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今日頭條

中評現場:萬里同心,五位僑胞談抗戰

2025-09-03 00:25:40
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80周年紀念活動新聞中心9月1日舉辦第二場記者見面會(中評社 盧哲攝)
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80周年紀念活動新聞中心9月1日舉辦第二場記者見面會(中評社 盧哲攝)
  中評社北京9月3日電(記者 盧哲)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80周年紀念活動新聞中心9月1日舉辦第二場記者見面會,華僑華人代表介紹華僑華人在世界各地舉行的紀念活動及其對抗戰的貢獻等方面情況,並回答記者提問。五位代表談歷史、看今朝、向未来,展現了海外僑胞與祖國血脈相連、萬里同心的赤子之情。

  緬甸中華總商會會長林文猛、馬來西亞吉隆坡廣東義山主席楊博耀、斐濟華人文化藝術經濟聯合會榮譽會長方志偉、西班牙中國和平統一促進會會長徐松華、澳大利亞悉尼華星藝術團團長余俊武等華僑華人代表出席記者見面會。

  談歷史,與會代表述說各地抗戰故事。

  馬來西亞吉隆坡廣東義山主席楊博耀說,在1947年的時候,世界首座“南僑機工”紀念碑,被建在了吉隆坡廣東義山,我們經歷了70幾年,做了一些維護、維修以及提升工作。最近,我們也把整個“南僑機工”稍微規範,也把範圍稍微提升了一下。其實“南僑機工”的過去,在1938年至1942年的時候,他們在馬來西亞陳嘉庚老先生的號召下,踴躍參與回國抗戰,他們送物資、藥物,甚至捐錢,把這些物資經過滇緬公路運送回到祖國。他們當年那種犧牲精神,我們有必要好好把這個故事講出來,弘揚下去,尤其是讓年輕一代好好去認識這段故事。

  緬甸中華總商會會長林文猛介紹了僑胞參與滇緬抗戰,以及僑界參與境外烈士設施及保護維護情況。林文猛說,抗戰期間,陳嘉庚等著名愛國僑領組織抗戰救亡團體3940個,成為支援中國抗日的重要力量,緬甸愛國僑胞變賣祖產、捐資超過四億元,捐助飛機19架,還冒死擔當翻譯、救護和向導,仰光華僑醫院日夜搶救傷員,僑胞還在街頭排起長龍為祖國抗戰捐款。

  中國遠征軍兩次入緬作戰,有14萬名戰士長眠異鄉。為了安葬和緬懷英烈,在緬甸多地建立了中國遠征軍紀念碑,緬甸僑界一直以來都有捐資進行修繕維護。每年清明節等重大節日,緬甸僑界和中國駐緬甸大使館、遠征軍後裔及各界都前往祭掃。

  林文猛表示,抗戰的歷史告訴我們,海外華人華僑的命運始終與祖(籍)國緊密相連。我們深切緬懷先烈,銘記海外華人華僑為抗戰事業作出的貢獻。

  回望抗戰歷史,海外僑胞或是為支援抗戰奔走呼號,或是與僑居地的民眾並肩作戰,或是跨越山海投身保家衛國洪流,都為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和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作出了獨特貢獻。在談到如何理解這種“萬里同心”時,與會代表都有感而發。

  西班牙中國和平統一促進會會長徐松華說,在海外能體會到“萬里同心”。“確實是我們老一輩僑胞留給下一代的珍貴精神財富。從呐喊讓世界支持中國抗日戰爭,從捐款捐物到回國參加抗日戰爭,華僑領袖陳嘉庚先生不僅自己帶頭捐款捐物,還組織了南洋3000多人到緬滇公路上,把世界各地支持中國抗日戰爭的貨物源源不斷地運往中國。這一段歷史應該是被銘記的。當然,中國的抗日戰爭是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

  徐松華談了西班牙的故事。1936年7月,獨裁者佛朗哥發動了政變,打擊共和革命。這個時候來自53個國家的4萬多人志願者組成了7支國際縱隊,中國有100餘位志願者,這裡有一位叫謝唯進的先生,他是過去的學生領袖,他帶領大家浴血奮戰。國際縱隊中有好多人被關進了集中營,但沒有關住他們的心,他們在呼喚,要支持中國的抗日戰爭,這是非常難的。

  “在那個環境下,特別是通過各種鬥爭手段,1940年他們終於走出了集中營,其中14位先烈,有詳細記載的謝唯進、楊春榮等7位回到了祖國,參加抗日戰爭。大家想想看,這不是‘萬里同心’嗎?這不是抗日戰爭和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組合嗎?這不是同仇敵愾嗎?所以我們在這個時候,特別是80周年的時候,更需要我們萬眾一心保護二戰的勝利成果,要伸張正義,要維護和平,唯有這樣,我們才能讓世界和平持久下去。”

  馬來西亞吉隆坡廣東義山主席楊博耀說,在馬來西亞,我們相隔幾千公里,“萬里同心”的意思是說當年的南洋華僑機工,在聽到我們祖國受到日寇入侵的時候,馬上組織起來,千里迢迢回到祖國,為祖國抗戰作了一些貢獻。包括在軍中有幾位女扮男裝的“當代花木蘭”,李月美以及白雪嬌女士,她們的這種奉獻精神是非常值得我們弘揚的。“必須讓年輕一代知道這段故事,不然衹有我們這代人知道可能就傳不下去了,我們這代人必須為下一代人、下兩代人繼續去做這個工作。”

  澳大利亞悉尼華星藝術團團長余俊武說,回望抗戰史,海外僑胞以“萬里同心”的家國情懷為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勝利作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這種精神跨越了國界。海外僑胞雖然身居異國他鄉,但心系祖(籍)國,把個人的命運與祖(籍)國緊密相連。這種精神體現了命運與共,海外很多僑胞在居住國與當地民眾並肩作戰,抗擊侵略者,這種跨越民族與國家的力量,是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重要組成部分,這種精神搭建了友誼的橋梁,海外僑胞還在發揮融通中外的特殊作用,理論宣傳、外交斡旋包括物資通道,他們都在努力、積極地發揮著自己的作用。“尤其是現在,我覺得‘萬里同心’的精神也是非常有意義的,一是弘揚家國情懷,第二深化國際合作,第三講好中國故事。”

  看今朝,海外華僑華人舉行多種活動紀念抗戰勝利。

  徐松華表示,今年是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80周年,海外包括歐洲、西班牙僑界都舉行了各種紀念活動。徐松華介紹,西班牙僑界紀念抗戰勝利80周年活動在5月初就開始籌備,已經開展了各項紀念活動。6月初第一場青少年書法比賽就開始了,接下來又有多場活動。第一個特點是範圍特別廣,到現在為止已經舉辦19場活動。第二個特點是內容非常豐富,有座談會、演出、朗誦、圖片展、書畫展等,這也是過去沒有過的。

  “在西班牙僑界,大家的熱情非常高。從馬德里到巴塞羅那,從瓦倫西亞到海島,東南西北普遍開展了紀念活動,讓大家明白什麼是‘天下興亡、匹夫有責’的家國情懷。”徐松華說,“我想,我們的僑胞、我們的下一代,都應該記住這段歷史,不忘歷史、緬懷先烈、凝心聚力。”

  林文猛介紹,緬華各界在緬甸中華總商會隆重舉辦“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80周年專題座談會”,8月7日,僑界與中國駐緬甸大使館及各界前往東籲祭掃中國遠征軍紀念碑,並為中國遠征軍後裔代表發放慰問物資。“我們銘記歷史,是為了珍惜和平、維護和平。”

  斐濟華人文化藝術經濟聯合會榮譽會長方志偉說,今年是華人來斐170周年,同時也是中斐建交50周年,也是抗戰勝利80周年。僑團捐贈了華僑圖書館,還向斐濟學校捐贈了教育物資,推動中斐友好。另外,舉辦了紀念抗戰勝利80周年座談會,新僑、老僑一起共同緬懷歷史。

  余俊武表示,2025年是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80周年,在這神聖的時刻,澳大利亞悉尼華星藝術團在各方大力支持下舉辦了“悉尼紀念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80周年系列活動——《和平與未來》”,其中包括大型交響史詩音樂會和二戰圖片展,於8月9日在悉尼市政廳劇場隆重上演。《和平與未來》採用了專業化、大眾型、多樣化、包容性的形式,其中凝聚了來自中國、澳大利亞、俄羅斯、德國、南非、丹麥、荷蘭等眾多國家的民族藝術家,400人的演員陣容,非常震撼、氣勢磅礴,至今還在悉尼傳為佳話。

  向未來,海外僑胞關注抗戰記憶、民族血脈代際傳承。

  站在“銘記歷史、面向未來”的節點上,海外僑胞群體正致力於抗戰記憶的代際傳承。如何讓年輕一代瞭解抗戰歷史?

  徐松華說,這是他關切的重點。抗戰勝利已經80周年了,1931年的“九一八”已經94年了,從這個角度講,在世的抗戰老英雄、老戰士已經是鳳毛麟角了。“反過來,年輕人尤其是在海外成長的這些年輕人,他們讀的是外國的書、外國的世界觀,跟我們不一樣,這一課不補上的話,我們的歷史可能就會被遺忘,這是非常讓人揪心的事情。我們的下一代要牢記歷史、不忘國恥,連這個都不知道,怎麼能夠奮發圖強、凝聚力量,怎麼能夠跟我們有同感,所以這個問題確實是我們要認真考慮的。”

  徐松華介紹,在西班牙,各個社團跟中文學校一起聯合,搞了很多活動。“在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70周年的時候,也就是2015年,我們組織了抗戰歌曲的比賽,比如‘我的家在東北松花江上’等這樣的歌曲,我覺得他們唱得就很有精神,他們會瞭解那個時代的情況。同時,我們也利用我們的音樂、我們的舞蹈、我們的歌曲來喚起他們對那段時間的記憶。還有,我們舉辦圖片展覽、書畫展覽,看了以後,會知道中國人民受到了苦難,是那樣的艱苦卓絕。我們還在組織夏令營,我們還通過老僑領的演講、座談會,使他們激發對祖(籍)國深沉的愛。”

  徐松華表示,下一代的問題確實是個很大的問題。他講述,今年7月,他的小孫女和七個同學去了夏令營,他們都是高中生,參加以後我說你們有機會去看一看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孩子回來以後,我就問,你們看了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有什麼體會?我的孫女講,很沉重、很氣憤!我一下子感覺我的孫女成熟了,她已經懂得愛憎了,她知道抗日戰爭是怎麼來的。”

  徐松華說,所以我們要有數字觀念,比如1931年的“九一八”、1937年的“七七事變”等等。“我給他們說1937年12月13日南京淪陷,咱們30萬同胞被日本人殺害,這些數字要告訴他們。我們要把14年抗戰講進去,使他們瞭解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了、中國人民站起來了;改革開放40多年,中國人民從站起來、富起來到強起來了,衹有這樣,才能煥發他們對祖(籍)國的感情。”

  徐松華強調,我們要培養下一代,這需要我們的媒體朋友多多宣傳,需要我們的僑團和上一輩把這個東西傳承下去。我們的明天會更美好!

  楊博耀說,在海外,現在已經形成了第三代、第四代,可能第五代、第六代了,當我們跟他們交流的時候,他們總是說我是馬來西亞華人,有些已經沒有祖籍國的概念。“在華人社團裡,必須要做一些工作,比方說,我們會拍一些短視頻、宣傳片發布在臉書、TikTok、小紅書等平台。我們還要把他們帶到國內來,參加夏令營或者冬令營,當他們參與這些活動回去後,他們其實會有一定的改變,說中國原來這麼好。在他們原來的印象中,爺爺曾告訴他們中國當時窮,不知道現在中國已經非常強大了。所以,我們在國外常常都會組織一些回國的團,把中國的故事說好。我們也曾經告訴他們、啟發他們,不管你去到哪裡,漂流到全世界各地,根還是在中國。”

  余俊武說,就其自身而言,因為岳父岳母都是抗戰老兵,用親身經歷講述這段歷史,更有情感的連接和共鳴。另外,藝術作品具有感召力。“我們在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70周年、80周年的時刻,分別在悉尼舉辦了《因為珍惜和平,我們回首往事》和《和平與未來》大型交響史詩音樂會和二戰圖片展。從整個的藝術形式到內容,震撼心靈、激發共鳴、凝聚人心。”

  林文猛表示:“我們雖然居住海外,但永遠流淌著炎黃子孫的血脈,這是我們的民族血脈;中華民族團結友善、熱愛和平、正義擔當,這是我們的民族文化。當前國際形勢下,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非常重要,世界的和平與繁榮發展是全球人民的共同福祉。”
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80周年紀念活動新聞中心9月1日舉辦第二場記者見面會(中評社 盧哲攝)
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80周年紀念活動新聞中心9月1日舉辦第二場記者見面會(中評社 盧哲攝)
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80周年紀念活動新聞中心9月1日舉辦第二場記者見面會(中評社 盧哲攝)
西班牙中國和平統一促進會會長徐松華(中評社 盧哲攝)
馬來西亞吉隆坡廣東義山主席楊博耀(中評社 盧哲攝)
澳大利亞悉尼華星藝術團團長余俊武(中評社 盧哲攝)
斐濟華人文化藝術經濟聯合會榮譽會長方志偉(中評社 盧哲攝)
緬甸中華總商會會長林文猛(中評社 盧哲攝)
電腦版移動版