Article/3538420/secnav-delivers-remarks-at-harvard-kennedy-school/.

  〔2〕Federal Maritime Commission,Order of Investigation into Transit Constraints at International Maritime Chokepoints,https://public-inspection.federalregister.gov/2025-04042.pdf.

  〔3〕American Consortium’s Purchase of Hong Kong-Owned Port Terminals Has Implications Far Beyond Panama,https://rsis.edu.sg/wp-content/uploads/2025/03/IP25026.pdf.

  〔4〕Section 301Investigation Report on China's Targeting of the Maritime, Logistics, and Shipbuilding Sectors for Dominanc,January 16,2025,https://ustr.gov/sites/default/files/enforcement/301Investigations/USTRReportChinaTargetingMaritime.pdf.

  〔5〕本次行動設定了180天的期限,服務費將分兩個階段實施:前180天的適用費用為0美元。180天後:第一階段:根據美國每次航行的淨噸位向中國船舶所有者和經營者收取費用,並在隨後的幾年內逐步增加;根據淨噸位或集裝箱數量向中國建造船舶的運營商收取費用,並在接下來的幾年中逐步增加;為了激勵美國建造的汽車運輸船,將根據外國建造的汽車運輸船的容量收取費用。第二階段行動三年內不會發生:為了激勵美國建造的液化天然氣(LNG)船舶,限制通過外國船舶運輸LNG。

  〔6〕Bipartisan SHIPS Act Aims to Counter China’s Maritime Dominance with 250-Ship Fleet Expansion,April 30, 2025,https://gcaptain.com/bipartisan-ships-act-aims-to-counter-chinas-maritime-dominance-with-250-ship-fleet-expansion/.

  〔7〕自該命令發布之日起210天內,美國總統國家安全事務助理應與國務卿、國防部長、商務部長、勞工部長、交通部長、國土安全部長、美國貿易代表以及總統國家安全事務助理認為適當的行政部門和機構(機構) 負責人協調,通過機構和管理和預算辦公室主任向總統提交海事行動計劃,以實現該命令中規定的政策。

  〔8〕Here’s Everything You Need to Know About Trump’s Executive Order to Restore U.S. Maritime Dominance,April 9, 2025,https://gcaptain.com/trump-signs-executive-order-to-revitalize-u-s-shipbuilding-amid-chinas-maritime-dominance/.

  〔9〕Revitalised SHIPS for America Act tied to USTR China vessel fees,Barry Parker, May 1,2025 https://www.seatrade-maritime.com/security/revitalised-ships-for-america-act-tied-to-ustr-china-vessel-fees.

  〔10〕Brent Sadler,Ensuring America’s Maritime Security,June 4, 2024,https://www.heritage.org/defense/report/ensuring-americas-maritime-security。

  〔11〕澳大利亞、印度、日本和美國領導人發表《威爾明頓宣言聯合聲明》,2024年9月21日,https://2021-2025.state.gov/translations/chinese/the-wilmington-declaration-joint-statement-from-the-leaders-of-australia-india-japan-and-the-united-states-zh/。

  〔12〕王旭:《美西方的港口對衝計劃》,《瞭望》2024年第23期。

  〔13〕G7 Foreign Ministers’ Declaration on Maritime Security and Prosperity,March 14, 2025,https://www.g7.utoronto.ca/foreign/250314-declaration.html.

  〔14〕RESTORING AMERICA’S MARITIME DOMINANCE,April 9, 2025,https://www.whitehouse.gov/presidential-actions/2025/04/restoring-americas-maritime-dominance/.

  〔15〕Labor unions call on Trump to boost US shipbuilding against increasing Chinese dominance,February 20, 2025,https://apnews.com/article/trump-shipbuilding-labor-unions-china-tariffs-9d55363e6b8afff3d9cda971fc692cfd.

  〔16〕Iris Deng, “What China is doing to make ports ‘smart’ and not prone to work stoppages,”South China Morning Post,November 11, 2024,https://www.scmp.com/tech/tech-trends/article/3285840/what-china-doing-make-ports-smart-and-not-prone-work-stoppages.

  〔17〕Joint-Homeland-China-Select-Port-Security-Report,https://homeland.house.gov/wp-content/uploads/2024/09/Joint-Homeland-China-Select-Port-Security-Report.pdf.

  〔18〕Liner shipping connectivity index, quarterlyLast updated 12 Dec. 2024,https://unctadstat.unctad.org/datacentre/dataviewer/US.LSCI.

  〔19〕Statement before the House Homeland Security Committee Subcommittee on Transportation and Maritime Security,February 11, 2025,https://csis-website-prod.s3.amazonaws.com/s3fs-public/2025-02/ts250211_Berg_Port_Investments.pdf?VersionId=1ls0ZK2aUnoFyOHjjpKBtXwfQIRGTdGf.

  〔20〕Are Chinese Ports in Latin America Preferred by Organized Crime?September 23, 2024,https://www.csis.org/analysis/are-chinese-ports-latin-america-preferred-organized-crime;The Geopolitics of Port Security in the Americas,September 23, 2024,https://www.csis.org/analysis/geopolitics-port-security-americas.

  〔21〕Responding to China’s Growing Influence in Ports of the Global South, October 30,2024,https://www.csis.org/analysis/responding-chinas-growing-influence-ports-global-south.

  〔22〕Isaac B. Kardon and Wendy Leutert,Pier CompetitorChina’s Power Position in Global Ports,International Security,Vol.46,No.4,2022.

  〔23〕America’s Maritime Blind Spot: How China is Gaining the Upper Hand on the High Seas Posted,March 5, 2025,https://www.wilsoncenter.org/article/americas-maritime-blind-spot-how-china-gaining-upper-hand-high-seas.

  〔24〕Management of Panama Canal ports by Hong Kong firm poses risks, US House panel hears,17 May 2024,https://www.scmp.com/news/china/article/3262984/management-panama-canal-ports-hong-kong-firm-poses-risks-us-house-panel-hears.

  〔25〕US port fee proposals to have little effect on China amid healthy bulk ship orders,April 30, 2025,https://www.fastmarkets.com/insights/us-port-fee-proposals-to-have-little-effect-on-china-amid-healthy-bulk-ship-orders/.

  〔26〕Import Cargo Levels to See First Year-Over-Year Drop Since 2023 as Impact of Tariffs Increases,May 9, 2025,https://nrf.com/media-center/press-releases/import-cargo-levels-to-see-first-year-over-year-drop-since-2023-as-impact-of-tariffs-increases.

  〔27〕LNG companies say they cannot comply with Trump rules on Chinese ships,April 27 2025,https://www.ft.com/content/bc632c27-b598-402d-b3bf-b0b87eda528e.

  〔28〕2022 Annual Report to Congress,November 2022,https://www.uscc.gov/sites/default/files/2022-11/2022_Annual_Report_to_Congress.pdf.

  〔29〕Thinking Through Protracted War with China Nine Scenarios,Feb 26, 2025,https://www.rand.org/pubs/research_reports/RRA1475-1.html.

  (全文刊載於《中國評論》月刊2025年9月號,總第333期,P12-19)
電腦版移動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